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 要】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是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客觀需要,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途徑主要是:采用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方式,借助生活化的教學設計形式,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選擇更為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生活化的應用性等。
【關鍵詞】 新課標;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必要性;優勢;途徑
一切的知識都是從實際生活而來,而知識的總結和提煉正是在日常的社會實踐中才得以實現。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當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是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生活之中,而非僅僅掌握書本中的理論和知識。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將數學教材中的理論和知識與其在現實生活實際之中的運用緊密合理的結合,找到有效的途徑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線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采用了多種形式、辦法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多媒體、慕課、微課等一些等現代的、靈活的教學手段合理的綜合使用,積極探尋有效的學習方式,有效的培養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力。
1、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客觀要求
當前隨著社會發展、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高速的發展,人才需求模式也隨之不斷調整改變,社會各個方面的競爭壓力也在增大,這也就對當前的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社會更需要的是兼具創新與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教育也據此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創新與實踐能力。
2、學科自身發展必然要求
數學屬于基礎性的學科,是從日常實際生活中發展而來當然也要為日常實際生活服務。而且當前的數學理論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更加深入和實用。同時各個行業對數學理論的依賴程度也日益增強,人們也都更加重視自己的數學素養,因此數學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3、學生身心成長的需要
學生由于身體和心理發育的特征在小學階段感性的思維相對活躍,比較易于接受一些直觀的新奇的事物,可卻不太好接受較為抽象的數學定理、數學概念及數學規律。可是數學課程的學科正是具有抽象性這一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尤其需要教師要把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能夠轉化成為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感性認知,創造建設富有生活性的教學情境,導入實際生活中的現實案例來進行數學知識的講授,這樣才能使學生實現知識的理解和深化,最終能夠掌握、運用。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優勢
教師若能將復雜的數學理論知識與小學生日常生活環境有機結合,把生活化的主旨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不無裨益。
1、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只有老師所講的內容能夠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才能讓他們積極融入課堂教學環境,進而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對于小學生而言,單一模式的學習效率較差,即便他們能盡力在課堂上認真聽老講,但對于知識的理解運用效果也不佳。教學和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興趣一樣的,只有引發了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才會自發的想去了解知識。
2、有利于小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小學生對抽象的知識點大多只是課堂的短暫記憶,若沒有深入的理解,經過一段時間,他們可能會逐漸淡忘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對于知識點不能徹底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將自身的實際生活經驗講解給學生,引導學生能夠把抽象的知識點與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況聯系起來,以此來加深學生的認知與理解,夯實了這樣的基礎,才能達到讓學生運用課堂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目的。
3、有利于貼合新課程標準
傳統的教育是以接受知識為目標,以考試分數為目的,忽視關注實際生活,喪失了學習的真正意義,因此新課程標準提出了 “教育要回歸生活”。而“教育生活化”的主旨也飽含了教育主管部門對全體一線教師的殷切期望,同時完全符合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夠更有效地培育建設和諧社會的人才。
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現途徑
若要更好的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來實施。
1、采用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方式
教師如果想要創造和建設一個好的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導入方式一定要有情趣,能夠成功激起學生對于本堂內容的興趣,同時在導入時設計的問題必須符合學生當前對于知識和事物的的認知程度和生活經驗。一方面讓學生覺得問題的情境較為熟悉,另一方面問題又有一些更深層次的考慮有一定挑戰。在創造設計教學情境的時候能夠充分合理的使用生活中的實際物體、案例以及結合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概念表述得更為具體易懂。
2、借助生活化的教學設計形式
新課程非常注重把教學內容生活情景化,每一節的教學內容幾乎都配有相應的情景主題圖,該圖的內容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和實時的知識體系相關性極高,使學生覺得在課堂上學習數學知識就和在實際生活中碰到了能夠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的數學問題相似。課堂的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最重要的過程,因此新課程在教學設計時能夠在重難點處建造形象生動的主題、教授語言生動活潑易于讓學生理解和產生共鳴,由此加深學生的認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
3、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
教師能夠把新課程標準和生活實際合理的結合起來,針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組織,調整、加工,更加合理的利用教材,同時把數學的知識合理的切入生活,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數學和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體會到數學規律都是從日常的生活經驗中總結升華而來,由此引發和保持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當前的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意識越來越強,因此數學課堂教學的手段也應該逐漸加強自主化的特性。
4、選擇更為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教師能夠把不同章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和學生當前的實際生活經驗和認知程度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營造出相對輕快愉悅的教學氛圍和課堂環境,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自己思索,相互交流,善于合作的學習形式,使學生有意愿闡述自己的想法,能夠自發的尋求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5、提高數學生活化的應用性
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數學知識的學習目的是為了用這些知識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因此在每次新的數學知識教授完成后,如果教師能貼合教學內容合理的設計出與實際生活貼合度較高一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題目,提高學生能夠使用課本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能夠讓學生在碰到和解決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時能夠自發的想到利用數學思想來考慮和解決。
小學的數學教學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夯實了才能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更深的數學知識和理論。新課程改革在不斷的深入,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精髓也會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接受和實施,但這需要全體一線數學教師的共同努力和不懈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張有禎.立足實際生活,用活數學教材——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點滴實踐[J].才智,2015(03)22.
[2] 馬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2)143-144.
[3] 李滿倉.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02)4-6.
[4] 葉亞軍,周虹,彭志敏.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文學界(理論版),2012(10)395+397.
[5] 齊紅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學周刊,2014(02)152.
【作者簡介】
白 雪(1990-)女,陜西西安人,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教師,二級職稱,從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