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并對五大發展理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本文通過對五大發展理念的內容解讀,從規律的客觀性、對立統一規律、聯系的普遍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五個角度論證五大發展理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分析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性。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 馬克思主義哲學 基礎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與國家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指導?!榜R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包含了聯系與發展、實踐與認識等重要概念,給社會和個人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為人們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提供了正確的價值觀,為社會向前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①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②作為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形成的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指導下形成的科學的發展理念,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
一、規律的客觀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而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它是事物內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但是人們是可以通過思維和實踐活動認識規律、利用規律,為實踐的目的服務。就“創新”而言,五中全會根據經濟運行規律提出了“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一系列具體的行動措施,利用經濟學的規律解決經濟建設問題。就“綠色”而言,全會提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等措施,無一不是通過深入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準確把握自然的運動規律而提出的實踐方案??梢?,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物質運動客觀規律的科學論斷,五大發展理念正是在這一基本觀點的指導下形成的。
二、對立統一規律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矛盾是指客觀事物所固有的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本性。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最根本的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在社會發展方面則表現為社會發展的動力在于社會內部的矛盾性。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又反過來影響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同時,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條根本規律,同樣的,上層建筑也務必與一定的經濟基礎相適應,才能促進經濟基礎的發展。
對立統一規律指導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建議》提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我們黨必須對于不同因素致貧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按照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扶貧措施。五大發展理念之所以是科學的,正是因為黨中央充分利用對立統一規律對具體的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對因不同原因致貧的情況進行了區別對待。
三、聯系的普遍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統一體,沒有什么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皠撔?、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一觀點?!皠撔隆斌w現著“國家發展全局”與“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的聯系;“協調”體現著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與區域發展、城鄉協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并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等局部的聯系,要“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綠色”則體現著人與自然的普遍聯系,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開放”是中國在國際關系上的深入,是對中國與國際、中國與他國聯系的準確把握;“共享”則明確了人民群眾與社會發展的密切聯系,脫離了人民群眾,國家的發展、民族的興旺就無從談起。
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是社會歷史的唯一主體。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歷史觀上的根本立場。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是歷史的創造者。毛澤東也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雹畚宕蟀l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在充分肯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基礎之上對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進一步發揮?!督ㄗh》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明確了“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等從經濟社會兩個維度同步發力的八大具體措施,實實在在返利于民,讓人民在真真切切在發展過程中感受到“獲得感”。這不僅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民群眾的科學定位,更體現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五、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是認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標準;科學合理的認識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十三五”規劃是黨中央在總結“十二五”時期乃至更長遠的時期我國在發展實踐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存在的主要問題而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新的發展實踐中,我們必須堅持將五大發展理念貫穿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路領航。
注釋:
①李磊:《馬克思人本思想與以人為本的關系探析》,《商洛學院學報》,2015年,第36期。
②《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③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藍學明,華南農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學士(研究生在讀),助教,從事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