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虛無主義很早地傳入了我國,同時也是西方國家對我國的一種和平演變的方法,其沖擊著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削弱了我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所以我們站在馬克思的唯物觀去解析歷史虛無主義,指出其在我國的發展,本質和目的以及危害,并指出實現共產主義是克服歷史虛無主義的必然。
關鍵詞:唯物史觀 歷史虛無主義 否定歷史
一、站在唯物史觀的高度解析歷史虛無主義
(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1.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
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發展是歷史和邏輯的統一,也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以及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所以,唯物史觀堅持用物質的資料生產為起點,表明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發現了歷史規律的客觀性,使得唯物史觀徹底地沖擊中了唯心史觀的軟肋。唯物史觀就是:“用一定歷史的物質以及經濟生活條件說明所有歷史觀念和事變、一切政治以及哲學和宗教,這樣就摒棄了原來歷史研究中只考察人類思想的動機,也正是因為這樣唯物史觀將社會歷史的發展引入到了科學的軌道上來。
2.唯物史觀對中國的社會歷史具有重大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學說是一個普遍的規律,而我們中國的歷史進程也是受到這個規律的制約。經過實踐證明:資本主義在中國根本是行不通的,原因是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挽救中國,也只有施行社會主義道路才可以令中國振興。而政治經濟不平衡思想同時也是唯物史觀的一般規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從近代中國社會基本國情的實際出發,同時根據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思想,探索出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路線,建立了新中國,之后又進行了三大改造,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同時也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盡管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曲折發展,但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徹底清算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就又恢復了實事求是的理論路線。也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引下,黨的十三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成就等等都說明了唯物史觀是最正確的。只有堅持唯物史觀才能引領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
二、堅持用唯物史觀解析歷史虛無主義的荒謬性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反對告別革命論
歷史虛無主義的觀點之一是“告別革命論”,而唯物史觀認為:革命的爆發是有一定的客觀條件的。近代以來我國在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勾結統治下矛盾重重。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但一開始他并未想通過革命的方式,但后來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讓他意識到了當時清政府的腐敗,這就迫使他們不得不走上以革命方式來推翻清朝的腐朽的政權、救國救民的道路。雖然最后辛亥革命沒有取得勝利,沒有改變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但他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這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五四運動的爆發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我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由此進入了新民主主義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國仍然不能選擇改良的道路,仍然要選擇革命,因此毛主席斷言說:“中國革命的最主要斗爭形式就是武裝的斗爭,用武裝的革命來反對武裝的反革命。同時他認為,在這一點上‘孫中山和蔣介石都是我們的先生?!笔聦嵭坜q地證明:革命在我國的產生是必然的,改良的方式并不適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二)堅持實事求是,正確地看待我國的歷史領袖人物
歷史虛無主義者把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夸大了,否定了毛澤東,并且歪曲了毛澤東的形象。唯物史觀告訴我們,歷史是絕對客觀的,所以必須實事求是,需要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不可根據主觀的意愿就簡單地站在個人立場來分析看待問題,我們一定將歷史人物設想到當年的歷史環境去研究,這才是最為合理的。所以我們不能受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要正確地看待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不能因為毛澤東在晚年的失誤而全盤否認他的豐功偉績。毛澤東對于我國做出的貢獻是偉大的,所以我們堅決反對那些歷史虛無主義者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我要站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角度,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毛澤東。
(三)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后的兩個時期
現今,歷史的虛無主義者們打著“反思改革”的目的,片面曲解我國歷史,甚至有些歷史虛無主義還以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社會的進步來否定改革開放前近30年的成就以及經驗,其將改革開放前30年說成是“封閉僵化”、“錯誤的集合”等等。還有的歷史虛無主義者與其正好相反,這些人只是看到了我國改革開放后出現的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就用改革開放前30年否定了改革開放后的歷史,就需要減淡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要把改革說成是“資本主義的復辟”。對于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正確評價改革開放前后的歷史時期,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去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同時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所以我們要站在唯物史觀的角度,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要正確的看待改革開放前后的歷史,不能將他們割裂開來,或是用其任意一方去否定另一方。其實無論是改革開放前還是改革開放后,這兩段歷史有著同樣的主線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把科學社會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所以,綜上所述,我們應該站在唯物史觀的角度去看待兩個時期的歷史,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看法。
(作者簡介:王學瑋,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