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菊
摘 要:農村教師作為農村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需要具備一定的課程開發能力。但是,目前部分農村教師缺乏課程開發能力,就以培訓效果來看,并不理想。因此,為改善培訓效果,本文從校內教師自身、校際教師之間、教師與專家學者、教師與遠程網絡、教師與師范院校幾個方面加以論述,以期提高農村教師校本課程開發能力,進而提高農村校本課程開發質量。
關鍵詞:校本課程開發;農村教師;培訓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5C-0011-02
英國課程理論家斯滕豪斯曾說:“課程研究與開發應該屬于教師,只有這樣才能使課程在實踐中得以很好實施。”由此可見,教師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教師課程開發能力欠缺與農村各種基礎性條件缺乏,是農村校本課程開發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而要改變農村校本課程開發不佳的現狀,就要加強對農村教師校本課程開發的培訓。因此,本文分別對農村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培訓的現狀以及培訓途徑進行論述。
一、農村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培訓的現狀
農村教育受各種基礎性條件不足的影響,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教師接受校本課程開發培訓的難度比較大。超過一半的農村教師沒有參加過任何關于校本課程開發的培訓,只有不足一半的農村教師參加過培訓。由此可知,參與校本課程開發培訓的農村教師并不多。這是因為在素質教育陰影下,學校依然以考試成績作為教師的唯一評價標準,校本課程開發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使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等各個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農村師資短缺,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教學壓力大,沒時間參加培訓。另外,農村學校辦學資金不足,教師參加培訓費用較高,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因擔負不起培訓費用而使教師失去參加培訓的機會,這也是農村教師參加校本課程開發人數少的重要原因。
對參加過校本課程開發培訓的農村教師而言,這些教師認為校本課程開發培訓方式單調,大多是演講式,內容以理論為主,大多枯燥乏味。甚至有的教師將參加校本課程開發的培訓僅僅看作是一種形式,將培訓作為任務來完成,不關注培訓內容。這種培訓機會少、培訓效果不佳的現狀,讓我們更加擔心農村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因此,我們急需提高農村教師校本課程開發的培訓數量與質量。
二、農村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培訓的途徑
(一)加強校內教師的自我培訓,增強教師合作意識
教師自我培訓是以教師所在學校為基地,由學校組織、主導的以實現學校戰略目標為目的,以教學科研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形式。在農村教育中,雖然教師素質不高,但農村教師也具有優勢。首先,農村教師長期生活在農村,扎根農村教育,積累了豐富的鄉土文化知識,便于收集校本課程開發所需資料,這是年齡較大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優勢;年輕教師學歷相對較高,接受過系統的課程理論知識,但是相對來說缺乏鄉土文化知識。學校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年齡階段教師的優勢,組織本校有經驗的教師對缺乏經驗的教師進行集中培訓,或者以校內教師之間同伴指導的方式進行培訓,實現優勢互補,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這種校內教師的自我培訓,不但能解決教師外出培訓所需費用的問題,而且能解決教師因教學時間長,沒有足夠時間參加校外培訓的問題。
(二)加強校際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
1.加強城鄉校際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
城市學校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良好的教師素質,在校本課程開發路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雖然農村與城市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但在課程開發過程中也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農村學??梢越梃b城市學校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積累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幫助農村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路上少走彎路,實現以城帶鄉,建立城鄉幫扶關系。城市學校可以派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指導,直接指導農村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同時,也可以讓農村教師進入城市學校學習觀摩。這樣農村教師既可以學習課程開發理論知識又能借鑒實踐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
2.加強地域內校際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
同一地域內的文化、教育資源、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存在共性,這是教師共同開發校本課程的基礎。同一地域內的學??梢砸阅承橹行?,以骨干教師為帶頭人,其他學校教師共同參與,定期進行討論交流。比如學校之間可以共同開發校本課程。課程開發能力比較薄弱的學校也可以借鑒使用其他優秀學校已開發的校本課程。這種以某校為中心的地域內校際教師之間的交流既能減輕教師課程開發的壓力又能提高校本課程開發質量,打破了校際之間的封閉狀態,實現了校際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及資源共享。
(三)邀請專家學者進校培訓
邀請專家學者進校指導校本課程開發對農村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途徑。專家學者不僅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能力,而且具有豐富的課程開發經驗。首先,專家學者對農村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理論知識的培訓,與農村教師進行面對面交流,解除農村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存在的疑慮。其次,專家學者可以結合當地經濟發展需求、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現有教育資源,對校本課程開發主題的設計、實施、評價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切實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科學性。同時,專家學者對農村學校已經開發的校本課程進行評價,使農村教師了解已開發的校本課程中存在的不足與優勢,并積極改進不足,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四)利用遠程網絡進行培訓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各地陸續實施,為農村教育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在農村教育中,教師教學課時多,關于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知識技能存在差異,利用遠程網絡對農村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培訓,使農村教師以靈活的時間接受課程理論知識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課程理論知識,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培訓內容與培訓時間。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的任何疑問可向專家學者或其他教師在線交流。例如:什么是校本課程,如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資料收集、實施、評價等問題,農村教師可以通過專家學者或其他教師的解答來解決。同時,教師可以通過遠程視頻學習,觀摩其他優秀校本課程的開發,更加直觀地體驗校本課程開發的流程。這種培訓兼顧了農村教師之間的個體差異,解決了農村教師的工學矛盾。
(五)通過置換脫產研修進行培訓
置換脫產研修是指師范院校的師范生在教學實習期間派去農村中小學校完全承擔教師的職能,暫時頂替中小學教師的崗位,將原任課教師置換到師范院校進行免費脫產培訓的一種教師職后培訓模式。整個培訓以理論探討為基礎,以現實問題為中心,以經典案例為載體,以跟崗研修為平臺,凸顯加強參訓教師的實踐教育教學反思與總結環節。師范院校根據農村教師實際需求及現有水平,開展培訓工作。首先,以校本課程開發理論的探討為基礎,師范院校對農村教師集中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理論培訓,農村教師對課程開發理論進行梳理、討論。其次,以農村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中心,以校本課程開發案例為載體,解決教師在課程開發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或可能遇到的問題,讓教師切實感受到自己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主體性。最后,教師對培訓的內容進行反思總結,將培訓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理念,并應用到實踐中去。這種培訓方式既解決了農村教師外出培訓經費不足、師資短缺的問題,又解決了高校畢業生的實習問題。
農村教師作為農村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對農村教師校本課程開發的培訓是提高農村教育質量,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因素。而為了提高農村校本課程開發質量,提高農村教師校本課程開發能力,不同學校應依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開發出適合本校學生發展、本地區發展的校本課程,進而從總體上提升農村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柏華.教師教材觀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2]盧娜.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農村小學為例[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3]盧娜.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農村小學為例[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韓鵬.論高職院校教師自我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 教育與職業,2009,(44).
[5]高麗.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困境與對策[J].大學教育科學,2008,(76).
[6]劉延金,楊立升.置換脫產研修:農村教師職后培訓的新視角[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