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雪峰
磁性附著體應用于口腔修復中的臨床價值評價
焦雪峰
目的 對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方法 從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磁性附著體修復治療的患者中隨機抽取4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調查研究,評價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方面的臨床價值。結果 44例行口腔修復的患者在進行磁性附著體粘固后無論是粘固后1周、2周,還是粘固后3周患者的固定力改善情況以及咀嚼率均優于治療前,粘固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44例行磁性附著體口腔修復患者粘固3周后語言功能、舒適度及美觀度滿意度評分分別為(4.98±0.68)分、(4.89±0.48)分、(4.81±1.00)分,優于粘固前評分,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需進行口腔修復的患者行磁性附著體粘固臨床效果顯著、患者滿意度高且清潔美觀。
口腔修復;滿意度;磁性附著體;咀嚼率;固定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與飲食習慣較之以往也大不相同,加之我國老齡化人口加劇等因素,均使得我國牙缺失、牙缺損患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牙缺損不僅受到患者日常飲食、作息等因素的影響,而且同其心理狀態以及牙周疾病等密切相關。磁性附著體作為一種新型口腔修復技術,以其高咀嚼率、高穩固性以及摘帶便捷、美觀等特點,一經應用于臨床便為廣大醫患所青睞[1]。本文就44例在我院口腔科接受磁性附著體口腔修復的患者進行探究,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從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磁性附著體修復治療的患者中隨機抽取4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調查研究。其男性、女性各有28例、16例。且年齡均在50歲以上,最小為52歲,最大為76歲,平均(62.8±3.4)歲。所有行口腔修復的患者病程均在0.5年以上,最長達2.5年,平均病程(1.07±0.35)年。納入標準:(1)所有行口腔修復患者均有過修復體固位經歷;(2)每位患者單側頜處至少存在1顆健康牙齒,即牙根長≥7 mm,且松動力度不超過1°;(3)所有患者均無嚴重的合并基礎性疾病。
1.2方法
首先,對所有進行磁性附著體口腔修復的患者于修復前1~3周內行根管治療,在確保患者患牙及牙周均無炎癥后,隨即進行磁性附著體口腔修復治療。即根據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于修復前14 d對其病灶部位的根面處進行磨平齊齦處理,并將中心處磨合成凹面,但應在密合處保持一定間隙,進而使得患者修復部位頸緣處呈肩臺形。同時,在行磁性附著體口腔修復時要防止基牙旋轉,一般采取于患者口腔插入根管的一側預留小溝,并保留適當的空間作為封閉區域。在預留封閉區域后,隨即進行根帽制作,首先,將預制銜鐵放入根帽中,銜鐵的放置應處于較低位置進而使得銜鐵能夠同患者患牙處頜面平行,而后取貴金屬合金材料對銜鐵與根帽進行澆鑄處理。根帽制作完成后隨即進行試戴操作,一般在試戴成功后,對其進行微調,應保證根帽同患者基牙對齊,并保證根帽內銜鐵同磁性固位體一齊。而后進行患牙處常規檢查,以確保其具有一定吻合度。檢查完畢后立即取出模板進行各自的義齒制作。義齒的制作應兼顧義齒的舒適度與美觀度,并在患者試戴15 d左右且確定其穩定性后方進行磁性固位體同義齒面的粘固處理,粘固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義齒面同磁性固位體間的粘固間隙(一般以0.1 mm為宜),并應于其對應的基托舌一側將排溢道留出,以確保無用材料能夠及時溢出。44例口腔修復患者在進行磁性附著體固位后均進行跟蹤隨訪,并對每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
1.3觀察指標
對44例行磁性附著體口腔修復患者修復后的修復體咀嚼率與固定力進行檢測分析。即分別取患者粘固前與粘固后1、2、3周四個節點對每位患者的咀嚼率及固定力測定。其中,咀嚼率采取吸光度法,而固定力則取固定力測定儀進行直接測量。此外,還需對每位患者粘固后臨床滿意度進行調查分析,滿意度表以語言功能、義齒舒適度以及義齒美觀度三項為主。每一項滿分均為2分,0分、1分、2分別代表不滿意、滿意與非常滿意[2-3]。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粘固前后咀嚼率、固定力比較
44例口腔修復患者粘固前,患者的咀嚼率及固定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別于粘固1周、2周及3周后檢測發現,粘固后3次檢測的咀嚼率及固定力均優于粘固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粘固后各檢測節點的咀嚼率、固定力相比,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修復前后滿意度對比
44例行磁性附著體口腔修復患者粘固前語言功能、舒適度及美觀度滿意度評分分別為(3.11±0.57)分、(3.36±0.91)分、(3.04±0.69)分;三項指標滿意度均低于粘固后3周患者各項指標滿意度評分,粘固前后滿意度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磁性附著體是目前我國口腔修復中較為先進的一種修復技術,能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不僅是因為其效果較好,并且其來源豐富以及制作過程較簡便[4]。但是在口腔修復中應用磁性附著體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1)全口進行義齒覆蓋的患者一般情況下采用2~4個磁性附著體進行固定即可,若全口義齒覆蓋患者只選用一個附著體進行固定,那么只能確保加強的義齒的固定性,而不能保證全口義齒的固定性;但如采用4個以上的磁性附著體進行固定義齒,那么在取出義齒時的難度較大,因此,在臨床上口腔醫生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磁性附著體的數量[5]。(2)在修復過程中如果發現患者的基牙處承受著義齒的過分咬合力,應該調整磁性附著體以及其支持版之間的間隙,然后讓患者佩戴半個月左右的義齒,待義齒下沉后再進行磁性附著體的固定,這樣便可以減輕對基牙處的壓力以及保證每個附著體之間的間隙[6]。
本次研究過程中發現磁性附著體應用于口腔修復尤其是應用于可摘取的局部義齒中相對于其他的修復方法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因為磁性附著體不僅可以將義齒完全覆蓋,還可以借助基牙處安置銜鐵,使基牙處與磁性附著體緊密嵌合,以磁性附著體的固位更穩定,如此磁性附著體不僅得到基牙處部分的支撐作用,還可以利用磁性進行固位,三者形成了相輔相成的一體,這個修復技術對于多處缺失牙齒的患者或者基牙處可以利用的患者較為適用,而且在患者的基牙處以及牙黏膜的支撐下可以增加其治療效果。但是若患者牙根殘存較少的情況下則可以選用卡環和磁性附著體進行固位,同時適當利用殘存的牙根的支撐作用來提高修復的效果[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本次研究所選取的44例行口腔修復的患者在使用磁性附著體進行修復前,每位患者的咀嚼率、粘固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粘固后,無論是粘固1周、粘固后2周還是粘固后3周,患者的咀嚼率與固定力優于粘固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患者義齒的粘固力相對于修復前有明顯的提高,并且較為穩定,并且修復后患者的咀嚼能力相對于修復前有顯著的改善,其咀嚼能力在治療3周之內有所改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使用磁性附著體進行口腔修復其固位較為穩定,同時還可保護患者殘留的牙根,最大程度地提高咀嚼能力。此外,行磁性附著體粘固修復3周后患者語言功能、舒適度及美觀度評分分別為(4.98±0.68)分、(4.89±0.48)分、(4.81±1.00)分,優于修復前滿意度各指標評分。這主要是由于使用磁性附著體不僅可以使義齒更穩固,而且摘取戴上等各種操作均很方便,利于患者日常義齒的清潔等[8]。
綜上所述,在口腔修復中使用磁性附著體進行修復,其治療效果較佳,并且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1]樸國濱,魏寧,劉屹嵩,等.淺析磁性附著體義齒輔助牙周病治療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2):95.
[2]賀聰才.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7):100-101.
[3]譚泓.磁性附著體在84例下頜覆蓋全口義齒修復中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2):129.
[4]郭英娜,王好紅,王剛.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2):120-122.
[5]錢柏宇.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6):2991.
[6]徐開美.口腔修復中采用磁性附著體的臨床應用評價[J].當代醫學,2014,20(14):81-82.
[7]汪姸,段義峰.磁性附著體應用于口腔修復中的臨床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3(12):58-59.
[8]龔翠紅.研究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6):94.
Evaluation on Clinical Value of Magnetic Attachment in Oral Cavity Repair
JIAO Xuefe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Ningd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Ningde Fujian 352100,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agnetic attachment for oral repair.Methods There were 44 patients who come form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this research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2015.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agnetic attachment in oral cavity repair.Results The Fixed force improvement and chewing rate of 44 patients with oral repair when 1 weeks,2 weeks,3 weeks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fter adhering to the magnetic attach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Meanwhile,4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he language function,comfort and aesthetic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4.98±0.68),(4.89±0.48),(4.81±1.00),were better than the score before sticking.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gnetic attachment in oral cavity repair was significant,patients' satisfaction is high,clean and beautiful.
Oral cavity repair,Satisfaction degree,Magnetic attachment,Chewing rate,Fixed force
R783.6
A
1674-9316(2016)20-0054-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0.032
福建省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口腔科,福建 寧德 352100
表1粘固前后效果差異 ()
?
表2修復前后滿意度評分差異(,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