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居平河南省南陽市中醫院骨三科,河南南陽 473000
中西醫結合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觀察
馮居平
河南省南陽市中醫院骨三科,河南南陽 473000
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擇9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均給予傳統手術治療,實驗組增加了中藥內服與熏蒸治療。 結果 治療一年后,實驗組的總有效率(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82.22%),實驗組膝關節功能評分的優良率(77.78%)明顯高于對照組(51.11%),實驗組不良反應率(4.44%)明顯低于對照組(15.56%),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
中醫;西醫;脛骨平臺骨折
脛骨平臺骨折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關節內骨科疾病,如果臨床上未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誘發膝關節內外翻或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對膝關節生理功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1]。臨床上對于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一般給予傳統手術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理想,我院骨三科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療效滿意,現整理相關資料,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9例。納入標準:滿足腔骨平臺骨折診斷標準;年齡20~85歲;無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肺部疾患等病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5例。醫院與所有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并報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2~85歲,平均(46.8±3.5)歲,病程在4~15d,平均病程為(7.6±0.8)d,其中有15例合并半月板損傷、12例合并交叉韌帶損傷、18例合并側副韌帶損傷;實驗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3~84歲,平均(46.1±3.2)歲,病程5~16d,平均(7.5±0.7)d,其中有14例合并交叉韌帶損傷、15例合并側副韌帶損傷、16例合并半月板損傷。兩組年齡、性別、病程、以及合并癥狀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45例均進行傳統手術治療。一般VI型骨折,選用梯形加壓鋼板固定處理;V型骨折,選用內側抗滑鋼板固定處理;Ⅳ骨折,多用螺釘或螺栓固定骨折部位,骨折兩端行鑿孔處理,成功復位后股骨松質骨內注入空腔植骨。術后還需要為患者提供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及負壓引流處理。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又給予了中藥內服與熏蒸治療。前期提供活血祛痕接骨湯。主要成分包括:赤芍10g、川芎6g、當歸9g、桃仁6g、田七5g、車前草15g、地龍10g、山甲粉8g、僵蠶10g、生積殼6g、大黃6g、生甘草6g。水煎服1次/d。中期(傷后16d至拆除石膏前)提供新傷續斷湯治療。主要成分包括:丹參6g、元胡6g、桃仁6g、桑枝12g、當歸尾12g、蘇木10g、骨碎補12g、繼斷10g、澤蘭6g、土元6g、乳沒各3g,水煎服1次/d。后期(拆除石膏后)提供海桐皮湯熏洗。主要成分包括:海桐皮12g、紅花10g、透骨草15g、艾葉15g、伸筋草15g、五加皮12g、牛膝10g、秦蕪12g、巍術12g、三棱12g、木瓜10g、蘇木10g、桂枝10g、防風10g。每天2次熏洗,每次取水煎液200mL,每次熏洗30min。
1.3評估療效
(1)治療一年后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分。評分標準分為4個等級[2],分別是優、良、中、差。在Hohl-Luck膝關節功能評價時主要是對膝關節的伸直滯缺、活動度、內外翻不穩定、步行距離、疼痛等指標進行評價。優:伸直滯缺為0°、活動度≥120°、內外翻不穩定<5°、步行距離≥3000米,無疼痛;良:伸直滯缺>0°、活動度<90°、內外翻不穩定>5°、步行距離<1000米。活動時有輕微疼痛;中:伸直滯缺≥10°、活動度<75°、內外翻不穩定>5°、步行距離<100米,活動過程中或者休息時間歇疼痛;差:所有指標都比“中”差。(2)臨床療效[3]。痊愈:患肢無壓痛感,生理功能恢復正常,影像學檢查發現骨折部位對位滿意;好轉:患肢關節面塌陷<2mm,膝關節活動局部受限,并有疼痛感,影像學檢查發現骨折部位對位良好;無效:膝關節無法正常活動,關節面塌陷>2mm有劇烈疼痛感,影像學檢查發現骨折部位對位較差。總有效率=(痊愈+好轉)/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分析運用SPSS13.5軟件進行,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一年后,比較兩組治療情況,實驗組痊愈28例,好轉16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97.78%;對照組痊愈18例,好轉19例,無效8例,治療總有效率82.22%。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χ2=6.153,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2.2兩組Hohl-Luck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一年后,實驗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優良率為77.78%,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優良率為51.11%,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736,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ohl-Luck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過程中,實驗組中有2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1例出現關節僵硬、1例并發創傷性關節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4%;而對照組中有7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3例創傷性關節炎、2例關節僵硬、1例下肢深靜脈血栓、1例關節不穩定,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56%。實驗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χ2=7.362,P<0.05)。兩組患者均給予針對性處理后,不良反應消失。
隨著社會的發展,脛骨平臺骨折的發生率不斷增加,主要誘發因素為工傷事故、交通事故等。脛骨平臺是膝關節中重要的負荷結構,如果該部位發生骨折,將會導致內、外平臺受力失衡,從而誘發骨關節改變[4-5]。同時,脛骨平臺內外側還包括了內、外側副韌帶,交叉韌帶附著其上,脛骨粗隆位居中央部位,脛骨平臺一旦發生骨折,將會損傷韌帶和半月板,嚴重影響膝關節的活動功能。脛骨平臺骨折會誘發膝關節活動障礙、腫脹疼痛,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如果脛骨平臺骨折無法得到有效治療,還會伴隨有韌帶、關節半月板等軟組織損傷[6]。臨床上,一般會根據脛骨平臺骨折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案。對于脛骨平臺骨折程度不是十分嚴重的患者,多采用非手術療法進行治療[7]。如果脛骨平臺骨折所造成的關節面塌陷>2 mm,并存在膝關節韌帶損傷,此時需要為其提供手術治療。常用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也常常配合中藥外洗治療[8],可有效改善患者關節功能,加快愈合速度,縮短住院時間。手術多經內側入路[9],便于操作。而后內側倒L入路與前外側或前正中聯合入路能較好地顯露骨折,可直視下復位,固定可靠,并能有效減少軟組織并發癥[10],有利于患者進行早期膝關節伸屈功能鍛煉,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11]。張氏采用關節囊外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12],也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而微創經皮鋼板固定術則可顯著減少二次損傷[13],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術后還需要為患者提供系統的康復護理。因為科學、合理的術后系統性功能康復治療,不僅可以降低脛骨平臺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而且還能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復,患者術后恢復期短、愈合快,提高其治療效果,并能明顯提高患者的回訪率[14],有利于預后。但是手術治療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身體傷害,術后處理不好很容易誘發并發癥,加劇患者病情的惡化,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其顯著優勢。傳統手術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中藥口服及熏蒸治療,安全有效[15]。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中藥配合治療,明顯加速了膝關節功能的恢復[16],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7]。中西醫結合療法在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康復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18]。
為確保患者病情的順利康復,我院嘗試為患者提供中西醫結合治療,前期給予活血祛痕接骨湯治療,中期給予新傷續斷湯治療,后期給予海桐皮湯熏洗。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僅有效改善了患者膝關節功能,還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明顯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1] 朱寶發,豐小勇,談斐.中西醫結合在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康復治療中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6(22):108-109.
[2] 沈明球.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D].新疆醫科大學,2010.
[3] 趙承歡,唐林.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67-68.
[4] 劉嵐,尹倩,洪世順,等.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1):2002-2004.
[5] 白克文,周雪峰,彭軍,等.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固定分期治療SchatzkerⅥ型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4): 34-37.
[6] 曾玲,陳曉虹,蔡海顔.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對鎖定鋼板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13,5(2):111-112.
[7] 律國強.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6):80-81.
[8] 王永慶.解剖鋼板內固定配合中藥外洗治療脛骨平臺骨折42例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5):179.
[9] 馮世斌.經內側入路治療脛骨平臺后內側骨折的手術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2(2):27-28.
[10] 王保華,何學藝,張宇.后內側倒L聯合入路治療脛骨平臺復雜后柱骨折中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5):47-48.
[11] 劉建民.后側入路手術治療脛骨平臺后柱骨折臨床觀察[J].山東醫藥,2016,56(8):61-62.
[12] 張阿雷.關節囊外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J].中醫正骨,2016,29(1):54-55.
[13] 吳琪.微創經皮與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4):109.
[14] 張林.系統功能康復治療在脛骨平臺骨折內固定術后患者康復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6,6(2):197-199,215.
[15] 黃劍.中西醫結合治療46例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回顧性分析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5,8(5):86-88.
[16] 吳紅光.脛骨平臺骨折的中西醫結合治療[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12):2275-2277.
[17] 歐志峰.中西醫結合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6):65-66.
[18] 彭蘇琦,鐘波濤,李皓莘.中西醫結合療法在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康復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5,15(7):26-28.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FENG Jupi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Ward Ⅲ,Nanyang TCM Hospital,Nanyang 473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ll the patients
conventional surgeri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oral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s combined with fumigation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one year’s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97.7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2.22%),the excellent rate of knee joint function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77.7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51.11%),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44%)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5.56%),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CM;Western medicine;Tibial plateau fracture
R687.3
B
2095-0616(2016)17-53-03
(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