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猛
摘 要 為提高海南熱帶農產品流通的現代化水平,確保海南熱帶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在分析海南省熱帶農產品供應鏈現有模式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封閉供應鏈的概念及研究現狀,設計4種類型核心企業主導的基于質量可跟蹤和追溯的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為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設計、工程應用和系統開發提供參考,對于確保海南省熱帶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海南省 ;熱帶農產品 ;封閉供應鏈 ;模式設計 ;跟蹤和追溯
中圖分類號 C931.2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10.019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and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ainan province, the existing models and problems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in Hain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which four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for trop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which is enterprise-oriented and traceable and retrievable in product quality. These models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model desig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system development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and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ainan province.
Keywords Hainan Province ; Trop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 Model design ; Tracking and tracing
海南省是中國唯一的熱帶省區,也是中國冬季瓜菜、熱帶水果的重要生產基地。近年來,海南省充分發揮熱帶高效農業優勢,大力發展熱帶果蔬產業,熱帶果蔬規模不斷擴大,出島量逐年攀升,島外銷售已成為主要發展趨勢。隨著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島外消費需求日益旺盛,島外消費者對熱帶農產品的多樣性和安全性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同時要求物流能夠及時、準確送達。由于近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頻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成為廣大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傳統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是通過對農產品生產來源和加工過程的監控來實現,對供應鏈物流控制環節缺乏重視,農產品封閉供應鏈實現供應鏈中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要求其成員企業必須在與其相關節點集成相應的先進農業技術、物流技術、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提高了農產品流通的現代化水平,確保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1]。但是,海南省由于地理位置偏遠、歷史基礎薄弱等因素,熱帶農產品供應鏈發展水平相對于內地來說比較落后,熱帶農產品物流體系缺乏專業性、規模性、層次性和完整性,第三方物流發展相對緩慢、供應鏈各環節關聯程度不高、供應鏈標準化與信息化程度較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手段不完善,由于熱帶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上市的集中性,不時會出現“賣難”、“買難”、“豐產不豐收” 的現象,而且熱帶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損失率較高等問題暴露的更加明顯[2-3]。據此,為加快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促進海南熱帶農業信息化發展,提升海南熱帶農產品供應鏈水平,本文根據海南地區特點,分析海南省熱帶農產品供應鏈現有模式及存在問題,結合對農產品封閉供應鏈的研究,從海南省情出發,設計4種類型核心企業主導的基于質量可跟蹤和追溯的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對于提高海南省熱帶農產品流通的現代化水平、確保海南省熱帶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重要意義,同時為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設計、工程應用和系統開發提供參考。
1 海南省熱帶農產品供應鏈現有模式及存在問題
1.1 以農戶自產自銷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
農戶把生產的農產品直接或間接賣給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如圖1所示。這種模式存在的不足是生產規模小而且分散,勞動生產率低,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生產過程無法監管。同時,由于信息不對稱,經常出現批發商收購農戶農產品時惡意壓價。
1.2 以合作組織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
農戶把生產的農產品通過合作組織直接或間接賣給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如圖2所示。這種模式存在的不足是各主體應對風險能力較低,容易受市場價格波動、利益分配等影響致使各方無法如約履行合同,從而使農戶的利益受到損害。
1.3 以批發市場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
農戶把生產的農產品通過批發市場直接或間接賣給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如圖3所示。這種模式存在的不足是供應鏈上游農產品初加工程度低,中游批發市場的功能尚未得到健全和發揮,無法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批發市場與下游企業主要以現金結算為主,導致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不一致。
1.4 以超市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
農戶把生產的農產品通過超市直接賣給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如圖4所示。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進一步加快,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到超市購買農產品,但流通環節過長和中間供應商過多,在物流過程中的產品質量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從上述海南省熱帶農產品供應鏈現有模式來看,每種模式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以農戶自產自銷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生產規模小、生產過程無法監管;以合作組織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應對風險能力較低、容易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以批發市場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上游農產品初加工程度低,中游批發市場的功能尚未健全;以超市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流通環節過長和中間供應商過多。但是總的來看,在海南省熱帶農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均未實現供應鏈中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基于此,本文試圖通過對封閉供應鏈的概念及研究現狀的分析與研究,嘗試設計4種類型核心企業主導的基于質量可跟蹤和追溯的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來解決上述問題。
2 封閉供應鏈的概念及研究現狀
2.1 封閉供應鏈的概念
封閉供應鏈的概念由南開大學劉秉鐮教授于2006年首次提出。它要求供應鏈成員企業必須滿足以下規定:符合并嚴格遵守準入管理制度的企業方可成為封閉供應鏈的成員;封閉供應鏈的成員企業必須遵守與其相關的統一的操作規程和技術標準;封閉供應鏈的成員企業必須在與其相關節點集成相應的先進農業技術、物流技術、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銷售終端的商品必須隨時接受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抽樣檢查,合格商品繼續出售,否則進行追蹤溯源;封閉供應鏈的成員企業之間具有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聯盟關系[4-5]。
2.2 封閉供應鏈的研究現狀
目前涉及農產品封閉供應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和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方面。陳恭和[6]提出了將TBT 預警信息系統在綠色農產品封閉供應鏈中建立的必要性。王多宏等[7]認為建立和完善綠色農產品封閉供應鏈,能夠有效地解決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中的諸多問題,也是農產品物流的發展趨勢。劉偉華等[8]通過對3種典型封閉供應鏈模式(以分銷商為核心、以制造商為核心、以政府為核心)進行分析,得出了封閉供應鏈運行模式的特征和成本控制方法,并提出相關建議。魏國辰等[9]認為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加工、交易、物流配送等高效運營的基礎是按照封閉供應鏈的定義,構建農產品封閉供應鏈物流模式 。莊田[10]分析了農產品封閉供應鏈的特征及其對信息化的要求,探討了云計算的特征和它的適用范圍。根據農產品封閉供應鏈對信息化的要求與云計算適用性的關聯匹配,討論了云計算對農產品封閉供應鏈的適用性。馮國苓[11]認為要提升海南省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水平,應建立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封閉農產品供應鏈。賀華麗等[12]認為為更好管控質量安全問題,超市有必要也有條件創新農產品供應鏈,構建供應鏈封閉化運行模式,它由市場準入、多級檢測、信息追溯3個流程整合而成。張玥[13]通過對天津市蔬菜流通模式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將封閉供應鏈管理理論應用于蔬菜流通模式之中,有效地解決“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現象以及蔬菜安全問題。朱紅梅[14]結合封閉供應鏈的思想,深入分析水產品封閉供應鏈的設計要素,研究了水產品封閉供應鏈的運作模式。同時,利用RFID和WSN技術提出了水產品封閉供應鏈環境下的安全可追溯系統。程長明等結合農產品封閉供應鏈協同的基本要素,設計基于橫向和縱向的二維協同模式,從而實現供應鏈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同時通過對農產品封閉供應鏈的價值創造能力提升路徑的分析,從內部和外部資源視角擺脫資源瓶頸束縛,不斷提升農產品封閉供應鏈的價值創造能力[15]。
綜上所述,目前還沒有關于海南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構建的文獻報道,上述有關封閉供應鏈研究對構建海南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提供指導。
3 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構建
質量可跟蹤和追溯就是實現供應鏈中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 全過程監管,而農產品在不同物流主體之間的流動是一個完整的農產品供應鏈過程,該過程是從生產資料商到生產基地(簽約農戶)到核心企業到分銷商(批發市場)到零售商(零售終端)最后到消費者。因此,要實現供應鏈中農產品質量可跟蹤和追溯,就必須在農產品供應鏈成員中有核心企業來主導,然而通過對海南農產品物流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農產品供應鏈成員企業都只為自己企業謀利,不能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據此,本文根據農產品封閉供應鏈的概念和特點,嘗試設計以不同核心企業(核心企業為生產型、核心企業為分銷型、核心企業為加工型和核心企業為零售型)為主導的基于質量可跟蹤和追溯的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16-17]。
3.1 生產企業主導
以生產企業為主導的農產品封閉供應鏈,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或專業農業合作組織為主導企業,其主導和負責管理協調整個封閉供應鏈成員企業,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其模型如圖5所示。從其供應鏈結構圖看,農產品在封閉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流動必須經過檢測,產品合格,方可進入下一個環節,否則進行質量追蹤溯源。銷售終端的商品必須隨時接受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抽樣檢查(一級檢測),商品合格繼續出售,否則進行追蹤溯源。
3.2 分銷企業主導
以分銷企業為主導的農產品封閉供應鏈,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導企業,其主導和負責管理協調整個封閉供應鏈成員企業,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其模型如圖6所示。從其供應鏈結構圖看,檢測點的位置與生產企業為主導模型一致,這里不再贅述。
3.3 加工企業主導
以加工企業為主導的農產品封閉供應鏈,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主導企業,其主導和負責管理協調整個封閉供應鏈成員企業,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其模型如圖7所示。從其供應鏈結構圖看,與上述兩個模型不同之處是在上游端設置檢測點,因為需要收購來自供應鏈上游與其簽約的分散農戶、農業合作組織、生產基地的農產品,其它過程與上述同理,這里不再贅述。
3.4 零售企業主導
以零售企業為主導的農產品封閉供應鏈,大型普通超市或農貿市場為主導企業,其主導和負責管理協調整個封閉供應鏈成員企業,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其模型如圖8所示。從其供應鏈結構圖看,因為需要收購來自供應鏈上游與其簽約的分散農戶、農業合作組織、生產基地的農產品,所以在上游端設置檢測點,又由于屬于零售企業,其商品直接賣給消費者,所以取消下游端檢測點設置。但是,銷售終端的商品必須隨時接受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抽樣檢查(一級檢測),商品合格繼續出售,否則進行追蹤溯源。
4 結束語
本文在分析海南省熱帶農產品供應鏈現有模式及存在問題的此基礎上,結合封閉供應鏈的概念及研究現狀,設計了4種類型核心企業主導的基于質量可跟蹤和追溯的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以生產企業為主導的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以分銷企業為主導的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以加工企業為主導的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以零售企業為主導的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然而,海南省熱帶農產品供應鏈現有模式分別是以農戶自產自銷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以合作組織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以批發市場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以超市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
通過將本文設計的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模式與供應鏈現有模式進行比較分析,不難發現封閉供應鏈要求核心企業主導和負責管理協調整個封閉供應鏈成員企業,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農產品在封閉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流動必須經過檢測,產品合格,方可進入下一個環節,否則進行質量追蹤溯源。銷售終端的商品必須隨時接受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抽樣檢查,商品合格繼續出售,否則進行追蹤溯源。因此,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封閉供應鏈四種模式對實現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與質量追蹤溯源,對提高海南省熱帶農產品流通的現代化水平和確保海南省熱帶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春月. 蘇北地區農產品封閉供應鏈體系研究[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23):69-70.
[2] 蔣國洲,張繼軍. 海南省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初探[J].海南金融,2009(04):32-34,46.
[3] 占金剛,劉恩平,劉海清,等. 海南省鮮銷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特點及SWOT分析[J].熱帶農業科學,2014(05):86-89,94.
[4] 焦志倫. 封閉供應鏈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研究[J]. 物流技術,2011,30(09):188-191.
[5] 周妮笛. 長株潭區域農產品封閉供應鏈設計[J]. 物流科技,2010(11):01-04.
[6] 陳恭和. 綠色農產品封閉供應鏈中的TBT預警信息系統的研究[J]. 農業網絡信息,2007(05):25-27.
[7] 王多宏,嚴余松,張 蓉. 綠色農產品封閉供應鏈建立和完善的必要性分析[J]. 中國市場,2008(41):118-119.
[8] 劉偉華,肖建華,焦志倫. 農產品封閉供應鏈典型運作模式及其成本控制研究[J]. 軟科學,2009,23(11):58-63.
[9] 魏國辰,趙 潔. 基于封閉供應鏈管理的北京市農產品物流模式研究[J]. 商業時代,2010(26):43-45.
[10] 莊 田. 云計算對農產品封閉供應鏈信息化的適用性研究[J]. 農業網絡信息,2011(04):8-11.
[11] 馮國苓. 海南農產品封閉供應鏈研究[J].價值工程,2012(31):17-19.
[12] 賀華麗,茍建華. 超市農產品供應鏈封閉化運行模式研究[J]. 財經論叢,2013(03):111-116.
[13] 張 玥. 基于封閉供應鏈管理的天津市蔬菜流通模式研究[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4(04):51-53.
[14] 朱紅梅. 基于封閉供應鏈的水產品安全可追溯系統研究[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09):136-138.
[15] 程長明,李 赫. 農產品封閉供應鏈協同與價值創造路徑研究[J]. 南方農村,2015(02):62-67.
[16] 焦志倫. 基于食品安全的封閉供應鏈設計初探[J]. 物流技術,2009,28(04):80-84.
[17] 焦志倫. 我國城市食品封閉供應鏈運行模式及其政策研究[D]. 天津:南開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