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拉·莫迪亞羅+李艷杰
在2016年9月末,歐洲專利局主席Battistelli先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員,在于法國舉行的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歐洲專利局領導人年會上碰面。
得益于目前雙方之間現有的雙邊合作計劃,來自歐洲專利局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代表每年都會會面,其目的在于討論聯合戰略目標以及審查所取得的結果。此年度會議及所謂的“五大知識產權”合作始于30年前,內容涉及如五大專利局的合作方案,即論壇匯集了世界上五個最大的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日本專利局、韓國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此五大局的業務量約占全球范圍所有專利申請的80%。
在會議中,Battistelli先生匯報了歐洲專利局在減少歐洲專利申請待批時間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并強調了得益于與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雙邊合作,歐洲專利局在2016年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這些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合作專利分類的快速采用(即大家熟知的CPC聯合專利分類)。在此框架下,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在今年把其聯合專利分類擴大至各個技術領域。此外,Battistelli先生指出,為了擴大歐洲專利局全球檔案服務的可利用數據范圍,雙方已經采取進一步的共同努力。
在會議的背景下,歐洲專利局主席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員簽署了一項關于2017年雙邊合作的新工作計劃。這項工作計劃涵蓋多達七個項目,包括數據交換、分類、專利信息、能力建設等。
在會議過程中,歐洲專利局主席Battistelli提到,與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建立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非常有利于以研究為基礎的歐洲實體進入中國市場。Battistelli先生表示,2017新工作計劃將促進雙方之間的合作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展,進而加強雙邊關系。
的確,歐洲專利局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之間的合作內容注重員工的培訓和交流、共享數據以及創建新一代自動化系統。這使得對中國專利數據的訪問量快速增長,從而使更多以研究為基礎的歐洲實體獲知中國的專利制度。
可以確信的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歐洲專利局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之間的合作,這對無論是歐洲還是中國實體而言都非常有價值。根據歐洲專利局數據顯示,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2015年收到超過110萬件專利申請,到2016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預計將收到130萬件專利申請。同樣,來自中國的經濟實體向歐洲專利局提交專利申請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事實上,在2015年向歐洲專利局提交申請的專利申請者有超過5000個來自于中國的經濟實體,這個數字在2016年預計會繼續增加。
毫無疑問,由于歐洲專利局提升了對中國經濟的關注,并采取了加強與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合作關系的措施,申請歐洲專利的中國申請者將能夠享受到歐洲專利局提供的高效高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