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海忠++++楊華++++邢秋明++++陳浩++++劉鐵硯

摘要:主要介紹標準GB/T 9111—2015《桑蠶干繭試驗方法》修訂背景、原則和主要修訂內容,分析了新舊標準之間的主要區別。
關鍵詞:桑蠶干繭;產品;試驗方法
GB/T 9111—2015《桑蠶干繭試驗方法》于2015年9月11日發布,與GB/T 9111—2006版相比主要修訂內容包括:完善了規范性引用文件,修改了相關術語和定義、抽樣方法、選繭試驗條件、內容和要求、解舒試驗方法、清潔潔凈試驗方法、公量試驗方法和附錄內容,增加了次繭率試驗和斷裂強度與斷裂伸長率試驗,進一步提高了試驗方法的科學性和檢驗數據的實際應用效果。
1 規范性引用文件
新增引用文件GB/T 6529 《紡織品 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和GB/T 9995 《紡織材料含水量和回潮率的測定 烘箱干燥法》,調整了引用文件GB/T 1798—2008 《生絲試驗方法》。
2 主要術語和定義
新舊標準中的主要術語和定義見表1。
3 抽樣
(1)試驗設備:臺秤的最大量程由原標準的15kg縮小為10kg,最小分度值由原標準的5g縮小為1g。
(2)抽樣方法:將以同一莊口為抽樣單位改為以蠶品種、蔟具、繭期和莊口為抽樣單位,并限定抽樣單位的貨批質量。將以重量為單位改為以貨批總包數為單位,200包作為逐包抽取和系統抽樣法的臨界點,采用系統抽樣時,抽樣包數的比例不低于總包數的30%,同時抽樣總包數不少于200包,抽樣間隔包數應一致。將每包抽樣數量(200±20)g修改為不少于200g,抽取樣品總質量不少于15kg。增加抽樣應顧及繭包不同部位的規定。
(3)抽樣余虧率:將稱取兩個樣品(5kg/個)后計算抽樣余虧率前,修改為計算抽樣余虧率后,再按照樣繭實稱質量稱準兩個樣品(5kg/個)。抽樣余虧率的絕對值由不大于3%調整為不大于2%。
(4)試驗流程:試驗流程圖中對相關檢測項目試驗與否進行了規定,實線連接項目為必做檢測項目,虛線連接項目為選擇性項目,同時新增煮繭絲膠溶失率試驗、斷裂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試驗、繭絲纖度標準差試驗等選擇性試驗項目。
4 選繭試驗
選繭是按照繅絲工藝要求對原料繭進行遴選分類的過程。由于蠶本身體質和結繭環境差異,加之收繭、烘繭、運輸等因素影響,形成自身性能已不能繅絲或繅絲品質及效率極為低下的蠶繭,因此,必須根據相關國家標準規定對此類蠶繭進行選除,保證繅絲設計工藝的落實和生絲產品質量。根據GB/T 9111—2015《桑蠶干繭試驗方法》等國家標準中有關蠶繭的術語和定義,選繭分類普遍分為三大類:上繭、次繭和下繭。
上繭指繭型整齊正常、繭層厚薄均勻、繭色基本一致、繭層表面無疵點和缺陷的繭。次繭指繭型基本整齊、繭層厚薄均勻、繭色基本一致、繭層表面有輕微疵點和缺陷,但其性狀、面積、深度、色澤等特征達不到下繭規定的繭。下繭又稱下腳繭,指繭層(內部和外部)存在嚴重疵點和缺陷,不能繅絲或很難繅正品生絲的繭。GB/T 9111—2015《桑蠶干繭試驗方法》根據疵點類型和缺陷的不同,將下繭具體分為17類,在實驗室檢驗和工廠實際操作中,根據下繭成因和繅絲生產實際,一般將下繭歸為七類。
(1)試驗設備:電子天平的量程由1.2kg調整為0~10kg,最小分度值由0.5g調整為0.1g。
(2)次繭率試驗:將次繭率由原標準規范性附錄試驗調整為正式試驗內容。
(3)剝光率:將原標準春繭剝光率不低于92%,夏秋繭剝光率不低于86%的規定,調整為春繭、夏秋繭剝光率均不低于90%。
(4)漏選下繭質量:將原標準上車繭中漏選下繭質量,春繭不大于0.15%,夏秋繭不大于0.25%的規定,調整為春繭、夏秋繭漏選質量均不超過0.2%。
(5)調換樣品:將原標準解舒試驗調換樣品總共一區20粒,調整為4區,每區20粒,共80粒,并明確調換樣品僅用于解舒試驗。增加調換樣品數量的目的基于調換漏選下繭時,應盡量選擇繭型大小、繭層厚薄等與需調換的漏選下繭最為接近的備用繭,如解舒試驗調換樣品數量較少時,存在無合適調換樣品的可能。當樣品繭幅整齊度較好時可適當減少調換樣品數量。
5 切剖試驗
相對原標準,將切剖試驗從選繭試驗中分離,作為單獨試驗項目,試驗內容與原標準一致。
6 解舒試驗
(1)試驗條件:煮繭時間由原標準春繭(12±2)min、夏秋繭(11±2)min的規定,調整為春繭、夏秋繭煮繭時間均為(15±5)min;繅絲溫度由原標準(36±2)℃的規定 ,調整為(32±2)℃。煮繭條件綜合了全國主要蠶繭產區的情況而設定工藝范圍,不局限特定煮繭機型號,同時煮繭條件也不僅限于質量檢驗機構檢測應用。
(2)試驗方法:將緒下粒數記錄時間間隔由每4min調整為3min;將原標準從左往右逐一并緒,直到最后一個給繭槽內繭粒數少于10粒時停止試驗。規定的并緒方法調整為優化并緒法,即:在并緒中,應先對緒下薄皮繭較多或最先不能滿足定纖的進行并緒,到最后一緒不能保持初始纖度時停止試驗(優化并緒的方法參看http://xianjian315.com/spzq/2016/0127/518.html)。對于繭質特差情況時,添緒次數超過1000次(相應解舒率低于40%),產品基本級為6級(最低級)的桑蠶干繭,其已不適于繅絲生產,可停止解舒試驗并計算檢測結果,并在相關檢驗報告中予以備注說明。
(3)漏選下繭調換:每個解舒試驗樣品總粒數為1200粒,根據6.4.4要求允許調換的數量一般不超過2粒,漏選下繭的調換僅限于未經過繅絲的漏選下繭。在解舒試驗過程中發現,已經索緒、理緒或繅絲的,不再予以調換,并不作為繅剩繭進行換算。
(4)一區解舒超差時,采用備用區樣品進行試驗,如備用區樣品解舒率結果與三區解舒率平均值的絕對差值不大于5.00%時按8.5.1規定執行,此處所指解舒率平均值為備用區和取值兩區解舒率的平均值。
7 公量試驗
將解舒試驗后的小箹返成大箹絲片,每區返2片大箹絲片作為公量試驗樣品的規定,修改為每區返5片大箹絲片后,取解舒率與三區解舒率平均值絕對差值最小的2區大箹絲片作為公量試驗樣品。用于公量試驗的兩區解舒樣絲干量之間的差異不做要求,但鼓勵標準使用者根據實際技術水平和樣品區重等情況設定允差,對于超出允差范圍者建議重新試驗,區重公量差異一般不大于3g。
8 潔凈試驗
將原標準潔凈試驗的樣品為抽取經過選繭試驗后的上車繭500g進行繅絲試驗制備潔凈檢驗樣品的規定,修改為選取解舒率與三區解舒率平均值的絕對差值最大的一區作為潔凈檢驗樣品,同時規定潔凈試驗為5塊黑板樣品(50個絲片)。
[作者單位:畢海忠,中國纖維檢驗局;楊華,山東省纖維檢驗局;邢秋明,浙江省湖州市纖維檢驗所;陳浩,國家繭絲綢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東);劉鐵硯,四川省纖維檢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