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鏢?李曼曼

【摘 要】 本文以貴州省旅游業為例,分析PPP模式運用于貴州旅游業的優點,并在此基礎上探索PPP模式下貴州旅游業機制設計和關鍵問題:做好配套設施建設;建立PPP旅游業項目庫;健全項目監管制度,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給予政策優惠;注意將旅游業和扶貧結合起來。
【關鍵詞】 PPP模式;貴州;旅游業;機制設計
一、引言
貴州是我國旅游地類型豐富、全國旅游資源富集的省份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聞名的歷史遺跡、濃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國酒文化、適宜的氣候條件。但由于貴州省在旅游業的財政投入不足,造成貴州旅游資源與旅游地位的不匹配,它是旅游資源大省,卻不是旅游業大省。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通過簽訂合同,通過成立特殊項目載體(Special Purpose Vehicle,簡稱SPV)進行合作,共同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具體來看,PPP模式是各種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總稱,包括BOT、BOO、PFI等等。
PPP模式主要應用于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但也可以應用于旅游業。本文以貴州省旅游業為例,分析PPP模式運用于旅游業的優點,并在此基礎上研究PPP模式下的貴州旅游業機制設計和關鍵問題。
二、PPP模式運用于旅游業的優點
旅游業發展水平的高低是由一系列的行業協同完成的,需要廣告的推廣、道路交通的建設、景區基礎設施的建設、餐飲住宿的配套、旅游業人才的培養、客運線路的設計、旅游行業的監管等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旅游業的發展,對于地方經濟的增長,基礎設施的建設,城市市容改善都是有促進作用的。將PPP模式引入旅游業,對于政府、社會資本、社區居民都是有好處的,可以達到三方共贏的效果。
1、有助于籌集旅游業的發展資金
根據《貴州生態文化旅游創新區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顯示,到 2020年,貴州省旅游接待總人數力爭達到4.5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達到680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達到2300億元左右,占全省GDP比重12%左右。根據上述經濟目標制定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相關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到2020年,年均旅游固定資產投資約1500億元,2016-2020 年累計投資約7500億元。
而從貴州省的財政投入來看,省人民政府將貴州發展專項資金在2010年1億元的基礎上,每年新增2000萬元,到2015年達到了2億元,主要用于旅游宣傳促銷、基礎接待設施建設項目貸款貼息和補助等促進旅游業發展的經常性支出。對于如此龐大的旅游固定資產投資,如果不借助外力,僅靠各級政府財政來支付,毫無疑問是力不從心的,也就不能達到旅游業的發展目標。
PPP模式可以通過吸引社會資本介入來籌集建設所需資金,彌補旅游業建設的巨大資金缺口,減輕政府的財政支出壓力,在較短期限內完成單憑政府無法完成的項目建設。
2、有助于規范社會資本參與程序
社會資本在旅游業中的參與度要高于其他行業的,因為部分旅游業可以由私人主導,比如城市的各類商業游樂場等,政府主導各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所以說社會資本參與旅游業的運營有其歷史傳統,同時在政府主導的領域,社會資本通過其他方式參與的也很多。《2015年全國旅游業投資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旅游業完成投資10072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民營企業投資旅游業占全部投資的57.4%。貴州省實施的“100個旅游景區建設工程”,截止2015年年末,累計簽約建設項目477個,簽約金額2063.09億元,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社會資本。
在旅游業引入PPP模式,可以將以前的合作方式進行規范化設計,使政府和社會資本能以“平等的民事主體”進行平等的合作,確定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保障社會資本和社區居民的各自利益。同時政府在PPP模式下,加強對景區運營的監管,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社會資本對旅游資源的破壞性開發。
3、有助于調動農民的自有資源
貴州省地處云貴高原,屬于典型的山地省份,交通不便,發展農業的先天條件不足,生態脆弱,發展工業易造成環境污染,所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4.7%,88個縣級行政單位就包括50個國家級貧困縣,貧困人口占全國的9%。
農民迫切希望能改變落后的現狀,改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通過本地的自有資源實現增收。農民擁有的土地,森林和當地的風土人情都是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本。PPP模式則可以將這些農民的資源拿來作為社會資本的一部分入股,加上政府的投資,發展鄉村旅游業。目前貴州開展鄉村旅游的村寨已超過1600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主要是政府的扶持,缺少第三方社會資本的介入,在鄉村旅游轉型升級方面還需要大量的資金,采用PPP模式,可以提高農民自有資源的產出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三、PPP模式應用于旅游業的機制設計
圖1 PPP模式應用于旅游業的機制設計
PPP模式在機制設計上,可以讓政府先確定旅游主題,再確定優質的景點項目,整體對外進行招標,政府和中標的社會資本成立旅游業投資公司(SPV),確定雙方的參股比例和參股的資本形式,并分擔相關的責任。比如2015年,明石投資管理公司與銅仁梵凈山旅游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等共同發起設立的“武陵山片區旅游業投資基金”擬總募集規模達到300億元。投資公司將項目進行二次拆分,根據融資的方式不同,分為各個不同的子項目,比如說農民參股的項目,外包給他人的項目,外包給他人建成后收回自營的項目等等。
對于收費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采用BT(建設-轉讓)模式,由投資公司對外進行招標,由中標公司進行建設,建設完工驗收合格后,由旅游業投資基金自營。
對于像鄉村旅游的項目,當地村民先行成立村民經濟合作社,投資公司和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將村民的土地,房屋進行入股,分期給土地所有者一定的股利,同時農民采用自主經營等形式參與旅游業的開發建設,開種植園、農家樂、生產當地特色農產品、經營商鋪等創業致富路。
對于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的建設等,可以采用BOT模式。由投資公司和第三方社會資本進行合作,簽訂合作協議,第三方負責建設和運營,待合同期滿,移交給政府部門。
四、PPP模式應用于旅游產業的關鍵問題
1、做好配套設施建設
政府要做好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比如景點周邊的道路建設,路標的設置,在客運站開通相關的旅游線路,加強和其他的旅游景點聯系。比如安順的龍宮景區和黃果樹景區,雙方之間不通客車,游客一般只游玩其中一個景區,而難以再游玩另一個景區,由于黃果樹景區知名度很高,可以通過黃果樹景區帶動龍宮景區發展。
2、建立PPP旅游業項目庫
建立PPP旅游業項目庫,起到示范效果。這包括前期的規劃,合同范本,風險分擔等等。目前由于國家在大力推廣PPP模式,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將PPP模式運用旅游業,要挑選一批示范性的項目,對于PPP模式在以后運行的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要做好記錄,為以后的PPP模式運用提供良好的借鑒。
3、健全項目監管制度,注重生態環境保護
旅游業可以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但是在PPP項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一定要加強監管,一是旅游業對環境還是會造成一定的破壞,比如生活污水的排放,植被的破壞等;二是景區的過度商業化,各種亂收費喪失了景區原有的特色,使旅游體驗度下降。對于這些現象政府要加強監管,對項目服務質量進行綜合考核評價,通過游客投訴制度確定社會資本的準入和準出。
4、給予政策優惠
由于旅游業,尤其是以前由政府主導的旅游業,不僅具有盈利性,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社會資本的投資時間長,前期投入大,風險大,但是利潤率卻有一定的限制,對引入的社會資本給予政策優惠。優惠政策包括貸款、土地利用、價格政策的優惠以及生態建設的資金補貼等多方面,從而提高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同時旅游業的發展要惠及地方居民,可以在發展旅游業中,增加地方居民的就業,對于安排當地農民或下崗工人就業的可以給予稅收優惠。
5、注意將旅游業和扶貧結合起來
旅游業的種類各種各樣,比如城市旅游、鄉村旅游,PPP模式在旅游業的應用中,要以政府財政投入為杠桿,引導社會資本向自然資源豐富,但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傾斜,投資鄉村旅游的道路建設、廁所革命和特色產業,將旅游和扶貧結合起來,為當地創收,將鄉村旅游作為貴州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劉德謙.關于區域旅游合作的思考[J].旅游學刊,2008(3)11-15.
[2] 劉瑩.拓展旅游融資方式[J].特區經濟,2006(6)221-222.
[3] 熊波.PPP模式:民營經濟參與公用經濟的新模式[J].中國城市經濟,2005(1)44-47.
[4] 孫潔.管理視角下的PPP:特點、構成要素與基本原則[J].地方財政研究,2015(8)4-8+14.
[5] 錢潔,蘇強,周中行,等.旅游配套項目的PPP模式應用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15(9)114-117.
[6] 鄧學芬,遲寧.論PPP模式在旅游項目開發中的應用[J].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10(1)46-49.
[7] 朱艷.關于PPP模式在旅游項目開發中的應用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5(23)135+140.
[8] 崔建勛,何東,劉傳輝.城鄉統籌背景下應用PPP模式開發旅游資源[J].消費導刊,2008(10)11.
【作者簡介】
周 鏢(1988-)男,安徽合肥人,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政理論與政策.
李曼曼(1992-)女,江蘇徐州人,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消費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