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衢
千載嘉興,物阜民豐,人文薈萃。在這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嘉興各級黨員干部踐行服務宗旨,緊扣時代脈搏,不斷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充分發揮了黨的建設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此次由嘉興市委組織部策劃組織的“紀念建黨95周年,重走一大路”采訪活動中,筆者有幸與全國黨刊的同仁們一道接受紅色革命傳統教育、學習嘉興黨建先進經驗,采訪中的所見所聞都讓人由衷地要為之點贊。
揚起資源整合之帆
黨的建設,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95年前,中國革命的紅船在嘉興南湖揚帆起航,從此掀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解放、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光輝篇章。時光荏苒,如今這艘承載夢想的紅船繼續感召著嘉興廣大黨員干部劈波斬浪,推動黨建工作再登新臺階。
整合紅色陣地資源,打造黨員接受黨史教育的生動課堂。在南湖中共“一大”會址,講解員結合革命遺跡和黨史資料,聲情并茂地向大家介紹著黨的“一大”會議的召開背景、召開過程,這是黨性教育現場體驗式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嘉興市委組織部依托紅色資源,以“重走一大路,再現1921嘉興故事”為主題,精心設計了“嘉興記憶、紅船故事、精神傳承”三個現場體驗式教學環節,讓參學人員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接受黨性教育。參加過現場教學的黨員們紛紛感慨:“穿行于南湖湖畔和革命紀念館之中,就仿佛走入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歲月,既感覺親切又受到了鼓舞。”
整合網絡陣地資源,打造黨員開展自主學習的空中橋梁。嘉興市委明確提出,網絡空間是我們黨增強階級基礎、擴大群眾基礎、夯實執政基礎的重要領域。為此,市委組織部借助卡、系統、網站、地圖和手機五大載體,構建了集志愿服務、創先爭優、學習平臺等七大功能于一體的“紅船云平臺”。2015年11月,市委組織部精心運作的“紅船領航”公眾微信號也正式上線。“只要打開手機,就能第一時間了解到全市最新的黨建動態和黨建信息,可以說是把便捷實用的課堂送到了我們身邊。”采訪中,黨員們都對這手機上的黨建之窗贊不絕口。
整合基層陣地資源,打造黨員發揮示范作用的先鋒驛站。車行至平湖市鐘埭街道鐘埭村,大家一下車,就被對面的三家村黨員先鋒站吸引了過去。這是一處修葺規整的農舍,屋子的外墻上手繪著具有江南風情的小橋流水,屋子的四周種滿了桃樹和梨樹。走進農舍,里面有一間客廳和兩間小屋,一名黨員正帶著幾個農戶在學習中央關于換屆工作的文件要求。當地同志介紹說:“在嘉興,這種黨員先鋒站一般建在黨員農戶家里,或白墻黑瓦的“情調農舍”里,或臨河的‘民情茶室里,是黨員的議事廳、學習課堂,也是黨員聯系農戶的新陣地。”
劃動信息交互之槳
暢通信息渠道,開放互動交流,能夠為各級黨組織及時了解基層需求、回應民生關注提供重要依據。為此,嘉興市緊密結合社區(村)、企業等的現實情況,采取針對性舉措,打通信息交互過程中的各個關節,為各級黨建工作注入了不竭動力。
創立“紅船服務”總聯盟,為信息、政策、人才、黨務等各類資源的互聯互通互享搭建平臺。走進位于嘉興市落帆亭的“紅船服務”總聯盟常設活動地點,正趕上金融服務聯盟在組織專場活動,會場內討論氣氛十分熱烈。“紅船服務”總聯盟成立于今年5月,下設僑商服務聯盟、政務服務聯盟、金融服務聯盟、校企合作服務聯盟、“三強”服務聯盟、雙創服務聯盟等6個子聯盟,整合了25家政府職能部門、10余家金融機構及相關團隊力量。通過執行輪值制度、第一時間掌握服務需求,對口幫扶解困、第一時間精準有效對接,聚焦共性課題、第一時間組織專場活動等運行機制,有力地促進了企業、人才帶著問題與輪值的職能部門和人員進行交流溝通、答疑解惑。
設置網格信息群,為收集黨員群眾建議訴求、優化基層社會治理信息奠定堅實基礎。“我們首先根據社區網格分布情況,分設了不同的網格信息群,再根據網格內黨員的職業、專長等特點選出網格長,由網格長負責收集民情民生信息,及時反饋給社區。”南湖區新興街道松鶴社區黨委書記駱霞向我們熱情地介紹道。在社區工作展板上,各個網格名稱、負責區域、網格長姓名及聯系方式等一目了然。據了解,嘉興全市的各個社區幾乎都建立了類似的網格群,這種網格化管理的信息群成了梳理居民需求的傳聲筒,而且解答問題的效率也有了極大提升。
提出“青春黨建”理念,為吸引、凝聚更多的青年黨員,帶動黨組織煥發活力蹚出新路子。嘉興市主動適應青年黨員群體的需求和特點,推行時尚式引導、創意式組織生活、積木式教學、互動式交流“四式”工作法,為青年黨員打造發聲、亮相的舞臺。總部位于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嘉興泰豪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結合企業內的青年黨員特點,通過黨組織QQ群、微信群等載體,推動組織生活信息化和互動化,引導青年黨員在網上參與創新形式的“三會一課”、交流思想體會,有效增強了青年黨員的黨性觀念和責任意識。
掌穩服務惠民之舵
黨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既是對黨的宗旨的切實踐行,又能密切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嘉興市以“黨在我心中、我在群眾中”為主題,通過采取熱線求助常態服務、上門入戶結對服務、上街下鄉推送服務、點亮心愿個性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著力打造“紅色志愿城”品牌。
倡導全民參與,拓寬服務的覆蓋面。桐鄉市烏鎮鎮黨委在深化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大力弘揚“烏鎮是我家,我是大管家”的主人翁精神,探索建立了“烏鎮管家”信息員隊伍,設定管家職責,搭建管事平臺,營造出公共安全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良好氛圍。目前“烏鎮管家”共有成員2680名,鎮黨委向他們配發了印有專屬標志的帽子和標有自己姓名、編號的胸牌。“這些管家熟悉社區情況、工作很負責任,我們烏鎮平安和諧社會環境的營造有他們的一份功勞。”烏鎮鎮黨政辦的同志對“烏鎮管家”的作用贊賞有加。
開展因需幫扶,提升服務的精準度。從有求必應的“96345”黨員服務熱線到遍布全市各級黨組織的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伍,嘉興市通過創新黨員服務群眾的方式和內容,構筑起黨員志愿服務與群眾現實需求充分契合的立體化供需對接體系。在南湖區鳳橋鎮永紅村的村務公開欄內,該村的菜單式服務計劃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全年各個月都設置了相應的活動主題,并列出了對應的服務對象和具體負責單位。據村兩委干部許學文介紹,根據村民生產生活方面的不同需求,村里成立了“好聲音”文明傳播服務隊、“老娘舅”和諧睦鄰服務隊等不同的服務團隊,公開服務承諾,定期組織活動,真正讓服務落到了實處。
規范制度建設,確保服務的常態化。為建立起完善長效的工作運行機制,嘉興市還相繼出臺了《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黨員志愿者管理規范》《黨員志愿者服務規范》等文件,進一步推動了黨員志愿服務的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如今在嘉興,“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已經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穿行在這座充滿了愛與溫暖的城市,感受著“人人爭當志愿者、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社會新風尚,我們不禁為嘉興擊節叫好!
“一船紅中國,萬眾跟黨走。”在“紅船精神”的引領下,嘉興市委正堅定地向“把黨建圣地打造成為黨建高地”的目標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