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杰
摘要:目的:探討外傷性睫狀體脫離復位的手術效果。方法:分析20例(20)眼外傷性睫狀體脫離改良復位術的臨床病例資料并評價其療效。術前均通過超聲生物顯微鏡(UBM)確定睫狀體脫離的位置和范圍。結果:17眼術后視力不同程度提高,所有患眼術后眼壓均提高。結論:睫狀體縫合復位術是治療外傷性睫狀體脫離的有效方法,盡早手術有利于恢復眼壓,保護視功能。
關鍵詞:睫狀體脫離;復位術;眼壓
中圖分類號:R77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409(2016)04—0092—02
眼球鈍挫傷極易引起睫狀體脫離,使睫狀體縱行與鞏膜之間分離,睫狀體上腔與前房貫通,形成房水引流旁路,從而導致低眼壓,持續性低眼壓可引起角膜水腫、白內障、視盤水腫、脈絡膜脫離及黃斑水腫等并發癥,嚴重者還會導致眼球萎縮。所以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對外傷性睫狀體脫離非常重要。現對20例臨床病例診治做一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我院共收治眼球鈍挫傷所致的外傷性睫狀體脫離20例(20眼),男14例,女6例;年齡15~55歲;致傷原因為車禍傷12例,拳擊傷4例,羽毛球擊傷2例,子彈擊傷2例。所有患者術前均行房角鏡及UBM檢查,均可見睫狀體脫離,眼壓均<7 mmHg。
1.2手術方法
術前口服強的松50 mg,1次/d,晨頓服,連續1周,另外典必殊滴眼液頻繁滴眼,2 h/次,連續1周,眼壓仍然≤7 mmHg,則行手術治療,20眼均采用改良的睫狀體縫合術,術前確定斷離口位置并標記,并用1%匹羅卡品縮瞳4次,結膜下麻醉,做以穹隆為基底的結膜瓣,角膜緣后1.5~2.0mm寬范圍內,以10-0尼龍線平行角膜緣全層穿過鞏膜并帶上睫狀體組織,重疊錯位連續縫合2~3排,兩端超過離斷口1個鐘點位,在鞏膜表面打結,術畢用8-0可吸收縫線縫合球結膜,結膜囊涂典必殊眼膏,單眼包扎。
1.3觀察指標
觀察20例20只眼睫狀體復位情況,以及手術前與手術后眼壓,前房深度。
1.4隨訪時間
術后隨訪2~10個月,平均6個月。
2結果
2.1視力、眼壓和前房深度
17眼術后視力不同程度提高。
術后1~3 d前房恢復正常,3 d后復查UBM睫狀體全部復位,術后眼壓恢復至10~21 mmHg 16眼,占80%,眼壓≥22 mmHg 3眼,經常規降眼壓后恢復正常。1例眼壓波動在7~9 mmHg,于術后1個月恢復正常。
2.2并發癥
術后3例出現前房積血,無玻璃體積血,經過藥物治療后,積血自行吸收,因該組部分病例合并外傷后其他眼病,視力未做統計。
3討論
外傷性睫狀體斷離是眼頓挫傷嚴重并發癥,睫狀體脫離可使房水引流異常,并抑制房水分泌,這也是外傷后持續性低眼壓最常見原因之一。長期低眼壓可造成角膜、晶體營養不良、黃斑水腫,導致視功能嚴重損害,所以外傷性睫狀體脫離的診斷與治療,在當前越來越引起眼科醫生的重視。UBM是一種無創性檢查,可準確定位睫狀體脫離的部位和范圍㈨。睫狀體縫合術是目前普遍認為療效確切,能達到較好的解剖復位而使眼壓恢復的手術方法。筆者采用10-0顯微縫線,間斷縫合的手術方法,手術時間短,平行角膜緣縫線更適合睫狀體的放射狀解剖結構,使睫狀體與鞏膜帖附更緊密,縫線間漏水現象減少,即使有遺漏,重新縫合損傷也很小。本組20例經手術治療,術后19例眼壓逐漸升高恢復正常,前房穩定;1例術后眼壓未恢復,經過局部抗炎、營養治療,1個月后門診復查,眼壓恢復正常。
對于嚴重的眼球鈍挫傷并伴有低眼壓患者,應及時行UBM檢查,改良的睫狀體縫合手術,可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簡單易行,減輕外傷造成的傷害,更好保護患者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