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近日,一條“網購‘耐克 質量差!買衣還需去店面?”的新聞在朋友圈不脛而走,引起很多關注。另有調查顯示,在很多大品牌線上線下同價售賣的前提下,消費者對網購產品關注質量逐漸超過了價格。
“耐克”等大品牌真的有網售版和實體店版嗎?網購服裝質量整體狀況確實差于實體店嗎?差的原因又有哪些?網購服裝質量監管的難點和重點是什么?《中國纖檢》雜志記者分別采訪了企業、監管部門和檢驗機構,試圖找到一些答案。
輿論源于天津市消協的一次比較試驗
近日,天津市消協公布了今年5月至8月開展的速干衣比較試驗報告。
比較試驗樣品由消協工作人員和3·15消費維權志愿者,在全市7個行政區內的10個實體店以及天貓、京東、亞馬遜、蘇寧易購等網店平臺,按照普通消費者實際消費程序隨機購買,樣品涵蓋了速干衣高中低檔,實際購買價格從每件122.5元到980元不等。
本次比較試驗結果如下:一是在京東商城采購的標稱為“上海艾牧途服裝有限公司”生產的、標稱品牌為“AIMUTU”的女士T恤短袖樣品,產品標識、纖維含量兩項指標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二是網購樣品與實體店樣品質量不一致,標稱為“耐克體育(中國)有限公司”的“NIKE ”品牌,在天貓上購買的樣品在吸濕速干項目檢測時未達到相關標準要求,但在實體店購買的樣品所有檢測均符合相關標準。
這條新聞,將網購服裝質量問題再次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而網購產品質量差于實體店,在服裝等紡織品領域表現很明顯,這一結論似乎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今年年初,來自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遠程購物投訴超過2萬件,其中網絡購物投訴占比達到95.41%。電商平臺被消費者投訴的最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商品質量不合格和假冒的現象比較嚴重。
7月份,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質量檢驗結果顯示,從網上商城抽檢的服裝不合格率達到60%,遠遠高于商場和個體戶的38.7%和32.9%,該組數據來源于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5—2016年度流通領域服裝商品質量抽查檢驗情況通報》,此次監督抽查的樣品覆蓋廣州、深圳、東莞等7個地級市67家經銷單位240款服裝樣本,涉及生產企業131家。
企業獨家回應:問題產品已整改
據此,記者聯系了本次比較試驗中涉及到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耐克、新百倫等生產企業的電話多次撥打無人接聽,記者并沒有得到這些企業相關“負責人”對此事的回應。
但是,上海艾牧途服裝有限公司產品質量相關“負責人”王先生對此事給出回應。此次比較試驗中,消協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身份從京東商城購買了該公司生產的品牌為“AIMUTU”的女士T恤短袖作為樣品,結果發現產品標識和纖維含量兩項指標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
對于此次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和問題產品目前的狀況,王先生回應:接到天津市消協的檢驗結果后,公司已經改制了所有產品的標識,重新標注了纖維含量,目前,產品標識標注和實際纖維含量已經相符。而且,已經售賣出去的產品并不多。
至于原因,他坦言:由于面料是從外部采購,如果同樣的布料需要分幾次采購,公司只需在首次采購時對面料成分、含量等送檢并出具報告,然后建立相關臺賬即可。如果同樣的面料需要補購,公司一般不會再送檢,只按照臺賬標注纖維成分,而服裝標識的制作也是依據初始臺賬。
“那么,問題就來了——分次采購的同款式面料可能存在纖維含量差別,因為涉及到成本,我們不可能同樣的面料進貨幾次就送檢幾次。我們在接到天津市消協的檢測報告后對補貨采購的面料進行檢驗,確實發現與首次采購時的纖維含量不一樣?!蓖跸壬f。
“同款式服裝是否存在網售版和實體店版在質量上的差別呢?”記者詢問。
“我們網店和實體店產品在質量的把控上要求一致, 網絡平臺也會有相應審核,只是不排除網店與實體店同款產品因原料采購不是同一批而產生質量上的差異?!蓖跸壬忉尩?。
此外,王先生訴苦道,公司也很重視產品質量,尤其是出口產品,一旦被退回來,損失很大。這些產品只能作為庫存,慢慢消化。至于怎么消化,他說一般是當作福利發給員工,如果數量太多,就會低價賣給分銷商,由分銷商賣到農村等低端市場。
這些經銷商是否會在淘寶、京東等網絡平臺開設個人店鋪售賣問題服裝?其實這個問題早已有了答案,記者多次對服裝生產企業的調查中發現,有些服裝在被相關部門查出問題后,生產廠家可能會依法下架官網或者網上旗艦店的產品,但對分銷商以個人店鋪形式售賣的同批次產品,并沒有采取召回等措施。而耐克、新百倫等品牌服裝被查出質量問題已非首次,有時候,工商明明早已要求相關產品下架,記者卻依然能找到在網上店鋪,甚至線下折扣店售賣的同批次產品。
監管有盲點有難點
質監部門某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中也表示:“事實上,網上紡織品合格率低于實體流通領域、流通領域監督抽查合格率低于生產領域,這一現象客觀存在”。
該專家從質量監管角度分析了三方面原因:一是部門職能劃分造成監管盲區,讓企業有了規避措施。按我國行政部門職能劃分,質監部門監管生產領域的產品質量,工商則監管流通領域的產品質量狀況。但企業都會對專項抽查和監督抽查采取一些規避手段;尤其是質監部門委托檢驗機構去企業抽樣的過程中,由于檢驗機構沒有執法權,比如企業會將某個倉庫鎖上門借口為原料倉庫,而讓檢驗機構抽查的是企業生產的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成品倉庫,甚至是企業特別準備的“精品”倉庫,檢驗機構很難進行識別。檢驗機構只能照做。二是產品在運輸、儲存等環節中,客觀上存在質量產生變質或降低的可能。三是受新的營銷模式影響,很多服裝生產企業,尤其是專門做網店、微店的服裝生產商,每個訂單批次量很小,企業從下單到出貨實行“短平快”模式,質監部門難以實施有效監管。
此外,廣州纖維產品檢測研究院業務部副部長饒劍輝從另一角度分析了網售服裝質量監管的難點。他認為,與線下監督抽查相比,網上監督抽查對證據鏈的保存很重要。因為在虛擬環境中,抽檢方和被檢方并沒有見面,樣品的確認存在一定困難;樣品寄送過程中可能導致標簽丟失、樣品破壞等問題,而使得產品質量問題無法追蹤;虛擬場所導致抽樣人員無法判斷產品實物,只能看到圖片,沒有辦法觸摸,在抽樣產品的選擇上會導致很大盲點。
饒劍輝解釋,另一方面,線下抽樣模式固定,操作流程較為簡單,而線上抽樣需要平臺確認,要做好購樣證據鏈的保留;實體監督抽查只需要填寫單子,現場照相,線上購買樣品則需要截屏,錄像,交易過程、聊天信息、快遞單等都需要保留,過程比線下繁瑣復雜。
建立互動溝通機制或有效
浙江省纖維檢驗局副局長顧福江為提高網購紡織品質量建言獻策。他分析,消費決定生產。光在生產領域監管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生產流域和流通領域必須形成互動機制,也許流通領域監管好了,生產領域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實,質監部門對產品質量的把控主要在產業前端的生產領域,比如質監以買樣的方式,買某網站銷量前30名的各品牌,抽查20批次進行檢驗并算出不合格率,之后就只能以信息公開的形式對企業進行警告,如果企業不予理睬,效果就會很有限。
“如果質監與工商建立了成熟的互動溝通機制,將質監部門監督抽查的數據作為工商處罰生產問題產品企業的依據,將有利于實現產品質量從線上到線下的整體監管。否則,質監部門監督抽查的成果無法發揮出真正的作用?!鳖櫢=瓘娬{。
他簡單解釋,如果質監、工商、網絡銷售平臺等各方有一個質量監管方面的互動對接平臺。一方面,質監、工商部門抽查出某網站哪些店鋪的產品不合格率高,就可以及時告知網絡監管部門;另一方面,如果網購平臺自己打假活動中發現企業生產的不合格產品在網上銷售,也能及時告知質監、工商部門。否則,質監部門監督抽查的成果只能作為一個線索,只是做了前面的工作,而效果到底怎么樣根本不知道。
“而在建立部門間互動互通機制方面,目前國內已有了成功案例?!鳖櫢=榻B,浙江省舟山市將原來由質監、工商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3個部門分段監管,容易互相扯皮的監管模式整合,變為三合一的“市場監督管理局”。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部門間的外部協調變成了內部協同,不僅實現了對生產、流通等環節的全程統一監管,同時解決了職能交叉、管理重復、相互推諉等問題,有利于市場監管效能的有效提高。
顧福江還說,監管部門正在不遺余力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加強監管力度,相信這些舉措能夠促進產品質量提升。目前,質檢總局已經先后成立了質檢總局電子商務產品質量風險監測中心(杭州)和質檢總局電子商務產品質量12365投訴舉報處置指揮中心(杭州)。國家工商總局《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監管辦法》)于5月1日正式實施,該辦法彌補了此前零售行業存在的網購商品質量立法空白,相信對網購服裝等紡織品質量的提升也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