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艷,丁 頌,常艷紅
(1.長春師范大學工程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2.大陸汽車電子(連云港)有限公司長春分公司,吉林長春 130012)
?
應用型工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初探
周洪艷1,丁 頌1,常艷紅2
(1.長春師范大學工程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2.大陸汽車電子(連云港)有限公司長春分公司,吉林長春 130012)
教學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促使學生成為與企業實際生產相接軌的高級技術型人才。在應用型工科專業教學改革中,國內各高校已然開始重視實踐操作在教學大綱中所占的比例。本文針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方向,旨在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為應用型工科專業發展做好基礎性服務。
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用型;工科專業;教學改革
工科應用型專業人才是近幾年及未來一個時期內急需的人才,這是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也是經濟結構轉變和升級的客觀要求[1]。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屬于“使用工具”型工程教育課程,其教學內容存在于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之中[2]。課程設置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具備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精熟辦公軟件的應用,掌握信息化技術,能夠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筆者針對大學工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方向進行討論,以期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滿足應用型工科專業建設需要。
1.1 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薄弱
大學生是高考大軍中的勝利者,他們是在語數英公式化考試模式下打造出來的,總體缺乏實踐操作能力?,F代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對于剛剛踏入高校的學子們來說,只是生活中計算機“擁有”的普及,而并不是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的普及,這凸顯了高校學生計算機基礎薄弱的教學現狀。
1.2 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積極
學生高考后選擇了不同的專業,確定了大學四年的學習目標及未來研究方向。專業的不同,決定了學生對待計算機課程的態度各異。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待它是“小意思”,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待它是“沒意思”,總體缺乏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學習的積極性。
1.3 教學的實訓內容陳舊
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實訓只是為了知識的掌握而設計。計算機世界千變萬化,實訓內容多年來卻一成不變,存在不實用、不創新的弊端。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沒有興趣,造成了實訓內容與學生需求脫節。
大學生計算機能力普及要從學習計算機課程抓起。學生具備操作計算機嫻熟的能力,較容易與專業需求接軌。本文以計算機實際教學幾個部分為例,探討相應教學的改革方向。
學生通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不但要有扎實的實踐操作能力,還需具有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和信息化處理能力。學生修完計算機基礎課程后有沒有達到課程目標,在日后的專業課學習中能否快速掌握相應的計算機專業軟件等問題,值得進一步關注。例如,機械專業學生在修完現代工程圖學課程后,裝配圖在紙上畫得很好,有的學生甚至突顯出機械專業的較高悟性,但他們在修AutoCAD實踐操作課程時卻無法駕馭AutoCAD軟件,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學生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的欠缺。
2.1 提高學生基本操作技能
計算機基礎操作包括鍵盤、鼠標、操作系統、軟件等操作。以Photoshop專業軟件實踐課程為例,軟件操作常需要快捷鍵配合,這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鍵盤、鼠標、軟件的操作。在利用Photoshop軟件制作玉鐲效果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完成慢的原因在于他們不能靈活地錄入Ctrl+T+Shift+Alt四鍵組合,手指配合不夠靈活,并且對軟件菜單的應用不夠熟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
2.2 引入多元化軟件
計算機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基礎、Windows操作系統、Word軟件、Excel軟件、PowerPoint軟件、計算機網絡和Internet應用、常用工具軟件、程序設計基礎等。以計算機網絡教學為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向學生講授IP地址、局域網、交換機、路由器、拓撲結構、網線等理論知識,課堂教學比較枯燥;而如果讓學生親手搭建自己上課機房的網絡互聯環境,那么他們會比較容易地接受這些知識。目前,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由于現實條件可能無法實現網絡實操環境,引入一款Packet Tracer網絡模擬環境軟件,則可以用來觀察網絡實時運行情況(圖1)。引入多元化的仿真軟件,能夠開拓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探索欲。

圖1 靜態路由配置
2.3 運用案例教學
計算機基礎實訓內容包括Windows操作系統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等軟件內容。實訓內容設置從實用性出發,旨在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筆者曾做過“請柬制作”實訓案例,在實訓設計過程中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以市場上所賣的真實請柬作為具體案例,讓學生使用Word軟件設計制作一份本校邀請函。這樣的實訓教學內容豐滿又實用,實現了學校實訓與生產的對接,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1 考核方式方面,要求學生的操作速度
在對學生實訓任務考核的過程中,要進行“操作快”的量化考核和評價,定期布置小任務并記錄成績,及時公布成績較好者名單,有效地提高學生自覺向“操作快”方向發展的緊迫感和積極性,形成學生自覺主動參與“操作快”培養的良好氛圍。
3.2 教師隊伍方面,制定雙師型標準
教師自身動手實踐能力的不足,會造成學校在教學內容上偏重系統理論傳授的現狀,使專業課的實驗、實訓環節很難得到有效的開展。畢業生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應用型教育的優勢得不到發揮,這也是大部分應用型大學、高職院校所面臨的現狀[3]。雙師型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能力,還要具備企業工程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能夠針對不同專業需求引入相應軟件,在計算機常用工具軟件教學章節進行知識的拓展。例如,在進行單片機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展示簡單流水燈效果,讓學生結合Keil C51和Proteus仿真軟件來完成任務(圖2)。通過在仿真軟件上的運行,使學生體會到編程軟件的作用,靈活結合兩款軟件制作出流水燈仿真電路圖(圖3),這對以后專業課的學習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圖2 1s延遲流水燈代碼

圖3 流水燈仿真電路圖
3.3 實訓內容方面,突出實用特點
在實訓內容設置上應講求實用性,針對不同章節設計實用性強的實訓案例。例如,針對大四年級學生寫畢業論文的情況,在課堂實訓中可讓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編排的學習。另外,教師可動員全體學生積極尋找與教材各章節息息相關的生產生活實例,分小組完成相應實訓內容的采集、設計與制作,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3.4 學生方面,突破傳統教學手段
目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整體比較薄弱,其操作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應用型工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采用微課、在線視頻、屏幕錄制等信息化手段,以及舉辦Office技能大賽等,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在課堂教學中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拼搏,人人創新”的良好氛圍。
[1]陳紅兒,陳慶星.師范院校發展應用型工科專業的策略分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8(2):33-35.
[2]牟連佳,梁皎,李丕顯,等.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5(1):94-98.
[3]康艷.應用型大學“雙師型”教師培養問題的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86-87.
2016-06-03
周洪艷(1980- ),女,講師,從事計算機與電工電子技術研究。
G642
A
2095-7602(2016)10-01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