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娟
摘 要: 當前公共文化事業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基層公共圖書館發展有新機遇也有新挑戰,基層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層窗口單位,應積極變革服務理念,抓住拓展服務功能的新契機,延伸多元化服務,并切實保障延伸服務的可持續發展,以滿足社會公眾的各種文化需求,更好地在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
關鍵詞:基層公共圖書館 服務 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035-01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當前公共文化事業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基層公共圖書館發展有新機遇也有新挑戰,基層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層窗口單位,應積極變革服務理念,抓住拓展服務功能的新契機,延伸多元化服務,并切實保障延伸服務的可持續發展,以滿足社會公眾的各種文化需求,更好地在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
一、變革服務理念
公共圖書館是世界各國為維持社會和諧有序運行而設立的一個機構或制度,它和義務教育一起被稱為是支撐現代社會和諧發展的兩大基石,公共圖書館的存在本身就是和諧的標志。圖書館如何在社會各項事業大發展中最大限度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是目前圖書館普遍面臨的最大困惑。突破傳統的服務手段,利用現代先進技術,開展延伸服務,是圖書館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它不僅滿足了社會公眾的知識需求,引導了社會資源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同時也展示了公共圖書館的自身價值,促進了圖書館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公共圖書館不僅為普通群眾服務,對弱勢群體、特殊人群亦提供針對性、特殊性的服務。尤其是延伸服務,為社會各階層創造了更多的學習知識、交流思想和文化休閑的機會,從而有利地推動了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圖書館的服務,說到底是為人的服務,這也正是“以人為本”在圖書館的體現。因此,將服務延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使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圖書館這個“終身學校”的社會教育服務,是圖書館應大力開拓的一項特殊服務內容。
二、創新多元化服務
1.開展展覽服務
展覽是延伸圖書館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文化類展覽用各種繪畫、攝影等作品,以圖片、展板等組成。現代科技發展為當代展覽形式又提供了很多新的手段,如音像、視頻、多媒體以及聲控虛擬技術等,為提升展覽的品位及效益起到積極的作用[1]。以菏澤市圖書館為例,平均每年舉辦書畫、攝影、傳統文化展覽80余場,在探索途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逐步提高服務質量,真正形成一個向社會公眾傳播先進文化的服務平臺。
2.開展公益性講座服務
公益講座是深入人心的一項公共文化服務,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公益講座充分發揮它的知識傳播、文化傳遞、社會價值引領的社會教育作用,崇尚文化、營造社會閱讀的社會推動作用,同時,公益講座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在當地社會文化活動中,具有提升文化活動品味,豐富文化活動內容、普及文化知識的獨特文化作用。以菏澤市圖書館為例,積極建設“曹州大講堂”和“曹州非遺大講堂”,將講座辦成“市民大課堂”,讓周末到圖書館聽講座成為市民一項新興的文化選擇,讓越來越多的市民能分享到豐厚的圖書資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3.開展和利用社會閑置書刊服務
全國共有2767個公共圖書館,平均每45.9萬人口擁有一個圖書館,人均擁有藏書0.27冊,遠遠低于國際圖聯人均2冊書,每2萬人一個圖書館的標準。以菏澤市圖書館為例,利用自身的公共服務平臺,組織收集社會上分散的閑置書刊,為其找到讀者,菏澤市圖書館采編部制定詳細制度與運作計劃,采用集中獻書和平時獻書相結合的辦法,可以讓社會文獻資源在另一種環境中得到共享。
4.開展為弱勢群體服務
弱勢群體是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分布廣泛的群體,已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關懷、扶助他們不僅是全社會的共同義務,更是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是廣大圖書館工作者的神圣使命。[2]以菏澤市圖書館為例,積極實施無障礙圖書館建設,設立老年人專用閱覽室,配置沙發、軟椅、老花鏡等設施,可使他們在休閑舒適的同時又能夠獲取精神食糧。建設視障人閱覽室,建設“農家書屋”,對解決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公共圖書館多元化服務的具體體現。
5.開展流動服務
在當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待完善、城鄉文化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下,開展流動服務是形成規模、辦出特色,拓展圖書館社會服務功能的一種有效途徑。以菏澤市圖書館為例,自2014年8月正式開館以來,建成圖書流動站20處,遍布于社區、學校、部隊、養老院、企事業單位等。加強與社會各行業、部門的協調協作,定期更換圖書,將圖書送到一些居民小區、工廠、學校、部隊等遠離公共圖書館且人員密集的地區,讓這些地處偏遠、借閱不便地區的百姓也能從圖書館的服務中受益。實現圖書資源共享,以最靈活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滿足不同讀者需求。
三、提高圖書館館員素質
圖書館工作人員是圖書館事業的靈魂,他們的自身素質將直接影響圖書館工作的質量。建立有利于圖書館服務創新發展的組織體制,調動全體館員服務創新的積極性,大力投入對圖書館員專業水平、管理水平、計算機、信息溝通能力、外語能力等全面服務素質的培訓,提高公共圖書館整體的服務能力。圖書館員的定位應是:信息環境的“戰略顧問”、排憂解難的“社區民警”、提供全方位呵護的“私人醫生”、網絡信息社會中的“信息家”,才是圖書館員面向社會實行個性化服務的特征所在,是可持續發展中不可脫離的永恒主題。
參考文獻
[1]朱君.展覽: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J].圖書館雜志,2009(5):40-41.
[2]李紅春.關于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思考[J].情報探索,2008(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