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莉,王彥紅
(陜西省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寶雞 721099)
延續護理在學齡前哮喘患兒家庭護理中的效果
李少莉,王彥紅
(陜西省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寶雞 721099)
目的 探討延續護理在學齡前哮喘患兒家庭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就診于陜西省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的哮喘患兒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延續護理。比較兩組患兒肺部功能變化情況、隨訪期哮喘復發情況和就醫情況、哮喘發作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出院后6個月,觀察組FEV1%較出院前升高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12個月,兩組患兒PEF%、FEV1%均顯著高于出院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哮喘急性發作次數、就醫次數、住院次數及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與護理前相比,觀察組患兒哮喘發作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護理前,且喘息、哮鳴、咳嗽癥狀的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延續護理可有效促進哮喘患兒肺功能的恢復,減輕患兒焦慮情緒,減少哮喘復發和就醫次數,緩解復發癥狀,值得在哮喘患兒護理中推廣應用。
哮喘;學齡前兒童;延續性護理;效果
支氣管哮喘是終身性慢性疾病,病情持續,反復發作,較難治愈,發病率高。據調查,我國的兒童哮喘發病率達0.5%~3.0%,某些地區甚至高達5.0%以上[1]。在當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哮喘更多的被認定為一種影響心身的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而系統的治療與控制。哮喘誘發及加重的危險因素復雜多樣,無法徹底消除[2]。哮喘的防治只依靠醫務人員在醫院內的治療和護理是不夠的,還需在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通過延續性護理及時了解患兒的病情變化和遵醫行為,并根據患兒的病情發展及時制定新的治療計劃,從而更好地改善患兒健康狀況,減少患兒出院后的哮喘復發情況[3]。
1.1 對象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就診于我院的哮喘患兒120例,年齡3~7歲,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5.1±1.4)歲,平均病程(1.76±
1.12)年;對照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齡(5.0±1.4)歲,平均病程(1.82±1.06)年。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程、哮喘發作癥狀、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結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均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無其他合并癥與并發癥。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 行常規護理,出院前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出院后除應患兒家屬要求的護理指導外,不主動提供護理干預。
1.2.2 觀察組護理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出院后患兒進行延續護理[4]。實施方法:①健康教育:添加患兒父母微信并建立組群,通過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微信群不定期分享防患兒哮喘復發知識及患兒護理要點等。②即時交流:維持微信及QQ等即時聊天工具的護士值班制度,能夠在一定范圍內與患兒家長保持溝通。③定期隨訪:每月進行1次微信視頻隨訪,詢問家長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觀察患兒生活狀態。每3個月入戶隨訪1次,對患兒飲食情況、日常生活、居住環境、可能的過敏源及哮喘復發情況等進行全面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④患兒心理疏導:由具有親和力的護士經過專業培訓后,對患兒進行心理教育和疏導。實施內容:①用藥干預。向患兒家長講解出院后病情監測方法,口服藥物服用方法,如藥物最佳服用時間、劑量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根據延續護理中所獲取的患兒最新病情進展改良用藥方案。告知患兒家長不得隨意改變藥物服用頻次及劑量,可采用手機提醒、鬧鐘提醒、家長主動提醒等多種方式提醒患兒按時按量服藥,應將藥物放置于醒目位置。采用現場演示的方法向患兒展示氣霧劑和干粉吸入劑的使用方法并檢查患兒使用規范。②飲食干預?;純猴嬍硲宓瓰橹?,忌油膩、辛辣食物,應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進食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營養的食物。③環境干預。告知家長避免患兒接觸過敏源,如花粉、化妝品、寵物、易脫落的毛毯和織物等,保持家中空氣流通,避免在人多且空氣流動不足的公共場所久留。④心理干預。動態評估患兒及家長的心理狀態,指導家長學會控制自我的不良情緒及患兒不良情緒的控制,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純合毙园l作時需鎮靜,避免驚慌失措,防止患兒錯過最佳救護時間,同時避免因家長不良情緒造成患兒的恐懼心理。多向家長及患兒講解以往病例情況,幫助患兒家庭建立康復信心。鼓勵患兒家長之間通過微信等手段相互交流,建立患兒間友誼,有助于家長病情經驗的交流,也可避免患兒缺乏同齡溝通而產生的自卑、孤單、恐懼等不良情緒產生。
1.2.3 評價指標 ①肺部功能評價:于患兒出院前、出院后6個月、出院后12個月使用同1臺肺功能測試儀,測定哮喘患兒呼吸高峰流量(PEF)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并計算PEF%和FEV1%。②哮喘患兒隨訪期累計哮喘急性發作和就醫評價:制作患兒隨訪記錄,記錄由患兒家長書寫,主要記錄指標包括出院后12個月哮喘累計急性發作次數、就醫次數、住院次數和住院天數。③哮喘不良反應:記錄并對比出院前及出院后12個月時患兒哮喘發病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述,組內及組間的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兒肺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見表1。
2.2 兩組患兒隨訪期累計哮喘急性復發和再住院情況 見表2。
2.3 兩組患兒哮喘發作不良反應情況 見表3。
表1 兩組患兒肺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兒肺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1.與出院前比較,P<0.05;2.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nPEF%出院前出院后6個月出院后12個月FEV1%出院前出院后6個月出院后12個月觀察組6072.56±5.4374.66±7.3979.73±5.44①②80.17±8.3184.02±4.55①②87.20±3.03①②對照組6073.12±4.0273.97±6.3175.38±6.85①80.63±9.1281.78±8.7785.45±3.36①
表2 兩組患兒隨訪期累計哮喘急性復發和再住院情況()

表2 兩組患兒隨訪期累計哮喘急性復發和再住院情況()
組別n急性復發(次)再就醫(次)再住院(次)再住院時間(d)觀察組602.42±0.661.81±0.221.20±0.202.51±0.55對照組604.59±0.903.30±0.436.72±2.2311.03±3.06 P值<0.05<0.05<0.05<0.05

表3 兩組患兒哮喘發作不良反應情況 n(%)
3.1 延續護理是患兒哮喘防治的重要方式 哮喘的反復發作,造成患兒活動能力顯著受限,影響患兒生活作息和心理發育,嚴重者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安危,給家庭與患兒帶來沉重的哮喘期護理壓力[5-7]。環境過敏源、食物添加劑、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感染以及精神刺激都是誘發患兒哮喘反復發作的重要因素,如何避免患兒對各類哮喘誘發因素的接觸,防止復發,減輕復發癥狀是患兒護理的重中之重。患兒出院后,其與診療醫院關系隨即結束,患兒各類護理需求無法得到及時滿足。因此,延續護理成為哮喘防治的重要方式之一。延續護理是患兒和家長在醫院環境外,醫護人員繼續為其主動提供護理支持的,是醫院護理的延續[8]。研究表明,延續性護理措施可降低患兒發作次數,提高生活質量[9-10]。
3.2 延續護理在患兒哮喘防治中的優勢 學齡前兒童依從性差,缺乏自我防護意識,支氣管哮喘是終身性疾病,長期的預防治療是減少支氣管哮喘復發以及減少住院次數的關鍵,同時能夠防止肺功能進一步損害[11]。延續性護理主要以家長的教育和培訓等干預為主,因為家長是患兒最有利的飲食、生活、情緒的直接監督者。干預方法中,根據患兒家長的年輕化、交流及獲取資訊多采用手機移動端的特質,微信、QQ、公眾號等現代化的交流溝通方法是采取延續護理的重要手段,值班護士主動推送消息、溝通能夠保證患兒家長對哮喘健康知識的接收和吸收。傳統的入戶隨訪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患兒、家長和院方的時間難以調節,視頻隨訪可有效解決這類問題,減輕了醫護人員入戶隨訪的壓力,提高了隨訪率?;純阂蜷L期患病,日間常有發病,容易導致自卑情緒,同時易對新刺激、新事物采取消極、回避態度,性情偏激[11]。在延續護理過程中,具有親和力的護士對患兒進行健康心理指導,同時鼓勵各患兒和家長出院后的交流,幫助患兒間建立友誼,增強互動,可有效增強患兒康復的信心,保持其積極向上的心態。
3.3 延續護理在患兒哮喘防治中的應用效果 表1顯示,觀察組在隨訪1年期滿后,患兒肺功能指標(PEF%、FEV1%)較出院前均顯著提高,且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肺功能的改善,使得患兒哮喘急性發作次數、就醫次數、住院次數及住院天數均較常規護理組顯著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患兒復發的哮喘不良反應較對照組明顯緩解,結果與相關研究類似[9]。哮喘急性發作的減少,癥狀減輕,使患兒活動能力更快提升,迅速融入周圍人群,增強了自信。深入患兒家庭的延續護理可顯著促進哮喘患兒肺功能的恢復,減輕患兒焦慮情況,減少了哮喘復發次數及再就醫次數,減輕了哮喘復發癥狀,值得在哮喘患兒護理中推廣應用。
[1]劉金娟,李淑貞.護理干預對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效果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21):92-93.
[2]王強,徐春雨,徐東群,等.中國城市兒童哮喘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3):237-241.
[3]覃桂榮.出院患者延續護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護理學雜志,2012,27(3):89-91.
[4]李娟,劉彥章,胡亮,等.全方位護理對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2):42-43.
[5]劉傳合,邵明軍,王強,等.北京市城區0~14歲兒童哮喘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8):574-578.
[6]Papadopoulos NG,Arakawa H,Carlsen KH,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ICON)pediatric asthma[J].Allergy,2012,67(8):976-997.
[7]袁方,徐婉婷,張建華,等.父母管理與支氣管哮喘兒童的生活質量[J].臨床兒科雜志,2013,31(3):242-246.
[8]周莉,韓春暉,馬鴻雁,等.居家自我護理行為干預模式在學齡期兒童哮喘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70-72.
[9]顧永珍.延續性護理對出院哮喘患兒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6):113-115,119.
[10]崔碧云.護理干預對兒童哮喘的依從性及肺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0):1349-1351.
[11]丁燾,倪俊毅,徐決平,等.上海崇明地區學齡前兒童社會能力與氣質類型的關系[J].臨床兒科雜志,2014,32(6):551-554.
R473.72
A
1009-8399(2016)06-0049-03
2016-01-05
李少莉(1977—),女,主管護師,本科,主要從事兒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