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懷軍
讓職工在創新中有更多的獲得感
◎ 涂懷軍

涂懷軍 漫畫
據1月23日《新聞晨報》報道,“海底撈”員工裴某因對公司建議有功卻得不到獎勵,一直耿耿于懷,今年1月3日離職。離職后,他給該公司發郵件、打電話,向該公司索要50萬元。因此,裴謀涉嫌敲詐被普陀公安分局刑事拘留。有人認為,要說敲詐,最根本的還是與該公司的獎勵機制有關,員工得不到好的發展空間,才會采取極端的方式;也有人認為與公司的誠信有關,員工提出的建議被采納,公司為何不給員工兌現獎勵呢;還有人對該公司強悍的“家文化”產生質疑,在這樣的企業,員工得不到滿足和尊重。
另據3月13日《工人日報》報道,為企業創下至少2億元的經濟效益,還拿到了一個規格很高的科技創新獎,但是除了精神表彰,企業居然沒有給一分額外的報酬!這多少讓主導這項技術攻關的張師傅(應受訪者要求化名)和他的團隊有點心灰意冷。
這兩則報道在網絡和廣大勞動者中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勞動者認為,職工創新理應得到獎勵,理應得到尊重,大家都認為這是必須的。勞資雙方都應該適應社會的發展變革,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實現互利共贏,破除你輸我贏的舊格局。
企業以人為本,必須落在實處。企業要通過多種形式讓職工共享經營的紅利,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榮譽共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新型勞動關系的基本體現。現實中,許多企業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去尊重職工,以人為本,以發揮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有些企業老板甚至認為,沒有我的企業,你吃飯都困難,好像是招聘員工就是為了職工解決飯碗問題,職工就應該感恩戴德似的。也出現有些企業對職工技改方面處理不當造成停工的事件。尤其是當下經濟形勢低迷的情況下,企業必須走創新發展之路,而創新的主體是職工,職工也希望通過資本的平臺有一份穩定的經濟來源,因此企業與職工的目標是一致的,利益共享是體現職工勞動價值和企業依靠職工謀發展,做大做強的必然要求,企業和職工要堅持你心里有著我,我心中裝著你,相互關心,相互體貼,互不放棄,攜手前行。
必須認識到,企業是一個經濟組織,是一個角逐利益的場所,辦企業本質上首先是賺錢、盈利,企業在爭取利潤最大化,職工也有自己的應該得到的勞動報酬。職工創新發明,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和智慧,因此需要得到精神的尊重和物質的獎勵。總不能,企業受益了,老板賺錢了,老板吃肉,職工連湯都喝不上。有些企業職工感嘆,企業生產線是上了一條又一條,廠房是蓋了一棟又一棟,而薪資福利卻原地不動。
國家在全社會提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國家也正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怎么鼓勵創新?要落到實實在在的報酬上來,讓職工有更多地獲得感。
雖然我們大力提倡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但僅有精神覺悟和興趣愛好還不夠,還要從制度上讓職工“有名又有利”,切實激發起職工搞發明攻難關的積極性。企業尤其是制造業必須走創新發展道路,必須尊重人才,制定出發掘人才、使用人才、培養人才、激勵人才的機制,也可以通過讓職工技術、專利入股等形式,留住人才,激勵人才。這樣,企業才能走得更遠,發展才更長久,要讓職工與企業同在一條船上,發揮船長和船員的兩個積極性,只有雙贏才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