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杰翔 莊建偉 黃佳星
摘要:目的:探討有創機械通氣在ICU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對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診治的60例ICU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患者,作為本研究的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0例。一組進行有創機械通氣,稱為有創組,另一組進行無創機械通氣,稱為無創組。結果:通氣后,有創組患者的血漿BNP濃度明顯低于無創組;有創組患者的PaCO2、肺動脈壓值明顯低于無創組,而PaO2、pH值則明顯高于無創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有創機械通氣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BNP濃度,改善血氣情況,從而提高患者的腦鈉肽水平,減輕患者痛苦,整體效果良好。
關鍵詞:呼吸衰竭;ICU肺動脈高壓;腦鈉肽;有創機械通氣
中圖分類號:K56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409(2016)04—0044—04
肺動脈高壓是一種惡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死于心臟衰竭。呼吸衰竭則是一種臨床綜合征,由肺部通氣或換氣功能發生障礙引起,肺部不能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導致呼吸困難。臨床表現為呼吸短促甚至困難,嚴重時還會并發肺性腦病,給患者帶來痛苦。ICU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則更為明顯,患者異常痛苦。腦鈉肽是一種神經性肽類激素,在病理學上具有重大作用,它在調節心血管功能上具有很大的功效,可調節體液及血壓平衡。然而據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腦鈉肽在肺動脈高壓的治療中也有顯著作用。而肺動脈血壓伴呼吸衰竭患者在進行通氣治療時的腦鈉肽水平卻鮮有研究,因此,研究不同通氣方式下的腦鈉肽水平,從而更有效的降低血漿BNP濃度和改善血氣狀況也成為臨床上急需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我院進行了本研究,探討不同機械通氣方式下,患者腦鈉肽水平的變化情況。現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ICU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患者,作為本研究的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有創組23~52歲,平均年齡(34.3±46.5)歲;男17例,女13例。無創組24~49歲,平均年齡(33.6±44.8)歲;男19例,女11例。兩組患者的癥狀均符合ICU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有嚴重心、肝、腎病患者及肺部感染者。兩組患者各項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沒有一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包括祛痰平喘、抗感染及服用激素等,有創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設置模式為同步間歇指令模式進行通氣,設置各參數,調節呼吸頻率為12~20次/min;潮氣量為8~10 ml/kg;呼吸末正壓初始值為3~6 cmH2O;吸呼比為1.0:0~3.0;氧氣濃度初始為40%~60%。無創組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選擇與有創組相同的通氣模式,將壓力調至0.78~1.47 kPa。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在通氣前后的組間血漿BNP濃度;比較兩組患者在通氣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包括Pa-CO2、PaO2、pH)及肺動脈壓。
1.4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 16.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用t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通氣前后組間血漿BNP濃度比較
通氣后,兩組患者的血漿BNP濃度均有所降低,但有創組患者的血漿BNP濃度明顯低于無創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通氣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和肺動脈壓比較
通氣后,兩組患者的PaCO2、肺動脈壓值均有所降低,但有創組患者的PaCO2、肺動脈壓值明顯低于無創組,且PaO2、pH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肺動脈高壓是一種惡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死于心臟衰竭。呼吸衰竭則是一種臨床綜合征,由肺部通氣或換氣功能發生障礙引起,肺部不能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導致氣喘、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癥狀。臨床表現為呼吸短促甚至困難,嚴重時還會并發肺性腦病,給患者帶來痛苦。血漿BNP濃度的高低直接反應患者的肺動脈壓,BNP濃度升高則說明患者心臟負擔加重,心室肌細胞受刺激導致心功能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治療ICU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時,降低BNP濃度為主要任務之一。
腦鈉肽是一種神經性肽類激素,最初在豬腦中被提取發現,但其實際來源于豬的心室。
在病理學上具有重大作用,它在調節心血管功能上具有很大的功效,可調節體液及血壓平衡。調節原理為促進人體排鈉、排尿,從而達到舒張血管的功效。據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腦鈉肽與人體多種器官均有關聯,不僅在心血管方面具有療效,在肺動脈高壓的治療中也有顯著作用,能有效降低血漿BNP濃度。然而現狀令人擔憂,在治療ICU肺動脈高壓伴呼吸衰竭時采用的不同的通氣方法對腦鈉肽的影響鮮有研究,因此,研究不同通氣方式下的腦鈉肽水平,從而更有效的降低BNP濃度和改善血氣狀況成為臨床上急需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實驗數據表明,采用有創呼吸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的血漿BNP濃度明顯低于采用無創呼吸治療的患者,僅為(311.24±114.50);有創呼吸治療后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和肺動脈壓也明顯優于無創呼吸機械治療的患者,PaCO2值僅為(65.49+6.01)mmHg。
綜上所述,有創機械通氣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BNP濃度,改善血氣情況,從而提高患者的腦鈉肽水平,減輕患者痛苦,綜合效果良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