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明
摘 要: 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接軌,物流行業得到迅猛發展,對物流管理專業的需求大大增加,好多中職學校相繼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但水平參差不齊,缺少特色。中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提供技能型人才。作為中職學校的物流專業教育,理所當然的必須為當地物流業的發展輸送合格的人才。要做到這一點,學校在進行專業定位時,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市場調研,以“就業”為導向,真正了解當地企業和社會需要哪些物流人才。
關鍵詞:物流教育 管理 改革 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118-01
一、現階段我國物流中等職業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物流已成為國家經濟的一個重要產業,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也毋庸置疑。但在我國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中,對物流中等職業教育重視不夠。物流人才是稀缺資源,更是戰略資源。最近幾年,學歷教育快速發展,近千所中職學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但水平參差不齊,缺少特色與發達國家的物流教育相比,目前我國的物流教育還是有差距的我國的物流教育主要以課堂授課為主,把課堂搬到企業去、搬到實習車間去的還不多。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差,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物流中職教育現階段存在的不足
1.培養目標職業崗位群定位不明確
現階段中職教育學校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很多中職院校出現了生源不足的現象,致使很多院校為提升自己的招生水平,選擇了開設物流管理這樣一個比較叫好,比較熱門的專業。但就專業教育來說,缺乏整體規劃,學生的培養目標缺乏專針對性和可持續性。
2.物流中職教育師資力量匱乏
由于物流專業的剛剛興起,我國的物流人才稀缺,很多從事中職物流教育的教師都是來源于其他專業轉行,只有一小部分接受過物流專業高等教育,這無疑是現階段我國中職物流教育的一大詬病。
3.缺乏必要的實踐環節,實訓設施匱乏
過去物流企業喜歡能力強和學歷高的畢業生,但現在的情形并非如此。盡管不少高學歷學生來到企業,但對企業的情況不了解,對企業的生產和運營程序非常陌生,作為以培養專業技能為主的中職學校很多學校不具備學生的校內實訓場所,很多學生只是在書本上見過物流的常用設備,缺乏各項專業技能和對設備的基本了解。在學校很少接觸企業的實際工作,雖然是物流專業畢業,但不能適應工作,致使很多學生畢業無法學以致用。
三、辦學思路改革的具體措施
1.準確分析物流企業中適合于中職學生的崗位群
學生就業時主要面向:第三方物流企業(倉儲企業、運輸企業、物流綜合企業)、生產企業物流部門、大型零售企業及相關企業和部門。物流管理專業面向的崗位群主要有:①倉儲與配送業務崗位群②運輸業務管理崗位群③國際物流業務崗位群④企業物流崗位群⑤特種產品(醫藥食品、農產品)經營物流企業崗位群(養護員、倉管員等)等。針對這些崗位群,分別設定相應的專業方向,使得專業方向與職業崗位群對應更加準確。
2.專業方向的確定
我認為,中等職業學校的物流專業教育可以定位為以下3個專業方向,即倉儲與配送方向、國際物流方向和物流信息處理方向。(1)倉儲與配送方向主要向企業、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輸送從事裝卸、檢驗、保管、揀取和流通加工的一線操作人員,使學生了解倉儲與配送的基本流程,掌握倉儲與配送所使用各種工具的相關知識,能夠作出適當的計劃并掌握一定的作業能力。(2)國際物流方向則向制造企業、專業物流企業、國際運輸企業輸送從事外貿跟單、報關和報檢等國際物流運營工作的一線操作人員,使學生了解國際物流中報關、報檢等貨代的基本流程,能夠根據業務需要,填制與國際物流的各類單據,具有一定的外貿英語的讀寫能力。(3)物流信息處理方向主要向制造企業、物流企業輸送從事物流信息采集、處理等相關工作的一線操作人員,使學生具有倉儲、配送、運輸、貨代、訂貨等物流軟件的操作和運用能力;具有計算機維護與操作能力,能夠進行數據采集和熟練操作相關的網絡軟件等。
3.根據市場需求和專業定位,設置專業課程
根據上面談到的3個專業方向,分別設置不同的專業課程體系。在設置課程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操技能,進一步提高實操課程的比重,并且不同專業方向的專業核心課和實操課應有所不同,有所側重。在開設專業選修課方面,可考慮不同專業方向的課程進行“互選”,或者增加一些相關內容的課程。在設置各個年級課程時,則要考慮學生學習的梯次問題,一年級主要開設文化課專業基礎課,二年級則要適當調整文化課與專業課的比例,增加考證培訓課比例。三年級在設置課程時,則要按照國家教育部規定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必須參加專業實習的要求,并且適當增加實操課程,最后一個學期安排學生外出進行專業實習。
4.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建立專業實訓室,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訓機會
中職學校物流專業教育主要向社會和企業輸送第一線的物流實操型人才,推動“校企合作”之路,具體有以下幾個重要作用:第一、走“校企合作”之路,依據企業為學校在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招生層次、招生數量、技能要求等方面提供的準確信息,進行教學計劃,乃至招生規模的制定,使培養出來的學生真正符合企業的需求。第二、物流專業教育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操技能,增加實訓課的比例,讓學生在真實的現場環境中反復訓練。通過“校企合作”,建設一批關系密切、技術先進、數量足夠的實訓基地,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
5.針對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提高中職物流專業教材的質量,開發校本教材
目前中職物流教材的數量和種類比前兩年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各種出版社所出版教材質量參差不齊,理論性太強,過于枯燥,超過了中職學校學生的接受能力。因此,建議教育部要加強對物流教材出版的管理,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應該規范指導中等職業物流專業教材的編制和出版,以提高物流教材的質量。
綜合上面本人觀點的表述,可以將中職學校物流專業教育的模式歸納為:以當地區域經濟特色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準確作好專業定位,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專業教師專業和教學水平,從而培養出具有一定專業理論水平的實操型人才。“服務當地經濟、加強校企合作、促成專業定位、培養實操人才”是中職學校物流專業教育模式的核心。
參考文獻
[1]李育蔚.物流管理工具大全.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
[2]郝淵曉.現代物流信息化[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
[3]劉波.精益制造014物流管理.東方出版社.2013
[4]王健. 現代物流概論. 北京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