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是無條件的安全通信方式的量子科學實驗通信衛星“墨子號”,于八月十二日凌晨,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送入太空軌道。這預示著人類將首次開始衛星與地球之間的量子通信,從而使我國在空間科學領域邁出了可喜的步伐,開啟了我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的初步構架。
關鍵詞:科技 創新發展 經濟
一、科技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通信技術是現代社會的基礎支撐,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而且也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化。然而,在通信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中,信息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盡管有網絡保障安全的各種設備技術的層層布防,但諸如“棱鏡門”曝光、支付寶露洞、小米用戶資料泄露、NSA入侵政企等等,頻發的信息安全事件,直接威脅著國家經濟、軍事、政務的安全,網絡信息的安全性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大困惑。人們不經會問,用什么技術來破解這個難題呢?今天我國量子實驗通信衛星的成功發射,為量子技術在通信領域的轉化和應用,為構建更加安全高效的遠程通信網絡提供了新的重要支撐。
“科學技術的實力決定著世界經濟與政治力量的對比,也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量子通信技術的應用,將為我國在金融、軍事、政務等領域開辟了廣泛的前景,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為此美日等國也相繼啟動相關領域的研究。
面對當前的亂象和危機,誰通過變革走在前面,誰就會在競爭中拔得頭籌、贏得主動。縱觀人類歷史發展,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能使科技上走在前面從來都是走向興盛的關鍵。中國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中,能在世界范圍內國力強盛,是因為有“四大發明”。
二、實現科技強國已勢在必行
近代以來,由于封建腐朽思想的統治,視科技為“奇技邪說”,輕視科學技術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導致中國長達百年的落后與恥辱。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力極端貧弱的情況下,全國人民咬緊牙關艱苦奮斗,支持發展“兩彈一星”,使我國在軍工的核心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極大的提升了我國國際地位。反觀英美等發達國家,其分別在工業大革命和一戰后科技得到迅猛發展,憑借絕對的工業化優勢,直接推進英美等國成為世界性強國,從而也奠定了它們近百年以來的富強地位。即使在當下社會經濟中,一些大企業、大集團,因其在科技浪潮中跟不上時代潮流,在發展進程中落伍、掉隊,最后慘淡離場。而一些小企業、小公司,因其注重技術與質量,在技術品牌上異軍突起,從而贏得迅速發展壯大。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在當今這個科技占據主導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沒有那個經濟團體能夠依靠其歷史優勢而鞏固自己的常勝地位。唯有在科技核心領域占據主動,才能在經濟領域贏得先機,才能引領社會前進。
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了技術上的需求,則這種需求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推向前進。”社會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成就在于解決人類社會進程中的實際問題。為此,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應用極有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使產業和經濟的競爭發生轉變。環顧全球經濟,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新正悄然孕育,世界主要國都正想尋求技術創新的突破口,創新驅動已是大勢所趨。國與國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但從根本上說是制度的競爭。就我國情況來說,創新能力不足,原創水平不強,總體發展動力不夠,特別是科研成果轉化、高新技術推廣應用效率低下,產、學、研脫節,相互融合緩慢,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支撐明顯不足。雖然經過三十來年的快速發展,我國躍居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其結構性矛盾突出,資源性產能過剩,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相對滯后,這直接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正如總書記所說:“個頭不等于強,體重不等于壯”。中國經濟做大做強,必須通過科技創新、結構優化,提升質量,兼顧環境,統籌規模,方能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方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當前我國正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其核心要義就在于解決經濟發展動力問題,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創造新的供給,如在創新領域,推動量子通信、深海探測、“互聯網+”等新興產業、新型業態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新的供給新興產業的成長。以創新升級的新供給激發多層次的新需求,在更高層面實現供需平衡。
三、結語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取得了舉世屬目的成績,在航天、深海、高鐵、量子通信等高新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其創新基礎不牢,創新能力也不強,要實現與世界強國“并跑”或“領跑”,還必須準確判斷科技突破方向,搶抓發展先機,切換發展動力,推進核心技術,使我國科技在國際平臺占領制高點。
參考文獻:
[1]中國經濟網.“墨子號”神器是怎么煉成的?[DB/OL].2016-08-16.
[2]中科院網站.國家天文臺興隆基地實現與“墨子號”天地對接.[DB/OL]2016-08-29.
(作者簡介:陳昕,碩士研究生在讀,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