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中圖分類號:G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326-01
在國家實力逐漸強大、社會保障日益健全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物質基礎提高了,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越來越迫切,面對群眾文化的新形勢,我們要改變原來舊的模式,要不斷創新,使群眾文化工作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真正把習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深入人心。
一、群眾文化工作現狀
當前,縣市一級的文化局、文化館等還是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主要組織者,在活動的組織、策劃、開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于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文化設施建設并投入使用,極大的推動了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進步與發展。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形式下,廣場式文化活動興起,大多數的城市、街道、文化站常年開展所在轄區內的文化活動及人民群眾喜愛的大型廣場文化活動,在各大節日都會舉辦一些文化節、藝術節等活動,在活動期間都有人民群眾自己創作的文藝表演活動,通過小品、快板、歌舞多種多樣的形式,反映當下的時代方針政策,體現群眾文化活動的豐富多彩與蓬勃。但從整體看,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還是表現出與時代脫節的現象,無論是在經濟發達還是經濟欠發達的地方,都表現出了一些群眾文化工作與地方社會發展不相符的問題,在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時代方面有所欠缺,群眾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二、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發展的太快,對群眾文化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首當其沖的,就是對群眾文化工作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在重視程度上不斷減弱。
現在的社會網絡化、數字化的媒體傳播方式快速發展,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迅速獲得各種文化信息,這樣的快捷方式也讓人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去了解文化信息。在這種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變得困難起來,我們有很多的群眾文化工作者認為群眾文化工作的作用在不斷減弱,逐步的在思想意識上降低了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
2.缺乏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人是一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根本,人才缺乏了相關工作很難順利的開展。就當前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現狀來說,缺乏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大問題。新時代具有新特征,一些基層的群眾文化工作者對于現在時代的發展變化認識不足,對于相關的時代特征無法準確把握,這對群眾文化工作來說,是十分不利的一面。文化工作的開展,勢必要清晰的把握時代的脈搏,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這樣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而群眾文化人才是十分關鍵的一環。
三、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發展對策
1.加大群眾文化重視程度,不斷改進和完善相關體制
群眾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現象。在舊的體制模式下,一直以來群眾文化活動都是主要靠政府投入、組織和管理的,但是單靠政府的力量,總歸是單薄的,以往舉辦的許多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得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隨著群眾文化受重視程度的降低,一旦政府減少了投入,群眾文化活動的性質就變了,由原來的純公益性的活動變成了需要自費參與的活動了,這樣會嚴重影響群眾的積極性,失去了當初政府組織活動的初衷。所以,我們要加強對群眾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進行體制創新,一方面要減少政府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保持群眾文化活動的公益性。這就需要改變原有的模式,大力倡導企業、有才藝的群眾、文藝社團、有關事業單位等積極參與進來,共同舉辦群眾文化活動。比如文廣新局常年舉辦的全民藝術表演活動,通過企業的支持,文藝團體參與等方式,經常邀請縣內知名藝術家進行現場表演,普通民眾都可以免費觀看,每次表演結束后都組織專門的藝術交流活動,許多熱愛藝術的市民都積極的向藝術家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得到了滿意的答復,這樣的活動方式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其廣播電視臺與各大幼兒園合作的免費為小朋友舉辦的繪本閱讀課程,得到了小朋友及家長的熱情參與。相關部門還組織了產品辨假識假的活動,許多市民都積極詢問和學習,通過學習讓更多的市民提高了辨假識假的本領,在社會上贏的了一致的好評。通過這些活動的舉辦,文廣新局作為文化單位起到了推廣普及先進文化的作用,而企業也宣傳了品牌,提高了社會知名度,廣大群眾也參與其中,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實現了多方面共贏的局面。
2.因地制宜,打造群眾文化建設的特色品牌
現在我們所處的社會迅速的變化著,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這樣的變化下,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不能再以老的模式和方法來推動群眾文化的工作。首先,作為群眾文化工作者,我們不能再固守在文化站、社區或者鄉鎮作為文化工作的陣地,而應該尋求新的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高科技的傳播手段,如電視數字媒體,互聯網、微信等進行廣泛宣傳與互動,使受眾隨時隨地可以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實現活動參與主體的廣泛性以及多樣性。其次,我們應該因地制宜,打造屬于自己地域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這樣既能讓參與者得到共鳴又能發展文化相關的產業,從而可以推動本地經濟的發展。如開展“越野騎行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市民參與熱情高漲,周邊縣市的市民也在不斷增多,這既為縣選拔了一批騎行人才,也推動了全民健身計劃的發展。與此同時,還為該地旅游市場開辟了一片新天地,成為縣特色品牌之一。
3.加強群眾文化骨干隊伍建設
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的再好再充分,說到底還是由人來完成的,所以為保證群眾文化活動的高質量,我們必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現在搞群眾文化的人才相對較少,我們許多地方搞群眾文化的,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特長的專門型人才,這就使得群眾文化工作缺少系統的理論指導,這就造成了某一個活動搞得很出色,但沒有相應的配套活動,最后只能做到一時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而不能做到以點帶面,長期的堅持下去。所以,希望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開設群眾文化專業,培養專業型群眾文化工作人才,這樣能更好的適應現在群眾文化的發展需求。此外,對于現在已經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人員,應該采取崗位培訓和組織培養相結合的方法,培養一批骨干和中堅力量,活動項目實行競爭制,誰有好的項目,就采用誰的項目,同時,還要實行項目負責制,從活動開始一直到結束,誰的項目誰全程負責,以便激發人員的工作熱情,為群眾文化工作的快速發展,提供新的活力。實踐證明,只有創新才是事物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所以無論是群眾文化工作者還是管理者都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體制上和機制上不斷創新,推進我們的群眾文化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努力為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