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湘西州經濟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勞務經濟的貢獻,正因為如此作為能夠做到勞動力二次分配并且切實提高農民收入的勞務經濟才顯得尤其重要。但是,現在湘西州的勞務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要想突破這個困境需要加強職業教育,因此本文在分析勞務經濟瓶頸的基礎上結合職業教育給出能夠突破此瓶頸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勞務經濟 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173-02
一直以來在湘西州,勞務輸出一直是該地區人民養家糊口的重要方式。可是最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長趨勢放緩,制造業不景氣,制造業企業開始大量裁員,這些被裁掉的員工多數是農村輸出的勞動人口。湘西州的人民也面臨這個問題,如何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給與勞動力一個工作的機會成為湘西州必須考慮的問題,本文以湘西州職業教育為研究對象分析促進該地勞動經濟繁榮的各項舉措。
一、勞務經濟的概念與發展困境
1.勞務經濟的概念
在我國勞務經濟指的是在廣大農村的農民從事的非農經濟活動,這種活動不包括利用自己的智力、體力所從事的田間勞作。隨著交通運輸的便捷以及制造業、房地產業的大量需求,大量農民開始利用農閑時間,用自己的智力或者體力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并且就統計數據顯示該類收入已經成為農村家庭的主要收入。由于湘西州處在湖南西北部,農業收入十分有限,因此該地的勞務經濟的重要性就對比湖南其他地區更加重要。但是其面對復雜的經濟環境已經開始出現發展瓶頸。
2.勞務經濟的發展困境
通過農村勞務輸出在微觀上可以提高農民家庭的生活質量,促進農民的二次就業,增加了農民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在宏觀上,更進一步促進了湘西州經濟的發展,為湘西州整體經濟實力的提高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是農民工自身固有的缺陷導致勞務經濟發展的后勁不足,該地輸出的農民工難以適應經濟的更進一步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2.1狹窄的職業空間
勞務輸出人口大多數是農民,他們有些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沒有從事過種地以外的其他工作,因此其沒有技術、知識,且在職業培訓時受限于各種先進信息的掌握,培訓的接受度也有限。因此在就業時企業往往將其安排在一些技術含量低、只需要重復勞動、報酬低的部門工作。就湘西州來看,該地的農民工,年紀大大多從事建筑行業,年輕人則大多從事電子行業的普工。這些工作的普遍特點就是日復一日的重復相同的工作且報酬低廉。
2.2年齡限制明顯
從數據來看,農民工一般40歲之后很難在城市中找到工作,在電子廠一般將員工的年齡限制在38歲,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工作屬于精密器械,年齡增大帶來的視力減退使得農民工已經不能再勝任本職工作。而在建筑工地的工作需要較強的身體素質,并且處于安全考慮工地也不想招聘年齡大的員工。
2.3配套制度缺失。隨著國家改革步伐的推進,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差異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關注,改革也側重在保障農民的各項基本生活權益。但是制度目前推進的重點在于留守在農村的60歲以上的老人以及兒童,有些失去土地在城市安家的農民工在取得城市戶口、其子女入學教育保障方面還是面臨著被差別化對待的風險。城市實行積分入戶,對于很多高學歷或者技術人才比較有利,對農民工來說條件過于苛刻。
2.4生活質量差。這里所說的生活質量與勞務人員的薪資水平直接相關,大多數在城市長期務工的人員很難在城市買房,一般都處在勉強糊口狀態。之所以出現此類問題在于,一方面,社會競爭的殘酷,不可否認達爾文的優勝略汰競爭理論依然活躍在生活中,農村打工人員只能從事低技術、低效益的工作。另一方面,農村務工人員的養老壓力大于城鎮居民,農村務工人員的父輩一般都是農民,年紀大了不能勞作,衣食住行消費完全依賴子女,而城鎮居民即使是下崗工人一般都有補貼,老人滿足自身生活需要完全可以。
二、勞務經濟發展出現困境的原因
1.學歷水平低
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學歷水平一般都是小學或者初中,就湘西州的現狀來看,高中學歷的就業率高于初中或者小學學歷的農民工12%左右,其薪資水平高于初中或者小學學歷的農民工17.5%左右。并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英語作為一種技術使用語言已經不可或缺,很對機器零件標注說明書是英語,因此農民工從普工進一步上升到技術工人就需要掌握某種器械的操作,但是,由于學歷水平限制,農村地區初中的英語教育還遠遠不能滿足此類操作說明書的閱讀。因此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方式就局限于一些初級的勞動市場,并且從事的工作也是收入低,一般工作時間都超過10小時,工資的提升依賴于延長工作時間。在湘西州地區中的貧困地區由于不認識字,甚至連基本的外出務工都不能達到,這些沒有轉移出去的勞動力也更加需要職業培訓進行素質提高。
2.職業技能缺乏
在湘西州勞務人員的調查發現,只有不到12%的外出務工人員接觸過職業培訓,由于技能的缺乏他們一般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操作勞動,而技術培訓后的農村務工人員要么成為了技術員要門成為了管理人員,晉升空間遠遠大于普通的勞務人員。可見在勞務輸出中給予務工人員技術培訓尤為重要,并且從務工人員自身來說只有其成為企業的正式員工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勞務派遣工人,其各項保險收入才能夠落實,退休后的工資待遇才能夠保障,且掌握技術后工資水平起點高,后期漲工資有保障才能夠讓外出務工人員在城市站穩腳跟。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湘西州經濟的發展,就必須提高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學歷并提高技術素質。只有這樣才可以促進湘西州農民非農就業,才能將湘西州的勞務輸出從單純的體力輸出變成技術與智力輸出。
三、發展湘西州職業教育的對策
1.改變教育觀念,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結合
改變教育觀念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作為農村勞動者,大部分寧可出賣體力也不參加技術培訓,認為這樣的技術培訓沒有用,與其浪費時間參加培訓不如將時間用在工作多掙錢。這種短視在小農經濟思想中最常見,持有此類觀點的人一般只關注可以切實得到的利益,因此,在開展職業教育時一定要首先糾正農民的此類偏見,可以在教育工作前擺明事實予以說服。
另一方面,作為職業教育的發起者政府或者職業教育學校,一定要有大局觀,勞務經濟主體的職業教育不僅僅是關系到農民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也進一步關系著整個湘西州地區的經濟發展。只有把職業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一部分,踏踏實實將職業教育進行到底,才能夠改善職業教育在農民心目中的印象,更加被農民接受。要與時俱進,將職業教育融入經濟發展,農民之所以認為職業教育華而不實就在于職業教育很多時候都是“馬后炮”。當一個職業出現高薪、需求旺盛,往往就會出現扎堆的該類技術的職業教育,但是這種職業教育往往在培訓結束后已經過時,因此職業教育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搭建多層次培訓網
之所以要構建多層次的培訓網絡主要是出于以下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接受職業教育的勞務人員學歷層次不同,甚至由于年紀不同其所接受的教育遺忘程度也不同,一個接受過80年代初中教育的勞務人員與一個接受00年代教育的勞務人員對于一些新興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從而使得教育目標更加有效率的達成。另一方面,為了更加有效地使得勞務人員適應城市務工環境,其不能僅僅只掌握一門技術,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培訓學生掌握兩到三種技術種類,這樣更加有利于勞務人員應對由于技術單一或者某一技術落后所帶來的失業風險。
3.教學內容按需分配
就湘西州而言,勞務經濟不僅僅針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只不過其比較典型,還有其他形式的勞務經濟主體,例如創新創業人員,進程從事服務業的人員。這些人員對于培訓的需求大不相同。因此在開展職業教育時要做到按需分配。針對留守農村的專注于農業創新生產的,需要對他們開展養殖業或者種植業的培訓,給予養殖業與種植業最新技術支持。對于外出打工人員,根據其所從事的行業不同有針對性的給予培訓,服務業中如針對廚師的廚藝培訓,針對保姆的家政培訓等。對于從事產品交易的創業人員,要有針對性的給予其營銷以及簡單的會計培訓,避免其創業過程中無意作出逃稅行為。
結語
總而言之,在勞務輸出方面必須結合職業教育,只有這樣農村勞動人口才能更快做到走出去,扎穩根。湘西州的政府部門與職業教育部門必須意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職業培訓對于農民個人的益處,在資金與資源上給與職業教育支持,促進現有的職業教育改革。將職業教育不僅僅作為一項技術培訓,而是一種義務教育,不僅僅針對初高中學生還有各個年齡段的農民工。只有搞好勞務經濟下的職業教育,使得兩者相互促進,才能使湘西州的經濟獲得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格娥,楊政宇,鄒波. 勞務經濟視角下民族貧困地區農村職業教育發展[J]. 教育與職業,2013,09:14-17.
[2]周全德,馮慶林. 職業教育:河南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以尉氏、淮濱等縣為例[J].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1,01:90-93.
[3]李娟娟. 論農村職業教育與勞務經濟關系[J]. 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06:225.
[4]李純. 發展農村職業教育,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發展——以新疆克州阿克陶縣為例[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05:199-202.
[5]雷世平,姜群英. 試論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服務的內涵、對象與內容[J]. 職教論壇,2014,13:54-57.
[6]袁媛,白景永. 東盟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特點及其啟示[J]. 繼續教育研究,2012,03:166-169.
[7]付春雨. 勞務經濟的發展對策探析[J].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5:58-60.
作者簡介:張正君,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教師,1973年出生,湖南瀘溪人,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