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敘述了陜西省能源產業的現狀,分析了陜西省能源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挑戰,結合當前能源產業發展的趨勢以及陜西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的有利條件,提出了加快發展陜西省綠色能源產業的對策措施:利用綠色能源開發,推動貧困地區脫貧;鼓勵社會資本積極投入綠色能源產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掃清體制機制障礙;主動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
【關鍵詞】 陜西省;綠色能源產業;對策
能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血液”,在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過程中,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能源的生產和消費規模達到了空前水平。大量化石能源的過度使用產生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導致了全球變暖,加劇了空氣質量的惡化。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規模,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地球環境已經成為當前的迫切需求和世界各國的共識。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綠色能源產業發展迅速。綠色能源產業是指以綠色能源的開發利用為主的產業,它的發展有助于優化能源供應結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因此各個地區競相發展。本文針對當前陜西省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結合全國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趨勢,運用比較分析法,研究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陜西省如何快速發展綠色能源產業,以期為陜西省能源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一、陜西省能源產業的現狀
陜西省是我國能源資源富集的省份,是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地質調查資料顯示,陜西省有煤炭資源儲量1700億噸,保有資源量居全國第三;石油可采儲量23046萬噸,居全國第六位,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5752.82億m3,居全國第三位。[1]陜西省能源資源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陜北的延安和榆林兩市,煤炭資源的分布相對較廣,絕大部分分布在延安、榆林以及關中的渭北地區,在陜南有零星分布。
豐富的能源資源賦存為陜西省能源產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優越條件。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為主的陜西省能源產業取得了巨大進步,能源生產量由2001年的3034.34萬噸標準煤增長到2014年的46981.65萬噸標準煤,年均增速12.74%。[2]能源產業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同期GDP增速。能源產業結構反映了能源產業內部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長期以來煤炭產量占陜西省能源生產總量的75%以上,在能源生產結構中占有絕對主導地位;石油產量比重受資源儲量約束,有小幅下滑;天然氣的生產量大幅上升。能源產業的發展對陜西省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十分顯著,能源產業投資每增加1%,可使陜西省GDP增長率提高0.43%。[3]
二、陜西省能源產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1、能源生產結構不合理,化石能源比重過高
按照能源使用后是否產生溫室氣體和環境污染,可以將自然界的能源分為化石能源和綠色能源兩大類。煤炭,石油、天然氣是經過漫長地質年代形成的化石能源,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CO2、SO2、NOX、粉塵等環境污染物;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是可再生的綠色能源,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污染物。陜西省化石能源富集,開采條件優越,在市場需求驅動下,大量資金投向了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生產。統計數據表明,多年來化石能源占陜西省能源總產量的97%以上,受化石能源的市場份額抵壓,水電、光伏、風電等綠色能源比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水平低,競爭力差
綠色能源產業是當前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是實施低碳經濟的重要手段。綠色能源產業對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經濟水平的要求很高,落后地區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會受到很多制約。陜西省經濟不發達,工業化水平低,企業市場前瞻意識不強,加上化石能源儲量豐富,因此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的動力不強。無論是光伏、風電、地熱等典型綠色能源的裝機容量、開發規模,還是綠色能源設備制造,陜西省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十分明顯。
3、政府支持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力度不足
綠色能源相比傳統化石能源的最明顯缺點就是單位能源的生產成本較高。因此在傳統能源與綠色能源并存的時代,綠色能源產業要想得到發展,必須有政府的政策和經濟上的支持。目前,陜西省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是深化傳統化石能源產業改造,提高陜北煤化工產業競爭力,綠色能源產業還不是政府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政府支持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稅收減免、財政補貼、市場準入等政策力度還不足以推動綠色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陜西省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的有利條件
1、經濟增長放緩,為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擴大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往經濟發展依賴的旺盛需求和成本優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2012年以后經濟增速開始下滑,產能過剩日益凸顯,經濟發展開始進入新常態。經濟新常態最直觀的變化是經濟增速進入換擋期,增長動力發生轉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是經濟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受經濟增速減緩的影響,能源需求增長疲軟,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的市場價格大幅下降,生產受到了抑制。這為國家調整能源生產結構,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2、國家新的能源政策為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爭取了市場空間
為了保證國家的能源供應安全,提高能源產業的競爭力,順應世界能源產業發展的趨勢,實現我國節能減排的國際承諾,國家“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中國能源結構要進一步優化,要將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降低到58%以下,而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則提高到15%以上。國家能源發展規劃為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壓縮煤炭能源比重后所騰出的市場空間也為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
3、豐富的資源賦存為綠色能源開發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有無豐富、穩定的資源賦存是決定綠色能源能否開發的物質前提。陜北的延安、榆林地廣人稀,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且穩定,十分適合光伏發電和風電的發展;關中地區的咸陽、西安、渭南、寶雞都有豐富的地熱能,可以利用地熱能解決城市冬季供暖。陜南地區太陽能豐富,可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
四、加快陜西省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1、利用綠色能源開發,推動貧困地區脫貧
陜西省是貧困人口集中區,扶貧工作任務艱巨。在國家加快推進精準扶貧的大環境下,可以將產業扶貧和推廣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結合起來。陜南、陜北邊遠貧困地區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在這些地方可以向農戶推廣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政府免費提供他們發電設施,貧困家庭通過向電網提供綠色電力獲得經濟收益。
2、鼓勵社會資本積極投入綠色能源產業
作為一種新興產業,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傳統的投融資方式,很難滿足需要。解決資金瓶頸就成了綠色能源產業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當前,社會上有大量閑散資金,可以大膽利用ppp、眾籌等現代融資模式將社會資本引入到陜西省的綠色能源產業。社會資本的進入會對陜西省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產生多方面積極影響。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掃清體制機制障礙
綠色能源產業項目具有投資成本高、回收期長的特點,與化石能源相比不具有成本優勢,因此政府的扶持至關重要。政府可以在項目審批、土地使用、財政補貼等方面對綠色能源產業進行支持,鼓勵社會對綠色能源產業投資。對制約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如禁止綠色能源上網銷售、限制行業準入等。
4、主動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
綠色經濟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陜西省應當主動調整產業結構,改變經濟中化石能源產業比重過大的局面。一方面在能源生產上加快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的開發,建設新的能源基地,形成新的清潔能源供應渠道;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生產裝備制造業,提高地區經濟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耿志成.陜西省能源發展現狀及未來預測[J].陜西煤炭,2003(02)4-7.
[2] 陜西省統計局.2014年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3] 趙京,單嘉琦.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陜西省能源結構優化政策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5.36(3)271-274.
【作者簡介】
王建興(1976-)男,陜西漢中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土地資源管理的教學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