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全球化纖產業今后如何發展?“十三五”期間,中國化纖產業需要從哪些方面重點突破?難點在哪兒?政府、行業協會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應該做什么?企業如何調整經營策略?
9月7日、8兩日,在福州舉辦的第22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來自全球化纖行業的600多名人士齊聚一堂,就全球化纖產業發展大計深入討論。“聯動、創新、綠色、共享”的會議主題為化纖產業進一步發展指明方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全球化纖:聯動發展很重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紀朝在開幕致辭中指出,全球化時代,各個國家和地區化纖工業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產業增長與發展的聯動性突出、全球化纖工業有著共同的利益和發展訴求。
楊紀朝強調,注重產業鏈各個環節之間以及各個生產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符合整合化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我國化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廣泛的國際合作,我們倡導我國化纖行業與國際同行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化纖業的發展。
國際粘膠和合成纖維委員會、歐洲化纖聯盟理事長Frédéric VAN HOUTE指出,從全球看,滌綸的優勢地位更加明顯,但滌綸產業全球產能過剩問題值得關注。他指出,其他多個亞洲國家正在開發新增產能,化纖產能的過剩導致價格和利潤率下降,也使國際市場上化纖的反傾銷、反補貼措施頻發。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投資決策應基于整體市場需求和整體考量后進行,而非只考慮自身情況。今后,歐洲化纖應加強與消費者和供應者之間的溝通,以進行應對。
日本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主席部員鍵山博哉表示,日本化學纖維行業未來的發展策略一是專注于高性能纖維和高功能纖維在新產業和應用程序方面的開發,二是促進全球化。日本化纖隨著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已經簽署了16個貿易協定,希望擴展全球市場份額。日本化纖企業在亞洲廣泛投資,建立工廠。比如,東盟和日本之間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加速了日本化學纖維、紡織企業在亞洲的“國際布局”。
鍵山博哉預測,全球紡織品需求預計將繼續增加,尤其是對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增加。他強調,日本在高性能纖維和高功能纖維方面仍保持優勢。目前面對全球商業環境的變化,要注意分析復雜和多樣化的消費者需求,增加環境和社會的責任和意識,并通過全球化尋找更多發展機會。
韓國化纖協會會長樸勝勳介紹了韓國紡織業未來發展的優勢:在前沿和基礎領域有協調的產業結構,與主要貿易伙伴拓展自由貿易區,加速企業重組,加大政府支持等。他指出,韓國接下來將增加研發投入,發展高附加值功能性紡織品和新材料;通過戰略性使用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將協同效應最大化;將從供給端驅動材料發展轉變為需求端驅動材料發展。
“而隨著產業發展升級,我國化纖工業‘走出去的動力不僅限于原料和成本,研發設計能力逐漸成為尋求海外高端合作伙伴的重要動因。”楊紀朝說。
中國化纖:重點著力三方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在會上介紹了我國紡織化纖工業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十三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經濟發展指標將與GDP發展指標匹配,發展重點在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綠色發展等方面。
其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是我國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的重點。同時,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智能制造,在紡織行業落實《中國制造2025》。比如,在紡紗業,近期將陸續推廣自動化、數控化裝備,在“十三五”期間使紡紗車間做到夜間無人值守。在化纖、印染等行業推出智能化制造項目。
綠色發展也是“十三五”我國紡織工業發展重點。紡織業廢水排放量位于制造業多個行業中廢水排放量第三。今后,我國將陸續推出新技術、新裝備,落實綠色制造。化纖行業目前推出綠色纖維標志認證就是落實紡織工業綠色發展戰略。
其余發展重點還包括三品戰略、區域結構調整、提升企業綜合實力。比如區域結構調整方面,繼續把東部產能向西部轉移,把服裝、產業用紡織品產能向中部轉移。同時落實“一帶一路”走出去方針,實現產能的國際轉移,尤其是向東南亞國家轉移。下一步,將向中亞、非洲等地區轉移。
高勇強調,在紡織產業鏈中,化纖行業“十三五”的發展重點應著力于三個方面:一是繼續去產能。全球聚酯行業產能過剩情況突出,“十三五”期間聚酯行業面臨去產能任務。二是在常規品種上如何增加品種、提升性能。三是在高性能纖維方面,在已經形成的品種比較完整的基礎上,追趕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化纖協會會長端小平在新聞發布會環節指出,當前我國化纖在常規領域的高性能和差別化纖維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但我們基本已經失去了學習的對象,類似進入“無人區”的感覺。因此,我國化纖產業需要扛起研發大旗,促進全球化化纖業的發展,進行研發投入,包括產品研發和基礎研究的投入,這就更需要全球產業進行溝通和交流。
行業需要顛覆與重塑
楊紀朝指出,創新是化纖工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我國化纖行業在未來發展中需要更加緊密地與市場發展態勢相結合,主動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倡導創新驅動發展,鼓勵全面創新,改善優化市場供需平衡關系,提高有效供給,推動產業集聚,提升綜合競爭能力。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我們已經習慣了過去的快速增長,對目前回歸正常的增長速度不適應,化纖行業也存在這種現象。
他強調,過去給行業“貼標簽”的思維模式需要轉變,否則會給行業的發展帶來誤導。例如,化工被認為是“高耗能產業”,但目前行業內部具有強勁的生命力,比如新材料的發展都在該行業內發生,行業內部出現分化,一些高精的產品充滿了發展空間。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創新活躍期,要注重那些具有顛覆性創新的成果,注重創新實際,依據創新謀發展。當前謀發展需要更多的定力,大家應該少一點對速度的關注,多一點對質量的關注。”潘建成指出。
如何實現化纖領域的顛覆與重塑?已經連續發布5屆的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或許能夠在帶動產業鏈配套,向以產品開發、創新拉動需求為導向的價值鏈整體提升和根本轉變,增強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提高纖維品牌對紡織化纖產業發展的貢獻率。
而產業聯盟在推動化纖產業持續創新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覷。同期舉行的化纖技術創新聯盟第二屆第二次理事會上,化纖聯盟理事長趙強表示:化纖聯盟是“技術創新聯盟”,重點在技術,聯盟還將在組織技術創新及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上做出更多工作。
王華平對聯盟應該發揮的作用提出建議,聯盟有聯合的意味,不應該簡單地運用已有技術,參與同質化競爭。聯盟應該肩負起整合行業內資源和跨區域整合的任務,解決從纖維到纖維的研發創新,引領行業承擔環保責任。從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考慮,關注廢料回收站分離技術,從廢舊紡織品著色、調色等技術突破,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本屆會議期間陸續舉辦了9場專題論壇,包括:法國紡織業界投資合作交流會、紡織化纖的檢測與標準、纖維領域的先進技術、綠色制造與智能制造、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發展論壇等。同時,我國化纖循環利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的問題同樣引起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