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婷+李連根
摘 要: 毋庸置疑當下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而這就意味著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對我國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一方面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存在剝削現象,這違背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另外一方面剝削現象的存在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在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今天,面對必然存在的剝削現象,我們要持科學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望從根本上消滅剝削。
關鍵詞:剝削現象 非公有制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079-01
中國共產黨和政府自建國以來始終以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為要求,堅持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摒棄兩級分化、遏制剝削現象為奮斗目標。與此同時私有制經濟的存在是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的,即當下或者說在此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之內,均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樣一來就必然會存在剝削現象。尤其是在立法的保護形式下,進一步合法化剝削,即各種私人的生產要素,比如私人技術、資本是能夠參與社會的發展的[1]。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說對于發展中必然存在的剝削現象,我們唯有以正確的態度面對,這不僅契合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航向,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是我黨堅定不移的信仰。
一、現階段剝削存在的必然性
結合歷史唯物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人的意志是不可能轉移生產關系的,生產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生產力。換言之也就是只有契合生產力性質的生產關系才能夠得到維持。而當下中國的生產力主要有如下特點:第一總體發展水平較低;第二不平衡;第三多層次[2]。存在著諸多矛盾:一方面是民眾日益高漲的物質文化需求,另外一方面是落后的、傳統的社會生產方式。換言之也就是兩者之間存在尖銳的矛盾。而正是這矛盾的存在,即意味著非公有制經濟存在著必然性。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要以立法的形式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法律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保證各種生產要素在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享有公平性。這為非公經濟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政策保障。此外,由于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 以及封建特權思想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影響,全社會還沒有樹立廣泛而穩定的平等觀念, 不平等現象仍然大量存在[3]。我們知道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雖然是必然的,但事實上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引導,這也是最大限度的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前提條件。而在這一過程中市場上必然會存在購買以及出賣勞動力的現象,激活資本增值,即生產所追求的即是創造更大的剩余價值,在私營企業里不可避免的就會存在剝削現象。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剝削指的是剝削現象,而非剝削制度,換言之也就是在我國當代社會主義階段的進程中,為了發展生產力,在一定范圍內,是允許這一種剝削現象存在的,但是永遠不可能產生剝削階級。
二、我國當代社會剝削現象存在的作用
在堅定不移的以公有制為核心的發展前提下,非公有制經濟成為一支不可或缺的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因素。據相關部門的權威統計,1979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中,非公有制經濟僅占1個百分點,而隨著3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當前非公有制經濟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據工信部的相關信息顯示,截止2014年,在我國GDP中,非公有制經濟約占33%左右。非公有制經濟對全社會的投資約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一半。綜上所述,能夠說明發展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具有如下作用:第一刺激城鄉經濟發展;第二活躍國家財政;第三,提高就業率,搭建公民的幸福生活;第四優化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為當代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提供保障。總之可以說在發展市場經濟中,非公有制經濟不僅是不可或缺的,更為重要的是從國民經濟發展的方方面而言,它均具有積極的意義。
“兩個健康”,即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指出要堅定不移的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以及使非公有制經濟主能夠健康發展,它指出首先就要以科學的方法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充分發揮自主創業的能力,敢于創造勞動,堅定信念,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另外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并準確的表述了“兩個豪不動搖”、“三個不有變”,即充分說明了在發展社會經濟中,非公有制的重要性,以及貫徹實施有利于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并為發展提供更優質的環境。
三、正確對待我國社會剝削現象
剝削的存在與低下的生產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從本質上說這也契合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者之間的聯系。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當代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很低,而且要扭轉這種局面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換言之也就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然存在剝削。而只有人們能夠統一思想,以科學的態度分析這一現象,正視這一現象,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捍衛私營以及外資經濟的發展,這成為推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
綜上,剝削的適度存在是符合我國現階段的發展需要的,但是并不意味著這一種剝削現象就可以無限存在。即要求國家和相關部門要履行保證工人合法權益的職責,要明確規范,保護雇工的勞動條件、強度以及時間等相關方面的權益。充分發揮政策調節的作用,一方面要保證私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另外一方面也要形成一定的約束力。即要落實:第一確保企業所得稅的收取的合理性;第二落實生活保障制度;第三個落實個人所得稅征收工作;第四實行最低工資制,除此之外,也要避免某些私營企業在發展中以各種非法手段(比如不按要求繳納稅收或者誘騙等)來謀取暴利。同時,國家要通過不斷完善立法并貫徹實施,最大限度的將負效應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總之剝削現象的存在是符合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的,而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正確認識這一剝削現象,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四、結束語
較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以及仍然存在的不公平的社會分配問題,決定著現階段,剝削是客觀存在的。換言之也就是說若依靠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那么就一定存在剝削現象。我們要充分利用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進一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當然這并不等同于認可或者支持剝削行為的存在,社會主義得以實現,剝削現象就必須被消滅。
參考文獻
[1]李志明.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剝削現象與社會主義本質之間的關系[J].太原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01, (1):11-12.
[2]蘭蕙,李志國. 論現階段剝削存在的必然性和進步性[J]. 晉陽學刊, 2003(2):10-13.
[3]馬國慶.試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J].張家口師專學報,2001(2):1-5.
作者簡介:黃婷婷(1984-),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