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強
摘 要: 崆峒區雖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革命老區但旅游資源富集,旅游業是其支柱產業,因此要把旅游產業發展和扶貧攻堅結合起來,以鄉村旅游為抓手,推進旅游富民戰略。通過政府主導,特色建設,產業化發展,規范化發展等舉措,讓旅游富民戰略發揮最大效益。
關鍵詞:旅游富民 鄉村旅游 扶貧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096-01
甘肅省崆峒區作為國家六盤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革命老區,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扶貧攻堅任務還很重,但崆峒區境內旅游資源富集,文化底蘊豐厚,尤其以國家首批5A級景區和天下道教第一山的崆峒山久負盛名,打造的“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養生第一地”文化旅游養生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旅游產業已經成為崆峒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產業”,但同時,卻存在旅游產業帶動能力不強,旅游扶貧作用發揮不大等問題,比如崆峒山所在的崆峒鎮的幾個貧困村基本都在核心景區周圍,因此要把實施旅游富民戰略和精準扶貧戰略結合起來,加大旅游產業富民力度,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作為旅游富民的有力抓手,鼓勵引導有條件的農戶利用鄉村自然風光、鄉土民俗風情、民間文化藝術、傳統勞作方式,發展農業觀光、休閑度假、民俗體驗等鄉村旅游業態。以景區、林區、郊區四周為重點,整合美麗鄉村和精準扶貧資源,積極創建“一鄉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鄉村旅游品牌。欠發達地區的鄉村旅游產業培育,既要遵循旅游產業開發的一般規律,更要突出其普惠性和共享性,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發揮政府在旅游富民戰略中的主導作用
首先,整合資源,加大投入。政府要在農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整合美麗鄉村和精準扶貧資源,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旅游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提高鄉村旅游活動的便利性、清潔性和安全性;同時要拓寬融資渠道,在確保農民利益的前提下,鼓勵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開發鄉村旅游發展項目;引導政策性普惠金融向鄉村旅游傾斜。逐步形成農民自主、政府引導、部門聯動、中介參與、市場調節的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格局。其次,合理規劃鄉村旅游發展布局。以科學規劃為主導,嚴格聽證、公示、審批、等程序,確保鄉村旅游開發建設有序推進。在旅游村鎮規劃建設中統籌考慮保留完善旅游文化要素,防止搞“千村一面”。第三,認真做好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等工作。要不斷健全鄉村旅游標準化體系,建立和實施鄉村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等主要消費環節的服務規范和安全標準。第四,加快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自治組織的聯動。各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同時加強同鄉村旅游協會、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的聯動,發揮行業協會的服務和自律作用。
二、堅持特色化、差異化建設
特色是旅游發展的基本方向。縱觀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旅游發展,品牌響、吸引力大、效益好的旅游景區,均風格獨特、特色鮮明、個性十足。鄉村旅游也不例外,堅持特色化發展,有利于避免出現同質化、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推進特色化建設,一要區別于城市,突出鄉村旅游的“三農”本色。城鎮居民到鄉村旅游,主要是感受有別于城市的鄉村文化,青山綠水、田園風光,求得審美享受和一種放松愉悅的心情,這是鄉村旅游的根本魅力所在。“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娛在農家”的鄉村旅游模式,就是適應日益擴大的短途、小長假、郊游需求才出現的。二要因地制宜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要努力在村容村貌、建筑風格、歷史文化、生態環境、地域特色、等方面挖掘和體現自己的特點,展現不同的特色。三是區別于傳統業態,在產品開發上堅持創新。農村生活千姿百態,崆峒區既有南部山區美麗的自然風光,又有北部塬區的民族風情,還有東部川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要根據不同群體、不同方式、不同檔次的消費需求,積極拓展一些新的鄉村旅游業態。
三、堅持產業化發展,提升鄉村旅游競爭力
要遵循旅游產業的發展規律,延長和拓展旅游產業鏈,實現旅游業與農業以及農村服務業的融合發展,發揮關聯帶動作用。要引導農民由零星、分散的個體旅游接待轉向組織化經營。這樣,既避免了不必要的競爭,又為建立現代化的旅游產業服務體系提供條件。引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圍繞旅游消費需求,拓展產業鏈條。形成農、游、工、貿有機結合的鄉村旅游產業體系,從而充分發揮鄉村旅游的綜合效益。
四、堅持規范化運營,提高鄉村旅游服務標準
游客到鄉村感受鄉土民俗風情,領略田園風光,品嘗農家美味,需要鄉村旅游在保持特色的基礎上,實現服務設施、服務流程、服務水平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尤其是在安全、衛生等方面,要與城市同等要求。還應不斷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基本素質,規范從業人員行為。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行業協會組織形式等做法引入鄉村旅游的管理,增強管理活力和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左曉斯.鄉村旅游批判[J].廣東社會科學〔2013〕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