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姍
【摘 要】 文章闡述了山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山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方式創新策略。要加大公共文化建設投入力度;強化文化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體制機制;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關鍵詞】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管理方式;創新;山東省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創新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和管理方式,對于有效統籌資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于豐富服務供給、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山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現狀
1、公共文化投入穩步增長
近年來,隨著“三站一館”免費開放及“十藝節”創作投入的增加,山東省在公共文化方面進入增速較快時期,投入總量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間,山東在公共文化設施方面累計投入達385億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總量最大、水平提升最快的時期。
2、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隨著文化強省戰略的深入推進,山東省對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越來越重視,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壯大,逐步形成了知識廣泛、個性突出、創造力高的文化團隊,為促進山東經濟文化建設做出重要的貢獻。截止到2013年底,山東省文化系統從業人員近10萬人,其中,高級職稱505人,副高級職稱2273人,中級職稱5648人,初步建成了一支規模較大、結構合理、服務高效的隊伍。
3、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一方面,山東省加快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深入推進基層文化陣地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和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在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1]另一方面,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提出“15—20分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的理念,鼓勵公共文化資源下移,通過公益性文化場館免費或者優惠向群眾開放。
二、山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公共文化經費投入總量不足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文化的投入不斷增加,但與先進省份及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比如,當前,山東省GDP總量在全國排在第三位,人均GDP在全國排在前十位,但文化投入經費遠不能和經濟大省的地位相匹配,尤其是人均文化事業費用僅為25.31元,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8.99元)。
2、人才保障體系不夠完善
一些地方和部門還沒有把實施文化強省戰略放到應有的位置,在文化人才的開發、配置、保障等方面重視不夠;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高層次人才較少,尤其是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原創人才缺乏,嚴重影響了山東文化創造力的提高;有關文化人才評價的體制機制亟待完善,文化評估主體的中立性、客體的完整性、標準的合理性都有待提高,還沒有形成靠平等競爭的市場機制來調動人才主動性、靠科學合理的分配政策來調動人才積極性的良好氛圍。[2]
3、文化基礎設施作用發揮不實
從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情況來看,很多文化設施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省級、市級文化設施服務效能較高,作用發揮較好,但很多基層文化設施卻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很多設施在參與便利性、設備利用率、布局合理性方面還有待提高。
4、文化工作體制機制不暢
一項文化服務工作的推進,往往涉及文化、財政、社會管理等多個政府部門。這種“多龍治水”,可能會產生職能交叉、權責不一致等問題,影響公共文化服務效率。尤其是在各縣市區,由于文化領域機構改革模式不統一,使廣播電視管理、新聞出版管理、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很多方面的工作存在職責不明確、協調難度大等問題,造成工作的真空地帶。
5、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有待加強
公共文化資源均等化配置要求政府遵循公益性、公平性和公共參與原則,為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利益集團提供均等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以實現公民基本文化權利。[3]以不同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例,一些特殊群體的權益保障有待加強,尤其是農民工群體,由于針對性的文化生活貧乏、文化消費不足,導致他們的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及時滿足,難以融入城市文化圈,使得這一群體的精神撫慰和人文關懷缺失問題日益突出。
三、山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方式創新策略
1、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投入保障制度,確保公共文化投入的增長速度高于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文化多元投入機制,增加文化投入占非稅收收入的比重,鼓勵引導企業、個人、社會組織等支持和參與興辦文化事業,在公共文化建設方面增加多種資金投入渠道;實現文化發展政策與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的無縫銜接,推動公益性文化事業捐贈減免政策的落地實施。
2、強化文化領域人才隊伍建設
從人才培養開發、選拔任用、評價發展、激勵保障等方面著手創新文化人才工作機制,讓投身公共文化服務的人才生活好、工作好、發展好。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培養和吸納一批新型文化服務人才,并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技能培訓及經驗交流活動,豐富人才專業技能,優化隊伍知識結構,以適應當前文化服務的需要和未來發展的需求,為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有效支撐。[4]
3、加快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山東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要求,把公共文化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到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來,完善覆蓋省、市、縣、鄉、村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網絡。強化設施建設標準,到2020年,要使市級(及以上)文化館、圖書館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符合國家二級標準,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符合國家三級標準,社區和行政村建有符合標準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4、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體制機制
完善各級政府及部門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的工作協調機制,強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統籌協作;理順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運行機制,明確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改變以往的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工作局面。在市、縣兩級探索建立綜合性文化服務平臺,以進一步融合多個部門的項目和資源,實現公共文化資源配置最優化、使用高效化。
5、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健全特殊群體的基本公共文化權益保障制度,滿足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城市低收入群體和農民工等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同時,在公共文化的隊伍培訓、設施建設、項目打造等方面,把保障弱勢群體公共文化權益放在重要位置。出臺相關鼓勵政策,支持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社會力量為特殊弱勢群體提供專門文化服務。[5]
【參考文獻】
[1] 劉佳.山東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6.
[2] 許華.關于山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的思考[J].新西部,2010(03).
[3] 楊澤喜.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邏輯原點與路徑選擇[J].江漢論壇,2012(05).
[4] 錢玉新,吳粉,梁睿.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文化發展繁榮[J].人文天下,2015(08).
[5] 趙海存.山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均等化問題研究[J].機構與行政,2015(07).
【作者簡介】
臧 姍(1987-)女,山東齊河人,中共德州市委黨校教師,研究方向: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