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淄博市為例,闡述了金融扶貧工作現狀,介紹了淄博市創新金融扶貧模式的探索經驗,分析了金融支持扶貧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金融扶貧工作的推進路徑。要強化政策引導,構建金融扶貧協調推進機制;堅持創新推動,探索多種新型農村扶貧金融模式;完善小額扶貧信貸相關政策,構建簡潔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建立擔保誠信體系,確保信貸資金安全有效;提高扶貧宣傳針對性,構建多渠道宣傳機制。
【關鍵詞】 金融扶貧;模式創新;推進路徑;淄博市
一、淄博市金融扶貧工作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淄博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自2013年以來,啟動實施了“十萬農戶脫貧奔康工程”,扶貧開發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實現了10萬戶,26萬貧困人口的年人均增收1000元目標,淄博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突出成效,為提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打下堅實基礎。但同時,淄博市扶貧開發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目前,全市仍有7.5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總量較大、分布零散、脫貧任務艱巨。
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部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的部署要求,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以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以增加農村貧困人口收入為核心任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進行廣泛深入動員,采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層層壓實責任,切實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如何扶、怎么退”的問題,確保提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確保全市人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在加快扶貧脫貧工作的過程中,淄博市銀行業因地制宜開展金融扶貧工作,在加強網點建設、提供基礎金融服務的同時,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扶持和帶動貧困區域脫貧,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不斷增強金融扶貧的政策支持力度
堅持組織推動,政策支持,確保形成金融扶貧合力。一是推動成立市金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強化信息共享力度。二是出臺《關于開展金融助推脫貧“直通車”活動的實施意見》、《博山區關于開展金融扶貧小額信貸試點實施方案》、《博山區小額扶貧信貸評級授信管理辦法》等文件。
2、積極提升貧困地區的基本金融服務水平
完善存取款、轉賬、支付(各種支農補貼發放)等基本金融服務,要求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自助服務終端、流動服務、固定服務代理等多種渠道,拓寬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在貧困村的覆蓋面。以助農取款服務點為基礎,不斷加載小額存取款、轉賬匯款、代理繳費、財政扶貧資金匯劃等基礎金融服務功能,打造惠農支付綜合服務平臺。
3、不斷創新小額扶貧信貸的投放力度
2007年,淄博市在山東省率先試點探索依托互助資金開展扶貧小額信貸模式。2014年淄川區被確定為全省金融扶貧試點區縣。近年來,淄博市以列為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為契機,以小額扶貧信貸為抓手,堅持組織推動、創新帶動、機制拉動,著力打造淄博金融扶貧品牌,為全省金融扶貧試點闖出了新路子。先后2次在全國貧困村互助資金培訓會議上介紹經驗。全市10個區縣實現了小額扶貧信貸全覆蓋,累計撬動金融資本11500萬元,受益貧困戶1.3萬戶,戶均年增收2000元。
二、淄博市創新金融扶貧模式的探索
1、與互助資金結合
2007年以來,沂源縣探索建立了由財政資金、村民自籌資金、社會捐贈資金和互助公積金組成的扶貧互助資金。在此基礎上,利用互助資金搭建的誠信平臺,擴充互助資金規模,拓展“銀社”合作業務,由縣政府提供擔保資金支持,與國開行和農業銀行合作共為互助社批發貸款6000余萬元。
2、打造“旅游扶貧”、“光伏扶貧”的特色產業扶貧模式
一是對16個旅游扶貧項目實地開展融資需求對接,摸清融資需求,提高金融扶貧的針對性。同時,大力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二是淄博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推出“光伏扶貧”產品,支持特色產業發展。比如淄博市齊商銀行推出“黨貸福”光伏扶貧產品,采取貸款支持一塊,財政扶持一塊,掛包黨員干部幫扶一塊的方式,在淄川區西河鎮為貧困戶建設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郵儲銀行淄博分行在沂源縣推出“光伏扶貧小額貸款”,以財政資金為擔保,為每戶貧困戶發放光伏扶貧小額貸款。高青縣以光伏企業為依托,采用“漁光互補”模式,充分利用灘涂地建設光伏電站,惠及貧困戶1500多戶。
3、創新政策性金融貸款方式,精準對接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資金,精準定位貧困地區多元化融資需求,積極支持貧困地區公路道路、水利、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
4、瞄準扶貧生產經營主體,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推動財政出資1000萬元用于扶貧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要求金融機構以不低于1:10的比例進行信貸投放,專項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扶貧生產經營主體。
5、立足小額信貸,推動銀行信貸與財政貼息聯動,破解農戶融資難題
引導各區縣農商行與當地扶貧辦簽訂業務合作協議,以不低于1:10的比例向農戶發放基準利率、財政全額貼息、最高5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針對“四有”貧困戶,引導金融機構強化與市創業擔保貸款中心加強合作,按照其實際經營需要,提供相應額度的免擔保、免抵押創業貸款,并通過貼息、風險補償等措施降低貸款風險,變“輸血”為“造血”。
三、金融支持扶貧存在的問題
1、小額扶貧信貸推廣存在制約因素
一是保證金不足,影響了信貸投放。二是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與扶貧社會屬性之間存在矛盾。三是信貸審批流程、權限設置制約。
2、扶貧任務重點地區融資增信擔保機制建設中存在問題
一是注重貼息,并未對金融機構自身損失進行補償。二是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問題存在分歧。對于扶貧貸款風險較高,這一點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取得了共識,但是對于扶貧貸款風險補償的額度,兩者出現分歧。金融機構出于風險防控的考慮,希望風險補償越高越好。地方政府囿于財力不足,盡可能的降低風險補償額度。
3、金融扶貧宣傳方面存在不足
一是政策涉及范圍廣,金融機構宣傳帶有片面性。二是扶貧宣傳針對性較差。金融扶貧宣傳,對象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這部分貧困戶自身文化水平較低,普通宣傳如折頁等的宣傳方式效果不佳。
4、融資對接進展中存在問題
一是不良貸款上升和信息不對稱制約融資業務。二是信貸產品針對性不夠。三是貧困信息不對稱,造成“逆向選擇”。
四、淄博市金融扶貧工作的推進路徑
1、強化政策引導,構建金融扶貧協調推進機制
應充分發揮政府政策的引導作用,給予開展扶貧業務的各類金融機構規范、精準、協調、高效、適度的財稅金融扶貧“特惠”政策,引導那些對貧困和中下層農戶“特親”的扶貧金融機構的創立和發展。
2、堅持創新推動,探索多種新型農村扶貧金融模式
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探索、試點扎根鄉村、面向貧困和中下層農戶的多種新型農村扶貧金融模式,如互聯網金融、電商+扶貧金融、農業特色小保險、小型農業眾籌等多種金融扶貧創新模式。
3、完善小額扶貧信貸相關政策,構建簡潔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
一是作為扶貧貸款出現風險后的直接承受方,補償資金往往滯后于實際需要,政府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補償措施,簡化補償流程,盡快將補償資金落實到位。二是富民農戶貸日常貸款利息的繳存來源,不確定因素多;且出現風險后需先清償后補償,訴訟清收處置過程較長,將產生更多利息,而逾期貸款利息不納入風險補償,必將影響信貸資產質量。應考慮對出現風險的扶貧貸款能夠先補償后追償。
4、建立擔保誠信體系,確保信貸資金安全有效
由政府主導,加快建立扶貧融資信用擔保體系,由財政出資設立政策性的扶貧融資擔保基金或擔保公司,專門用于扶貧貸款的擔保。要突破政策障礙,推廣扶貧專項資金、專項基金擔保等方式,集合各類分散的扶貧開發資金用于擔保,發揮整合聯動效應,合理放大融資擔保倍數,提高擔保效率。
5、提高扶貧宣傳針對性,構建多渠道宣傳機制
要根據貧困戶需求,深入貧困家中,送溫暖、送知識下鄉,采用貧困戶容易接受的視頻、現場講解示范等措施,提高扶貧宣傳效果,同時要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避免宣傳“一陣風”現象。
【參考文獻】
[1] 李善民.普惠制金融視角下金融扶貧模式構建——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改革與戰略,2014.11.
[2] 郭興平.新時期的金融扶貧:形勢、問題和路徑[J].農村金融研究,2013.05.
[3] 寧愛照,杜曉山等.新時期的中國金融扶貧[J].觀察與思考,2013.06.
【作者簡介】
于菲菲(1982-)女,山東淄博人,講師,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學及金融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