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霞(MA Wen-xia),陳 凱(CHEN Kai),喬美珍(QIAO Mei-zhen),金美娟(JIN Mei-juan),吳 琛(WU Chen),吳旭琴(WU Xu-qin),趙 瑤(ZHAO Yao),劉明星(LIU Ming-xing)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6)
?
熒光標記法評價并干預臨床環境的清潔效果
馬文霞(MA Wen-xia),陳 凱(CHEN Kai),喬美珍(QIAO Mei-zhen),金美娟(JIN Mei-juan),吳 琛(WU Chen),吳旭琴(WU Xu-qin),趙 瑤(ZHAO Yao),劉明星(LIU Ming-xing)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6)
目的 了解熒光標記法在臨床環境清潔效果評價及干預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某院20間病房,對病房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做熒光標記,清潔后4 h內進行熒光標記復核,未見熒光標記為清除,見到熒光標記或部分熒光標記均為未清除,計算熒光標記的清除率。持續干預半年:每月向保潔員反饋監測結果,并進行規范化培訓,評價干預效果。結果 干預前(第1個月)、干預后(第2個月)重癥監護病房(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熒光標記清除率分別為58.33%(84/144)、85.90%(134/156),均高于普通病房[分別為15.31%(30/196)、52.94%(108/204)];干預后普通病房和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熒光標記清除率均高于干預前(均P<0.001)。持續干預半年,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熒光標記清除率:普通病房由第1個月的15.31%提高至第6個月的85.18%,ICU由第1個月的58.33%提高至第6個月的96.2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93.89、28.46,均P<0.001)。結論 熒光標記法簡捷有效、成本低廉,臨床上容易普遍開展,適用于環境清潔效果的快速評價,有助于環境清潔效果的持續改進。
熒光標記法; 清除率; 物體表面; 環境; 清潔; 干預; 醫院感染
醫療機構的環境清潔是醫療安全的基礎[1],雖然醫療機構可以采取多項措施,如手衛生、隔離防護措施等保護患者和工作人員不發生醫院感染,但有效地進行環境表面清潔仍然是消除細菌,減少交叉污染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步驟之一[2]。常規的環境微生物采樣監測方法雖然準確,但費時費力,不易普遍開展。本研究旨在了解熒光標記法在醫療機構臨床環境清潔效果評價中的應用效果,并對持續干預后環境清潔的情況進行跟蹤評價。
1.1 材料 利康環境清潔消毒監測包,含衛生監測顯色筆和紫外線手電筒。
1.2 方法
1.2.1 標記和復核方法 隨機選取條件相近的3個普通病區及1個重癥監護病房(ICU),每個病區隨機選取5間病房,計20個病房。用衛生監測顯色筆在每間病房的門把手、床頭柜、床欄、桌椅、呼叫器按鈕、輸液架等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各標記1~2個熒光點,用紫外線手電筒確認熒光標記的位點。在保潔員清潔后4 h內進行熒光標記復核。未見熒光標記為清除,見到熒光標記和部分熒光標記均為未清除。清除率=清除點數/標記點數×100%。
1.2.2 干預方法 先對環境物體表面的清潔狀況進行基線調查,了解各病區原始的清潔狀況,然后向保潔員反饋清潔基線調查結果并進行統一規范化培訓,再進行環境清潔熒光標記考核,以后每月對保潔員進行結果反饋和規范化培訓,整個干預持續半年,干預期間采用熒光標記法對環境清潔的改善狀況進行跟蹤評價。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各組干預前后清除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房物體表面熒光標記清除情況 干預前(第1個月)、干預后(第2個月)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熒光標記清除率均高于普通病房,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68.956和43.575,均P<0.001)。干預后,普通病房和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熒光標記清除率均高于干預前(均P<0.001)。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普通病房和ICU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熒光標記清除情況比較
2.2 持續干預效果評價 持續干預半年,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熒光標記清除率:普通病房由第1個月的15.31%提高至第6個月的85.18%,ICU由第1個月的58.33%提高至第6個月的96.2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93.89、28.46,均P<0.001)。見圖1。

圖1 持續干預半年病房物體表面的清潔效果
本組結果顯示,不論是否采取干預措施,ICU的整體清潔效果均優于普通病房。采用熒光標記法對臨床環境清潔效果進行跟蹤評價,ICU和普通病房物體表面熒光標記清除率均不斷提高,清潔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因為熒光標記法能夠敏感地識別環境表面的清潔情況,評價效果直接[3],只需用顯色筆在需要清潔的環境表面進行標記,環境經清潔處理后,再用紫外線手電筒檢查熒光標記是否被清除,通過計算清除率評估清潔效果。此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既可以反映被測環境的清潔效果,又可以反映被測人員操作的規范性,通過向相關人員反饋調查結果和規范化培訓,持續跟蹤干預,熒光標記的清除率大幅提高。由此可見,熒光標記法是一種簡捷、客觀的環境清潔評價方法,也是一種快速提高環境清潔依從性的管理工具。微生物培養法雖是醫院環境檢測的標準方法,能比較準確地反映清潔效果,但其需要48 h 才能得到檢測結果[4],不能及時糾正清潔不合格操作人員的行為[5],并且需要專業人員操作,步驟繁瑣,費時費力,不適用醫院環境的實時快速監測[6]。而現流行的ATP生物熒光法雖然有簡便靈敏、便于攜帶、現場操作便捷等優點[7],但其成本高、耗量大,只適用于重點部門的環境監測,不便于普遍開展。相較這兩種方法,熒光標記法簡捷有效,成本低廉,效果顯著。既可以實現快速監測,又便于環境清潔效果的持續改進,適合在全院普遍開展,更適合在基層醫療機構環境清潔效果評價中推廣應用。
雖然熒光標記法有諸多優勢,但是應用于臨床環境評價時,仍不可取代常規環境微生物檢驗。因為熒光標記法通過熒光標記是否被清除評價環境清潔效果,無法判斷物體表面的消毒滅菌效果,更無法直接檢測出病原菌,對物體表面細菌的種類、數量均無法進行定性、定量的判斷。醫院環境中微生物,尤其是致病菌的監測是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的重要內容,也是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環節,故熒光標記法應用于臨床環境清潔評估時仍有一定局限性。
[1] 蘇靜,張濤,趙紅.口腔診療環境清潔消毒效果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1):4833-4835.
[2] 谷繼榮.環境及物體表面消毒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3):231-235.
[3] 李陽,韓光曙.熒光標記法在環境物表清潔效果評價中的應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4,25(6):41-42.
[4] 付麗萍,寧瑤. ATP生物熒光法評估ICU 環境清潔水平[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3,23(10):2277-2278.
[5] 柯雅娟,許晨耘,俞詩娃,等. ATP生物熒光法快速監測外科手消毒的應用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6):1157-1158.
[6] 趙紅,蘇靜,劉曉勇,等.ATP生物熒光檢測法監測口腔科診室物體表面污染程度的可行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4):956-958.
[7] 許晨耘,符林秋,柯雅娟,等. 三磷酸腺苷生物熒光法在手工器械清洗效果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8):2442-2443.
(本文編輯:張瑩)
Fluorescence labeling method for evaluating and intervening cleaning effectiveness of clinic environmen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2015-12-03
馬文霞(1987-),女(漢族),江蘇省宜興市人,統計師,主要從事衛生統計學研究。
馬文霞 E-mail:1679353753@qq.com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1.018
R197.323.4
B
1671-9638(2016)11-08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