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藝珂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對城市景觀設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需要更專業的進行景觀設計的人才,但目前能夠培養景觀設計人才的各類院校,在景觀設計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上還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差距,不能夠滿足該專業課程教學為景觀設計提供人才的需求。由此,引發了對景觀設計發展的思考。
在了解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情況的基礎上,發現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課程教學改革思路或方案。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思考
一、景觀設計概述
(一)定義及內容
景觀設計,又稱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主要服務于城市景觀設計(城市廣場、商業街、辦公環境等)、居住區景觀設計、城市公園規劃與設計、濱水綠地規劃設計、旅游度假區與風景區規劃設計等[1]。
景觀設計的發展與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情況息息相關,而景觀設計專業,是根據教育部專業目錄委員會在歷年本科專業中命名的,在目錄中又稱為“藝環境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于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內容包括建筑學、城市規劃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環境生態學、環境行為學等多門類學科,使建筑物的室內外空間環境體現出特定的氛圍和一定的風格,來滿足人們的功能使用及視覺審美上的需要[2]。
(二)景觀設計的發展現狀
該部分將主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分析景觀設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在課程教學安排上的發展現狀
首先,目前各院校所設置的景觀設計課程的主要發展方向為“環境藝術設計”,而環境藝術設計本身涉及的范圍就很廣,關聯的學科和知識也比較多,因此存在專業方向過于寬泛的問題;其次,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是大多院校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設置的兩個二級專業課程,其中,景觀設計課程要學習關于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具體要學習概論、手繪、軟件(cad,3dmax等等)、景觀植物、公共空間設計、景觀配置設計等內容[3],而這些教學內容總體上來講是具有一定關聯性的,但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要想將這些內容聯系起來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最后,以一般二本院校為例,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大一到大三上學期,每個學期的學習時間一般為3月初到7月中旬、9月初到12月中旬兩個時間段內,換言之,從最大程度來算,學生要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共計2000左右的課時(平均每學期每項課程內容大約可分8-12個課時)里學習學校設置的有關景觀設計的全部課程,其中還不包含節假日、周六周日休息和期末備考時間,學習任務重,學習時間短,導致學生課業完成情況、實際學到知識、專業能力存在欠缺的問題。
2.在理論教學方面
只注重書本固有理論知識教學,而不注重在景觀設計理念和創新思維上的培養問題;只注重課程教學內容的多樣化,而不注重課程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只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景觀設計課程教育,而不注重對學生特長和天賦的培養,使學生知識體系過于寬泛,而不能夠樣樣精通,等等。
3.在實踐教學方面
比較注重教師的“言傳身教”和學生的“按部就班”,而不注重學生自創自學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課堂實踐中“一點就通”,但在獨立進行作業時卻處處碰壁,無從下手;實踐教學方式傳統,當前,大多院校在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采用了理論(書面知識教學)+實踐教學(模型設計、小組作業形式常見,少數院校可提供真實的景觀設計項目供學生實踐)的方式,注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動手能力培養,但缺少形象化的藝術設計思維培養與潛在設計思路的開發等實踐教學。
二、景觀設計發展的教學思考
(一)在整體課程安排方面
首先,明確專業的設置方向,以環境藝術設計為核心,統一實際專業方向和既定就業方向;其次,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適度精簡與合并,或對與景觀設計課程教學需求關聯度低的學科進行撤銷,對于一些理論知識反復、概念教學意義強但實際運用卻很少設計的課程內容進行精簡,采用學生自學加教師指導的方式進行課程的教學,以便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縮短學時,把多余的學時用到教學周期長、教學任務重的內容中去,緩解學時不足的問題。
(二)理論教學方面
要注重關鍵核心景觀設計理論的基礎教學和理解教學,讓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理論和概念,為后續的深層教學打下基礎,同時注重對學生景觀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在完成每次課時教學目標的同時,督促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在景觀設計觀點和思路上進行探討和研究,幫助學生形成樂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形成正確、多元的思維方式。
要注重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應用,要樂于發現除了書本以外的教學方式,比如,教師進行教學的模式、具有感染力的語言表達、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和被動思考的能力,等等,這就要求任課教師要有更高的教學能力,采取更多樣化的方式促進景觀設計課程的進行。
景觀設計課程任課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盡可能對每一個學生進行現有能力的培養和潛在能力的開發,通過對具有景觀設計天賦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與競爭合作,這樣有利于發揮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使其帶領整個班級學生的思維轉向,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實踐教學方面
要著重進行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自學積極性的調動。當前,無論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還是其他專業的教學,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教學效果問題,其關鍵原因就在于,學生不會或不愿意主動學習,得過且過,從而導致了專業畢業生增多,但專業人才卻很是缺乏的惡性循環現象。因此,要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通過習慣培養和強制自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態度,逐漸提高主動學習的能力,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為相關企業提供更多的景觀設計專業型人才。
在教學方式上,一方面要堅持傳統的優秀教學方式,穩扎穩打,建立好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要創新和借鑒國內外其他院校優秀的或先進的教學方式,比如,可以通過“實地考察旅游行”的方式,由教師或班級內的團隊管理人帶領學生到景觀設計地點進行實地考察,并上交考察記錄的形式,從而增強學生對景觀設計的實體感受,提升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趣味性,豐富學生對景觀設計的見識,促進學生對景觀設計的思路空間,等等。
三、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景觀設計發展的課程教學進行的簡要分析,可以發現,現階段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問題;通過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模式的思考,可以得出上述幾點關于改進現有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方法。雖然本文的分析和建議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但可以明確的是,試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思考對于未來各院校進行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有利于該專業課程學生在校期間各方面學習能力的提高,此外還能解決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為企業尋找景觀設計專業人才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時競.關于高職院校環境藝術專業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思考[J].大眾文藝,2016,(14):227.
[2]程巍,李瑩,楊明棟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思考[J].大眾文藝,2015,(11):232.
[3]何賢芬.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思考[J].山西建筑,2008,34(7):228-229.
作者單位: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