徐曉霞 ,陳 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陜西 咸陽 712100)
?
學分制下學業困難成因及動態預警模式探索
徐曉霞 ,陳 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陜西 咸陽 712100)
高校擴招與學分制辦學雙軌并行辦學模式下,高校同時受到科技進步與互聯網的沖擊,國內高校學生學業危機情況日益嚴重,高校管理面臨嚴峻的考驗。本文以某高校工科學院為例,通過學業預警數據收集和開展學業問卷調查的方式,結合學工干部自身工作經驗,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試圖探索建立一套健全、有效、長效的學業預警機制,強化高校學風建設,幫助學業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學業預警;學分制;動態;輔導員
學業成績是貫穿大學生活的主線,是衡量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一項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衡量學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參考依據[1-2]。自高校擴招以來,學生數量增加,國民整體受教育水平提升,但也帶來了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3-4]。此外,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已成為國內高校的主流辦學政策[5],學分制課程考核給予學生更多自由選擇的權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專業發展方向,制定培養方案,但也面臨部分學生能動性弱,自我效能感低下,自主性不強。學生自我管理松散,思想懈怠,學業倦怠[6],出現嚴重的學業危機。由于規定學期內未能修到目標學分而被留級甚至退學的例子屢見不鮮,對于學業困難成因的調查分析及學業困難學生的管理機制探索,已經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環節中的重要任務[7-8]。本文以學分制高校為例[5],選取課程難度較大,掛科、重修、留級退學數量較多的工科學院為例,通過長達兩年半共計五個學期的學業預警數據收集,依據學業預警學生調查問卷數據,結合輔導員工作經驗,分析學業困難成因,期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業動態預警管理模式。
1.1 學業預警等級劃分
學分制高校學籍管理辦法中對留級做出規定: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以留級,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內只允許留級一次:①一學年獲得學分已達到該學年應修讀課程總學分30%,但不足該學年應修課程總學分的60%;②在校期間不及格的課程總學分累計達到或超過已修讀學年應修課程學分的50%。
根據學籍管理規定相應地制定了學業預警制度。將學業預警按照危機程度劃分為紅色預警、橙色預警和黃色預警3個等級,預警內容包括“上學期未獲得學分占應修總學分的比例”、“累計未獲得學分數占應修總學分的比例”、“學分成績”和“其他”共4項, 將不同的預警內容數據量化,劃分到不同的預警等級中,形成了不同預警內容、不同預警等級共16項危機狀況(見表1)。

表1 學業預警標準
1.2 學業預警進展
通過2013級、2014級學生大一第一學期課程考試未通過情況與2015級學生大一第一學期課程考試未通過情況相比較,基本持平;2013級、2014級學生在大一下學期課程考核未通過門次呈爆發式增長。由此可知,大一新生入學后保持著高中階段的學習狀態和行動力,適應了大學生活后開始出現學業渙散、學業危機現象,進而推論,此時是開展學業預警制度知識化普及、提前預警的最佳時機。
2.1 樣本選取
為了解學業困難學生產生學業危機的原因,為學業預警工作提供扎實可靠的數據,本研究選取該工科學院二-四年級所有學業困難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涉及5個專業,研究開展時間為2015年秋季。累計發放問卷178份,回收165份。剔除信息不全的問卷,得到有效問卷141份,有效問卷率85.5%。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發放“大學生學業狀況問卷調查”獲取數據,并對問卷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分析[3]。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習狀況、學業危機原因、學籍管理規定考察、學生心態、家庭在預警中的作用等信息。重點分析學業困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產生學業危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預警機制,探索學業動態預警管理模式。
2.3 學業困難現狀
在141名被調查的學生中,男生132人,占樣本總數93.6%;女生9人,占樣本數6.4%。二年級學生31人,占樣本總數的22%;三年級學生78人,占樣本總數的55.3%;四年級學生32人,占樣本總數的22.7%。調查數據顯示,產生學業困難的原因不盡相同。總體看,主要集中在生源質量、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等方面。
2.4 學業困難成因分析
(1)生源質量參差。隨著高校擴招,高校的生源質量也不盡相同。調查數據顯示,學業危機學生中,農村生源學生82人,占樣本總數的58.2%,城鎮生源學生59人,占樣本總數的41.8%。農村生源學生產生學業危機的幾率高于城市生源。來自于甘肅、新疆、青海等部分偏遠地區的學生,高中階段教育水平較低,學生基礎薄弱,在學習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理論力學等課程時顯得尤為吃力,面對機械類專業繁重的課業壓力產生學業危機,甚至留級或退學。生源質量對大學期間的學習有著重要影響,該觀點與許迪、尚大軍等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1-2]。
(2)學習態度不端正。根據問卷數據分析,在本次調查的141名學生中,均存在1-5門次不同程度的課程重修情況,其中,有61人“基本可以保證”重修課程的出勤,占樣本數的43%,“偶爾去上”重修課程和“從來沒去過”重修課程的人數分別為37人和43人,各占樣本數的26.2%和30.5%。充分說明超過50%的學生不能保證重修課程的出勤率,課程沖突只是影響重修課程出勤的少部分原因,更多的是思想松懈,態度不端正。
(3)學習方法不正確。在預警約談過程中,往往有學生抱怨自己把整本書都背下來了為什么才考了及格?對于工科專業課程難度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學生仍然沿用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學習過程辛苦且效果不明顯。超過50%的學生上課沒有做課堂筆記的習慣;12.1%的學生課后不能按時完成作業;61.7%的學生平時不復習,甚至期末考試也不進行系統的復習,將希望寄托在“考前突擊”上。不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自習室等教學資源,無法快速適應不同任課老師的上課風格、語言、授課速度等。綜上,學生沒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沒有充分認識到上課做筆記、課后作業和復習等學習環節的重要性,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學習效果不佳,學業出現危機。
(4)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學分制已經成為國內外高校主要的辦學政策,學生需要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專業方向選修課程,根據個人培養計劃合理安排每學期學習計劃,對于很多散漫懈怠、自主學習能力弱、行動能力差的學生,經常會出現課程漏選、錯過選課時間等問題。另外,高中階段主要采取的是應試教育模式,學習目標明確,任課教師和家長管理嚴格,大學的自主學習模式使很多學生營養不良。大學老師上課重點在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科研的方法,沒有細致的習題講解課,加之機械類課程難度大,課程之間銜接性強,基礎課程的掌握直接影響后面專業課程的學習。調查結果顯示,有近21%的學生未能按時選課、正確選課、確認任課教師等,導致課程無法參加考核。
(5)沉迷網絡。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智能手機、電腦等的普遍應用,也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巨大影響。網絡對于在校生來說,為探索外面的世界提供了廣闊的視角,但也使同學間情感淡漠,做事拖延,無心學業。尤其是學生上網成癮,對虛擬世界缺乏自控力,沉迷于網絡,導致學業荒廢。他們逃課,甚至通宵達旦地玩網絡游戲,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整天生活在虛擬的網絡游戲中,如癡如醉,課程考試出現大量不及格甚至曠考,最后導致留級或退學。在本次調查中,有近60%的學生存在不同嚴重程度的玩手機、電腦的情況,其中,有近30%的學生頻繁玩網絡游戲,網絡對學業的影響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1)將預警標準制度化。結合學業預警標準中的預警內容,將面臨“上學期未獲得學分占應修總學分的比例”和“累計未獲得學分數占應修總學分的比例” 的預警定義為課程預警,將面臨“學分成績”的預警定義為學分預警,將面臨“其他”項目中的預警定義為曠課預警,在具體工作開展中,結合課程預警、學分預警和曠課預警項目中的黃色預警等級、橙色預警等級和紅色預警等級開展工作。課程預警的學生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有留級或退學的可能性;二是在規定的修業年限內完成個人培養計劃中的所有課程和教學環節,但學分未修滿,需要延長學制或者結業。在規定的修業年限內完成個人培養計劃中的所有課程和教學環節,學分修滿后,全程學積分達到或超過70分,學校授予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學分預警的學生一般學積分低于70分,無法獲得學位證書。曠課預警主要針對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課程考核資格:一是缺課累計超過一門課程教學時數1/3及以上者;二是缺交作業或實驗、實習報告超過任課教師布置的1/3及以上者;三是平時考核不合格者。曠課預警學生的學業危機的主要原因為思想態度不端正,行為散漫,做事拖延,嚴重者需及時聯系學生家長。
(2)動態管理預警學生數據庫。建立學院預警學生數據庫,并安排專人負責管理。數據庫中應包含學生姓名、專業班級、生源地、預警等級、預警次數、產生學業危機原因、未通過課程門次、學積分、家庭聯系電話、英語四/六級通過情況等。每學期期末課程考試結束后、補考結束后第一時間更新學生課程通過情況、學積分,根據課程通過情況和學積分調整預警等級。學期初教學檢查、學期中教學檢查、學期末考核環節將任課教師課堂出勤統計情況、學習委員課堂出勤統計情況、輔導員走訪學生宿舍逃課、睡覺、玩游戲等情況,按照曠課預警標準更新到數據庫中,為開展學業預警工作提供最新、最準確、最全面的數據支撐,將學業預警工作常態化,堅持早發現、早預警、早幫扶、早脫困的原則。
(3)每學期初召開預警工作會議。每學期初進行總體預警工作部署,面向不同層面、對象開展工作。一是政工干部工作部署會議,由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書記、本科教學院長參加,全體輔導員和教學辦公室教務員參加,根據上一學期課程考試掛科、曠課、重修等大數據,制定預警計劃,確定預警等級、預警范圍和預警對象。二是班主任工作部署會議。由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書記主持,各年級輔導員、班主任老師參加,通報上一學期課程考試掛科、曠課、重修情況,安排本學期預警工作計劃。三是課程預警學生座談會。覆蓋面廣,要求所有課程重修、課程掛科的學生參加,經過本次座談會,學生需明確自身預警等級、學校學籍管理規定,深度自省,找出學業危機的原因,并制定改進學習計劃。四是一年級學生全體大會。普及重修課報名、課程緩考手續辦理、課程免聽手續辦理、學業預警制度、學籍管理規定、學位授予辦法等相關內容,消除潛在預警對象死角,樹立并強化制度標桿,真正起到學業預警的警示作用。
(1)發揮輔導員在學業預警中的作用。輔導員在高校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學生的學業、成長成才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輔導員開展學業預警工作需要結合日常管理共同開展,協調班主任、任課教師、教學管理、學生家長、學生本人等各方面,強化預警機制執行力度,保證學業預警效果。
(2)發揮班主任在學業預警中的作用。在學業預警工作中,積極調整工作思路,深度發掘和完善班主任老師在學業預警工作中的作用,充分發揮班主任老師在學生群體中的溝通交流優勢,以班級、宿舍為單位,通過營造學習氛圍、推進學風建設,全面客觀掌握學習困難學生的學業狀況,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走出困境,重拾自信,奮力追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班主任、任課教師、輔導員之間建立并實行一種隨時交流和反饋信息的溝通制度,實現資源共享,提升幫扶效果。
(3)發揮任課教師在學業預警中的作用。任課教師肩負著教書和育人兩大重要職責,他們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知識的考核者。授課效果、學生出勤情況、知識接受情況,任課教師掌握第一手資料。在大學生、任課教師、輔導員之間推行學業互勉活動,以“助學賀卡”為載體,每張賀卡由愛心祝福語和班級學業幫扶表兩部分組成,學業幫扶表數據均來自于預警學生數據庫,由負責學業互勉工程的輔導員老師們匯集班級信息并派送。任課教師應避免給需要幫扶的學生貼標簽,保證學生不產生自卑和抵抗情緒,通過提升課堂出勤率、課后習題輔導等方式提升學業狀況,發揮“助學賀卡”的真正作用。
(4)發揮朋輩幫扶的作用。朋輩輔導最早應用在心理咨詢領域,大量的數據、事例表明,朋輩在一個人的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將朋輩幫扶引入學業預警工作中,選擇思想素養高、心理健康、品學兼優學生,對學業困難學生進行幫扶,充分發揮學生榜樣的作用。在具體工作開展中,朋輩的選拔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法:第一,選擇班級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干部,對學業困難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第二,開展黨員“一幫一”活動,選擇黨支部優秀黨員同志對學業困難學生進行幫扶。強化幫扶過程管理和幫扶效果考核,建立幫扶檔案,要求定期填寫幫扶記錄表,定期總結。
(5)強化心理幫扶。近年來各類案例表明,大學生的學業學習、生活、人際等都會誘發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焦慮、抑郁、厭學等不良情緒甚至更嚴重的問題,所以,在開展學業預警工作的同時需要高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隨著國家相關文件、政策的出臺,高校正在積極建立、完善心理健康工作網絡,在開展學業預警工作中,結合學業困難學生特點,建立班主任、輔導員、班級心理聯絡員、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多級網絡化管理幫扶體系。第一,每學期初對班主任老師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加強班主任老師對嚴重心理問題的發現能力和對簡單心理問題的干預能力。第二,每個月組織班級心理聯絡員進行班級同學心理健康狀況摸底排查,排除隱患。第三,對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培訓,必要的考取國家認證心理咨詢資格證書,以專業知識為基礎開展學業困難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正確疏導學業壓力。第四,與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建立及時反饋機制,學業預警等級高、性格內向、沉迷網絡等特殊學生報備心理咨詢中心,定期反饋學生情況,及時跟蹤。
學業預警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且見效緩慢,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及時溝通反饋機制,需要學校、學生、家庭三方面互相配合,需要任課教師、行政管理人員的互相配合,目前還存在很多工作不盡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改進。
[1] 池振國,崔灝,孫寧.淺析實施學業預警機制對高校學風建設的影響[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3):23-24.
[2] 王學江.高校學生學業過程管理及其預警工作機制的探索與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5):133-136.
[3] 張麗輝,徐銳.大學生學業預警成因分析及幫扶對策[J].職業時空,2014(10):114-117.
[4] 李勝東.大學生學業監控預警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1(10):106-108.[5] 尚大軍.完全學分制下高校學業預警機制的實證研究:以西安理工大學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4(23):39-46.
[6] 馬香麗,黃玉祥,陳軍,等.大學生學業倦怠成因分析及幫學機制初探[J].中國農業教育,2014(1):50-54.
[7] 許迪.高校學業預警幫扶機制研究與實踐:基于黑龍江省某高校大四年級學生學業預警工作的實證分析[J].學理論,2015(23):109-110.
[8] 徐曉霞. 高校學生留級原因及留級生轉化管理的思考[J].高教學刊,2016(2):155-156.
[9] 朱巍,譚峰.高校局域網考試系統設計[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3(2):81-83.
責任編輯:張曉輝
Causes of Difficulties in School Studies under Credit System and Explorations on Dynamic Pattern of Early Warning
XU Xiaoxia, CHEN Jun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Xianyang 712100, China)
Under the parallel mode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and credit system, universities are influenced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Internet,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school studies crisi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becomes serious, and university management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Taking a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y early warning data collection and questionnaires, combined with student carders′ own work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study and discussion, trying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a sound, effective and long-term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so as to strengthe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help students with difficulties complete their school studies.
school studies warning; credit system; dynamic; counsellor
2016-02-16
陜西教育廳項目(14JK12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改重點課題(JY1101005)
徐曉霞(1990-),女(滿族),遼寧鐵嶺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陳軍(1970-),男,寧夏固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農業機械方面研究。
G641
A
1009-3907(2016)10-00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