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偉
奉獻給勞動者的文化大餐——中國夢·勞動美“五一”國際勞動節“心連心”特別節目回顧
□閻偉

5月1日晚20時,由全國總工會和中央電視臺聯合主辦的《中國夢·勞動美——“五一”國際勞動節“心連心”特別節目》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綜合頻道、三套綜藝頻道播出。特別節目播出以后,在全國廣大職工和工會干部中引起極大反響,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的平均收視率為1.18%,在綜藝頻道的跟播平均收視率為1%,收看觀眾超過1億人。還有眾多網友邊觀看特別節目邊上網熱議,認為這臺特別節目是真正反映勞動者風采的文藝盛會,是勞動者自己的“春晚”。通過搜索微博、微信平臺相關關鍵詞,與“五一”勞動節特別節目相關的帖文超過9400篇,轉發和評論條數分別達到6萬和3.2萬條。廣大職工普遍反映,今年的特別節目主題突出、構思新穎、特色鮮明、精彩紛呈,是一場精心策劃、獨俱匠心、充滿正能量、真正反映勞動者風采的節目。
特別節目在中宣部領導、全總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在有關單位的支持幫助下取得圓滿成功。4月2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李建國帶領全國總工會領導,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景俊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兼中央電視臺分黨組書記、臺長聶辰席等中央、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和北京市總工會主席牛有成等北京市總工會領導出席節目演出現場,與來自全國的勞動模范代表和北京市職工代表一同觀看了演出。李建國主席對特別節目給予了充分肯定,使所有演職人員倍感親切和溫暖,倍受鼓舞和鞭策。
特別節目在籌備之初就得到了全總領導和中宣部領導的高度重視。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李玉賦先后兩次對特別節目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有新的創意,能夠出些精品節目,還須堅持節儉原則。”“按照中宣部同志的意見辦,高質量做好工作。”在聽取特別節目導演組的工作匯報時,李玉賦對前期籌備工作予以肯定,并強調,特別節目要充分展示廣大職工群眾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形勢下,有擔當有作為,迎難而上、共度難關,服從大局、服務大局,積極投身改革,創造、創業、創優的新形象,讓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職工群眾受到鼓舞、受到教育,進一步堅定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信心。4月25日晚,李玉賦又親率全總書記處部分領導審查節目,給予指導,提出具體修改意見,為特別節目圓滿成功奠定了基礎。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黃坤明對特別節目提出“爭取有所創新,還要堅持節儉原則”的明確要求,中宣部將特別節目列入“心連心”計劃,并要求中央電視臺將特別節目安排于2016年5月1日晚,在央視一套綜合頻道、三套綜藝頻道黃金時段播出。
全總黨組成員、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李守鎮主持召開了四次特別節目策劃會,從確定主題、總體構想、呈現方式、節目的編排設計到選擇演出場地、修改主持詞和節目劇本等,全過程給予指導,并多次與有關方面進行溝通協調,解決了許多棘手難題,為特別節目成功舉辦掃清了障礙。中央電視臺分黨組成員、副臺長胡恩,分黨組成員、副總編朱彤等央視領導抽調精兵強將,協調確定央視十佳編導之一的柳剛作為特別節目的總導演,安排周濤、朱軍等著名主持人進行主持,臨近演出時仍然在反復打磨作品,為向廣大職工群眾呈現出一臺賞心悅目的特別節目付出了艱辛努力。
全總宣教部和央視大型節目制作中心的領導堅持現場辦公,督導指揮導演組,研究部署工作、落實策劃方案,夜以繼日堅持工作,從晚會主題的確定,到節目的編排,舞美、燈光、音響、視頻內容的設計、使用等方面給予了具體指導,確保特別節目成為群英薈萃,質量高、反響好的一場文藝盛會。
全總宣教部于去年12月中旬便以全總名義向中宣部提出了與中央電視臺共同舉辦“中國夢·勞動美”——慶祝2016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別節目的請求,與往年相比提早了不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全總宣教部倒排時間,制訂周密計劃,爭取把每項工作都盡量做在前面:1月下旬確定特別節目的主會場和分會場;2月底完成主會場和各分會會場的場地考察;3月中下旬完成與數位大國工匠的座談,確定了參與特別節目的大國工匠人選;4月上旬完成大國工匠的外拍采訪;4月20日前完成所有分會場的外拍任務……正是這種只爭朝夕的精神,為特別節目的整體策劃和節目設計爭取到更加充裕的時間,為特別節目的圓滿成功提供了保證。
特別節目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重要論述和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突出體現五大發展理念;突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突出宣傳“中國夢·勞動美”的主題教育活動成果,突出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突出貫徹落實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展示全總改革試點工作初步成效,激勵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職工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以主人翁精神投身“十三五”建設,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良好開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力拼搏。
在每一個節目的內容上,緊緊圍繞“中國夢·勞動美”主題進行創意、策劃、設計和實施,用不同藝術方式集中反映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各方面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抒發職工情感,表達家國情懷,弘揚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偉大品格,運用各類節目的藝術呈現來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社會氛圍,展示廣大職工群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決心。
特別節目采取“心連心、走基層”的形式,深入車間班組、深入職工群眾,做到既隆重熱烈又務實儉樸。
多場地聯動播映
今年的特別節目緊緊圍繞五大發展理念,以主會場+分會場+外景地的形式構成,采用“1+2+1”的多地互動的方式展開,選取了能夠反映五大發展理念、具有代表性的實體經濟、新興經濟的四個企業。通過把主會場設在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9月30日率中央政治局委員集中學習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和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第一驅動力的成就;兩個分會場一南一北,通過把南分會場設在浙江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團,反映我國經濟發展新興產業“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通過把北分會場設在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并給予充分肯定的吉林長春的中國中車集團,反映我國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在實現“一帶一路”戰略,走向世界過程中取得的成就;通過把外景拍攝地設在上海的中國商飛集團公司,反映我國大飛機產業依靠科技創新取得巨大進展,已經成為民族工業的驕傲。上述場地都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視察過的地方。我們通過場地的選擇,充分表達出中國工人階級緊緊追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豐富表現形式
特別節目通過“創新驅動中國夢”、“齊心共筑中國夢”和“勞動托起中國夢”三個節目板塊,融合了歌曲、舞蹈、小品、朗誦、雜技、器樂、視頻短片、采訪、宣誓儀式等豐富多彩的舞臺表現形式。在17個節目中,歌曲節目占50%,語言節目占16%,雜技、舞蹈、器樂等各類節目占34%。特別節目以多媒體影像畫面為背景烘托和渲染氣氛,通過精心設計,用豐富多彩、契合主題和節目內容的視頻資源,強化作品內容呈現、烘托整個特別節目的主線,追求既有勞動元素、又有時代特色,既有祖國河山的壯美景觀、又有普通職工群眾幸福生活的豐富表達,從而以五大發展理念統領整個節目的全過程,重點展示出廣大職工群眾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嶄新的姿態、創新的成就、奮進的信心和力量。
創新表現手法
特別節目中原創節目所占比例很大,有多個作品是為特別節目新創作或改編的,其中《夢想之光》是由北京職工交響樂團與北京職工合唱團共同演繹合聲共鳴,結合中關村科技新成果和舞臺多媒體的造型,融入無人機、動作捕捉技術等當今中國的尖端科技成果,體現創新理念,表現當代勞動者所創造出的時代感和科技含量,烘托“踐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的前行目標。舞蹈《領跑》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希望高鐵建設再接再厲、創新驅動、繼續領跑、勇攀高峰,帶動整個裝備制造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局面,是當今中國制造對外的一張亮麗名片”的指示精神,借助舞蹈的形式,表現出廣大職工在“十三五”的進程中繼續領跑的決心。歌曲《大國工匠》通過歌聲與紀錄影像的形式表現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展現出大國工匠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歌曲《勞動托起中國夢》是根據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的結束語“以勞動托起中國夢”創作的。語言類節目《平凡的神圣》是為本次特別節目新創作的作品,小品《為愛加油》是為本次特別節目改編的作品。此外,根據世界名曲《四季》改編的節目四地同奏一首曲《春天協奏曲》,用耳熟能詳的曲調與現代工業的結合,表現當今中國工人的國際視野,以“春”這一樂章象征著新生與希望,代表著春意盎然的景象,暗含五大發展理念中的綠色、開放的理念。我們通過多會場聯動演奏,結合工作場景融入工業元素的聲音效果,形成一曲勞動交響曲。
畫里畫外呼應
今年的特別節目選取了來自航天制造業的火箭“心臟”焊接師高鳳林、來自航空制造業的航空“手藝人”胡雙錢和來自裝備制造業的父子兩代工匠耿家盛這三位大國工匠,分別深入到他們的實際工作場景中拍攝采訪短片,用藝術手段給予工匠精神最真實的表現,通過他們身上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來集中展示當代我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形象,進一步做實叫響“大國工匠”品牌,同時也拓展了節目的時空概念。節目視頻在與節目表演的配合中,既提供舞美背景,同時也和節目表演有機結合,形成畫里畫外互相呼應、結構和內容上互補勾連,從而達到用他們的事跡感動廣大職工,用他們的精神激勵廣大職工,用他們的信念震撼廣大職工的創作目的。特別節目還設置了宣誓環節,以宣誓的儀式來展現工人階級不辱使命、拼搏奮斗的精神。在主會場勞模方隊的帶領下,三地共同宣誓:高舉旗幟,不辱使命,踐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永遠跟黨走,共圓中國夢。以錚錚誓言表達中國工人階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決心。
今年特別節目與往年相比,增加了分會場的數量和外景拍攝、大國工匠工作現場拍攝等環節,并且根據央視最新規定,往年由央視承擔的后期制作費用也要由全總承擔。特別節目按照中宣部和全總領導要求,立足現有條件,去繁就簡,嚴格控制經費預算,采取了取消豪華舞美設計,利用車間里組裝完畢的動車、企業園區外景等作為演出背景;分會場和外景拍攝改變了晚間演出的常規,改在白天進行演出,省去了絕大部分的燈光;演出服裝能租借的租借,不再制作新的演出服裝;導演組和演職人員在特別節目籌備階段不租住酒店,改在職工食堂就餐等具體措施予以克服,使今年特別節目在工作量和硬性開支大為增加的情況下,仍然沒有突破去年特別節目的經費額度,真正把今年的特別節目辦成了既節省經費,又不失精彩的職工文化大餐。■
(題圖攝影:孫延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