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正涌
【摘 要】在全媒體時代,新聞播音應注重對時代感的準確把握;無論是歷史傳承還是現實實踐,鮮明的時代感不僅是新聞播音的語言特色,更是播音員內在氣質的外化。
【關鍵詞】時代感 內在氣質 新聞播音 使命
湯姆·斯托帕在《真實的事件》一書中這樣描述過新聞語言:“文字是神圣的。它們值得尊敬。如果你用正確的順序,正確地使用它們,就能夠將世界向前推進一小步?!边@樣的論述,不僅指導著新聞作品,同時對我們新時期新聞播音從業者也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就廣播電視行業來說,新聞節目的質量一直是衡量媒體傳播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準,作為其中關鍵環節——傳黨聲、達民意的新聞主播能否將文字和語言的優勢恰到好處地發揮出來,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深厚的文化積淀、良好的道德修養、豐富的生活歷練,還有一項最為關鍵,那就是對新聞播音“時代感”的把握。發時代之先聲,揚時代之正氣,“時代感”無時不刻不在體現著新聞播音的內在氣質。
一、“新聞播音”是時代氣息的真實反映
1940年冬天,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正式開始播音,中國第一代播音員(麥風、姚雯和肖巖)開始了在艱苦條件下頑強傳播中國共產黨聲音的征程。那真實、富有戰斗力和說服力的聲音被譽為“茫茫黑夜中的燈塔”,為國統區的群眾指出斗爭的方向,給人民帶來光明和希望?!吨性臆娬碱I南陽》《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等新聞作品成為當時鼓舞人民士氣、瓦解敵人斗志的絕好“武器”。時代的號角、斗爭的激情對播音員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具有時代感的播音風格極富代表性,愛憎分明、堅定有力。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廣播事業得到蓬勃發展。開國大典上,齊越、丁一嵐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現場直播開國大典的盛況,人民播音事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全國人民處在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潮中,播音風格也集中體現著這一時期的特點,那就是充滿朝氣,熱情飽滿,語勢昂揚,讓受眾從中感受到一種鼓動性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國老一輩播音藝術家齊越的播音,恢弘大氣、銳不可當,體現了那個時代穩重有力、樸實無華的播音風格?!墩l是最可愛的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名篇膾炙人口。
1976年7月1日中央電視臺(當時的北京電視臺)《新聞聯播》開播,新聞播音事業進入了全速發展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掀開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序幕,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以趙忠祥、邢質斌為代表的電視新聞播音員以其扎實的播音功力、穩健大度的播音風格、優秀的政治素養、端莊穩重的形象氣質在鏡頭前傳播著黨和政府以及時代的聲音。他們的播音如行云流水,可以說已經把自己的性格、思想、情感、人格等內在氣質全部融進所播的內容中,嚴謹樸實的播音風格不僅贏得了受眾,也激勵著每一名播音員砥礪前行。羅京、李修平、李瑞英等播音員繼承和發揚著前輩們的優秀播音傳統,把《新聞聯播》這面全國新聞播音界的旗幟高高擎起。
在隨后的幾十年里,新聞播音的發展逐漸向貼近百姓生活靠近。90年代初期,香港鳳凰衛視的《鳳凰早班車》節目首開“說新聞”的先河,播音員(主持人)在寬松自然的氣氛中,把來自國際各個主要通訊社、美聯社等得到的最新消息傳達給觀眾,“說新聞”這一新的表達方式成為各臺效仿和學習的新樣態。2002年江蘇衛視的新聞直播欄目《南京零距離》集報道、服務、宣傳為一體,真正實現了與電視觀眾“零距離”,被百姓親切地稱為“南京人的電視晚報”,主創人員的“民生理念”深入民心,主持人孟非已不再是簡單的發言人和播音員,語言一針見血、痛斥陰暗、妙語連珠,平民氣質的主持風格得到觀眾的贊譽和喜愛。民生新聞的思路在全國迅速鋪開,遼寧電視臺的《新北方》、北京臺的《第七日》等等,都以其貼近性、服務性和參與性獲得較高的收視率,成為百姓的親情陪伴。新聞播音員、主持人的形象氣質、語言風格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親切不失莊重,深刻不失詼諧,故事化的講述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梢哉f,在全國各地方城市臺,民生新聞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熒屏硬菜,它錘煉和鍛造了一大批優秀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家喻戶曉、百姓信賴。它將“三貼近”的優勢充分發揮,時時彰顯著“新聞力量”。
二、“新聞播音”承擔著傳遞黨聲民意的時代使命
應該說,廣播電視事業從誕生的那天起隨著時代的發展就一直處于不斷的變化和改革中。黨的一代代領導集體都非常重視新聞媒體的輿論宣傳與監督功能,提出不同歷史時期新聞宣傳工作指導方針和目標。時至今日,“新聞播音”仍然以生動、鮮明、權威、親和的形象引領時代,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它正以前所未有的貼近性和服務性,承擔時代賦予新聞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和使命。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成為新的歷史時期新聞工作者的行動指南。我們只有深入學習,深刻領會講話精神實質,才能將它內化于心、外化于聲、給予受眾,在新聞播音的二度創作中將內心真摯情感和認知表達出來。就像中央電視臺新聞播音員康輝在發言中所提到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這種責任定位讓我們新聞工作者倍感身上責任的重大,而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就是那48個字(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連接中外、溝通世界),這為我們理解為什么要做、做什么、怎么做指明了方向??递x作為新時代新聞播音員的代表參與座談,足見黨中央對“新聞播音”工作的重視??v觀時代發展,我們可以這樣說,新聞播音員始終擔負著對國家、對媒體和對個人的三種責任,優秀的新聞播音員應該做到通過我們有聲語言的恰切表達把黨的主張和人民群眾的意愿結合起來,把政策精神和社會實踐融為一體,把傳播的新事物和體現的新思想統一起來,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三、新聞播音的“時代感”要通過內在氣質去展現
曾經有人評價夏青老師的播音具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他的播音被譽為“祖國之音”,而他聲音中蘊含的形象,就是祖國的形象。夏青說:“因為我親耳聽過毛主席講話,親眼見過他發言。一種氣質是要經過很多場合、經過磨礪出來的?!苯裉?,廣電事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催生出多種多樣的新聞報道形式,新聞節目的多元化也對播音員、主持人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除了傳統的新聞播報,一些重大、突發性新聞事件往往通過直播的形式第一時間傳送出去,直播連線、現場播報、及時點評等都在時刻考驗著新聞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素質,觀眾期盼他們能夠說出具有深刻思辨力的、有見地的引領性話語,或者說將編輯意圖準確表達。新聞播音員、主持人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涵養出自己獨特的內在氣質,繼而將新聞的“時代感”完美展現。從這一點看,培養內在氣質對每一位從事新聞工作的播音員、主持人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歐陽夏丹可以說是“央視新銳主持人”的代表,《新聞聯播》隊伍中最年輕的播音員,她短發清爽、率真自然,骨子里透著才氣,聲音溫和而有感染力。觀眾喜歡她,因為在她身上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鮮明而清新。然而在坐到主播臺之前以及坐上主播臺之后我們更應看到的是她個人多年來的默默付出與堅守?!兜谝粫r間》的六年與欄目摸爬滾打在一起激發了她動腦參與的主觀意識,不同類別與形式的專題節目、大型晚會練就了她客觀、冷靜、理智的內在氣質,而個人厚實的專業素養、文化底蘊為她在應對新聞事件時的態度反應做出了最好的解讀。即便如此,她每天仍在不斷積累,經濟、社會、文化、體育、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等等,為適應《新聞聯播》未來的再度改版和隨時而來的新任務時刻準備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時代在變、生活方式在變、傳播方式也在變,但那最能體現新聞播音“時代感”的內在氣質卻從未改變,那就是鮮明的黨性、強烈的國家意志、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為民情懷。就像葛蘭老師說的:“播新聞是對一個播音員綜合能力的考察。我在這個崗位確實受到了鍛煉,也受到了教育。雖然工作很辛苦,但經常感覺到做的不夠,老在追趕?!睔q月流轉,記錄歷史的聲音終將轉化成聲音的歷史留在民族的記憶里。那就讓我們傳承前輩的志愿,與時代同行,在全媒體融合的新的發展形勢下,用心塑造新聞播音的內在氣質。或許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為推動社會發展,盡一份力量。
(作者單位:本溪廣播電視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