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萍
摘 要: 海南藏族自治州因地處神奇美麗的青海湖之南而得名,現轄共和、貴德、貴南、同德、興海5縣、36個鄉鎮、422個行政村、49個社區,全州總面積4.45萬平方公里,有藏、漢、回、土、蒙古等28個民族46萬人,藏族占總人口的65%。海南州依托于“青海湖”、“黃河”及其山川所形成的山水絢麗的自然景觀和“天下黃河貴德清”的貴德風景名勝區品牌資源優勢,以及這些名勝區域所承載的多元人文景象,是大美青海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金名片。2015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2億元,增長9.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2.06億元,增長25.1%,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8億元,增長39.8%;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4025元和8737元,增長10.2%和8.9%,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高速增長,全州經濟呈現出增長穩定、投資強勁、民生改善、后勁增強的新態勢。
關鍵詞:海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湖 自然景觀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322-01
一、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情況
1.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項目情況。自2008年啟動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項目以來,嚴格實行海南州、縣法人負責制,保證專款專用,加大監督指導,確保了項目質量。該項目包括退化草地治理、生態林建設及沙化濕地治理、人飲安全及河道治理三大工程,項目總投資11865萬元。截至目前,在共和縣環湖五個鄉鎮完成重度沙化型退化草地治理2.67萬公頃,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復0.66萬公頃,毒雜草型退化草地治理4萬公頃,草原鼠害防治31.558萬公頃,草原蟲害防治1.34萬公頃,生態林建設及沙化濕地治理37.62萬畝,實施各類水利項目15項,其中人畜飲水安全工程14項、河道治理工程1項,解決了15905人、44.50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安全問題,疏浚整治布哈河10公里、黑馬河5公里。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使項目區退化草地基本得到治理,天然草地植被蓋度平均達到45%以上,相對濕度提高了5到10個百分點,年貯水量增加5%,項目區生態環境改善明顯。
2.青海湖流域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情況。青海湖流域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于2009年啟動實施,2011年實施完畢,該項目涉及海南州的共和、貴南、興海三縣,包括重度退化草地恢復、退化草地補播、圍欄封育、生物毒素防鼠、牲畜暖棚建設、防風固沙、工程固沙、封山(沙)育林(草)及水土保持等項目。
共和縣總投資5047萬元,實施重度退化草地恢復400公頃,退化草地補播1809公頃,栽植各類苗木240萬株,建設水土保持護岸墻3447米,溝頭防護59處,谷坊114處。通過連續3年實施,項目區退化草地基本得到治理,水土流失得到遏制,項目區植被蓋度提高42.7%,新增林地面積153.6萬畝。貴南縣總投資5854.72萬元,營造防風固沙項目1900公頃、工程固沙1300公頃、封沙育林草11651公頃;完成重度退化草地植被恢復1050公頃,退化草地補播2000公頃,草地圍欄建設4000公頃,生物毒素防鼠50000公頃,人工捕捉鼢鼠60000公頃,草原蟲害防治22000公頃,畜棚建設350座;興海縣總投資460萬元,完成人工造林4500畝,封山育林4萬畝。
3.青海湖水質監測情況。根據海南州綠南監測公司對共和縣倒淌河、黑馬河開展季度性監測數據表明,“十二五”期間,倒淌河、黑馬河地表水監測優于Ⅲ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同時,大力開展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2014年以來,上級下達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專項資金240萬元,環保監測執法業務用房建設項目專項資金302萬,目前,監測儀器已配備,監察執法業務用房建成,并已投入使用。
4.青海湖南岸“兩違”整治情況。在2015年開展環湖地區違法用地違章建筑專項整治、重點區域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私開經營通道私設景點整治的基礎上。2016年6月1日起,抽調人員491名,依法拆除在建“兩違”建筑21處,建筑面積18031.469平方米。從6月8日起,開展了私搭帳篷集中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環青海湖景區共和沿線內側私搭亂設帳篷接待點已全面整治完畢,涉及經營戶278戶帳篷10275頂,目前環青海湖景區共和沿線內側零星搭建的帳篷均為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帳篷,未發現有旅游接待等經營行為。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實行法人負責制。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和青海湖流域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均實行法人負責制,縣政府縣長為項目第一責任人,主管副縣長為直接責任人,成立了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負責項目實施和管理工作;各相關部門具體負責項目實施工作、工程質量監督以及項目資料整理匯總等具體工作,為保質保量如期完成工程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
2.強化管理措施,保障正常運作。對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和青海湖流域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進行了公開招標,并委托有資質的監理公司、質量檢測單位對工程質量、進度進行全方位監管,嚴格實行目標責任制、資金報賬制、工程監理制、工程合同制、檢查驗收制,工程項目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達到了預期效果。
3.嚴格資金管理,保證專款專用。嚴格按照相關財務制度,建立健全財務審計制度,確定專人負責,項目資金由縣財政國庫支付中心統一管理,并下設專戶,做到了專款專用,帳目清楚,開支合理,有效防止了擠占、挪用和不合理開支現象發生。
4.狠抓監督指導,嚴格建設標準。按照工程作業設計的要求,抽調有關部門專業人員成立了項目技術指導小組,實行駐村蹲點、現場指導,對原材料嚴格把關,對各項工程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在施工方專門配備專職檔案員,負責工程實施過程中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做到項目文件、實施方案、作業設計、驗收報告、工作總結、監理報告等及時歸檔、圖樣清晰、簽字手續完備,有效確保了各項工程建設有數據可查、有文字可循。
5.嚴格工程驗收,確保項目質量。項目完成后,按照有關規定,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自查驗收,驗收核實面積為100%,各項工程技術措施達到了設計要求。對水利工程由項目法人主持,質量監督單位參加,設計、監理、質檢、施工、運行管理單位及受益村共同組成驗收工作組,嚴格按照水利工程驗收規范進行驗收。目前,水利工程已全部通過驗收并投入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