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
【摘 要】 文章回顧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海灣戰爭對之后的國際政治秩序的影響:提高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地位;阿拉伯國家損失巨大;造成了沙特社會的強烈不滿;歐美、日本等國在中東展開新的爭奪。海灣戰爭帶來的啟示:戰爭發展趨勢是高科技戰爭,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關鍵詞】 海灣戰爭;阿拉伯國家;中東格局;高科技戰爭
一、戰爭的緣起
1、阿拉伯世界內部的分化
在阿拉伯世界,由于埃及與以色列單獨媾和,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分化和重組,為此,埃及還被開除阿拉伯聯盟成員國資格,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一落千丈。而伊拉克在薩達姆執政后,強烈要求推進阿拉伯民族的統一,讓阿拉伯世界成為世界多極化中的一極。但是,兩伊戰爭制約了伊拉克的經濟發展,使其欠下了700多億美元的外債。為了重振經濟,伊拉克將目光集聚到了科威特。伊拉克所處的地理位置幾乎四面都遠離海洋,唯一的出海口是與伊朗有主權之爭的阿拉伯河。正是這條河引發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1] 8年戰爭中,兩國損兵折將,滿目創傷。但結果則是誰也沒能征服誰,伊拉克是儲油大國和產油大國,大量的石油出口只得通過石油管道,借道其他國家來向外輸出,在與敘利亞關系不和,與伊朗血戰后,伊拉克總感到石油輸出的命脈沒有控制在自己手里。
2、伊拉克薩達姆的專政
薩達姆一直希望通過當時國際局勢的動蕩占領吞并科威特。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悍然出動10萬軍隊和大量飛機、坦克、裝甲車對其鄰國科威特進行軍事入侵,當天科威特全國淪陷。科威特淪陷后幾小時,聯合國安理會就召開緊急會議,并以14票對零票通過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660號決議,敦促伊拉克立即停火,并無條件撤軍。[2] 1990年8月7日凌晨2時,美國總統布什正式簽署“沙漠盾牌”行動計劃。美、英、法等西方軍事大國和一些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紛紛向海灣派遣艦船,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動武的截止日期之后48小時,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高技術戰爭—海灣戰爭全面爆發。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的“中途島”號和“突擊者”號2艘航母在波斯灣合同編成作戰。雙航母戰斗群編成,不僅具有強大地突擊能力和威懾力,而且其本身的防御力和生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具有攻防縱深大、層次多和火力強的特點,為此美國特布置了3種作戰策略,第一,二層的攻擊和防御系統用來向敵人進攻和抵御敵人的進攻,第三層則是戰斗過程中各個單位的自我保護。
二、戰爭的進程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數萬大軍開進了科威特。美國立刻做出軍事反應,在海灣戰爭初期拋出以防御為目的的“沙漠盾牌”計劃,[3]借保衛沙特之名,行調集重兵之實,向海灣地區迅速集結了24萬陸海空三軍力量,其中有當時最先進的F-117隱形戰斗轟炸機和最具有殺傷力的B-52戰略轟炸機。[4]為了確保戰場上的優勢,11月8日,美國再次向海灣地區增派大軍,陸海空三軍總兵力達到45萬左右。在美國出兵的同時,阿拉伯國家、歐洲國家以及其他亞非國家先后派出軍隊,向海灣地區集結。參戰的國家超過40個,對伊拉克形成了極大的威懾力。為了確保優勢,美國在開戰首日就發射了超過200枚反輻射導彈,對伊軍地面雷達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迫使伊軍防空導彈部隊大幅降低雷達開機次數,成功實現了防空壓制的戰術目標。[5]
針對多國部隊絕對的空中優勢,伊軍采取避敵銳氣、保存實力、伺機反擊的對策,其主要措施有隱蔽疏散、偽裝欺騙、加強修復、開展心理戰和宣傳戰。[6]對科威特進一步伊拉克化。先將科威特變成伊拉克的第19個省,并由伊拉克政府任命第19省省長。接著,用伊拉克貨幣取代科威特貨幣,并在短期內禁止科威特貨幣流通。再者,改變科威特公民國籍,要求科威特人在規定的時間內申領伊拉克公民身份證,同時銷毀科威特公民的身份證明資料。對不愿改變身份的人,則采取驅趕出境的做法。伊拉克想通過伊拉克化的方法,造成科威特已經屬于伊拉克一部分的事實。
三、戰爭的影響
1、提高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地位
這場戰爭后世界格局發生了強烈的變化,由以前的兩極格局變為現在美國的“一家獨大”。而對于沙特來說,沙特讓美軍在國內安營扎寨這種行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保衛祖國的作用,但因為沙特與美國簽訂了購買軍事技術及軍火武器的合約,而遭到了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海灣戰役進一步確立了美國的霸主位置,加強了美國在海灣區域的影響力,確保了它的能源利益不受侵害。
2、阿拉伯國家損失巨大
海灣戰爭使得伊拉克的國際聲譽一落千丈。軍事上,伊拉克的海軍近乎被全殲,空軍基本被摧毀,陸軍戰斗力嚴重受損。經濟上,伊拉克10多座城市遭到突擊,電力、石油等工業設備簡直癱瘓,據預算,伊拉克的經濟損失在2000萬億美元之上。海灣戰爭給阿拉伯國家也帶來了巨大損失。據測算,阿拉伯國家損失超過6 000億美元。
3、造成了沙特社會的強烈不滿
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美國人和阿拉伯人摩擦不斷,甚至發生小規模的械斗。在1995、1996年兩年時間內,沙特當地人民對在駐沙美軍自發組織了2次襲擊,使美國軍隊遭受了大量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在海灣戰爭之后本·拉登曾經向王室表示我們愿意誓死保衛圣地保衛王國,戰至最后一人,希望政府能把美國人趕出伊斯蘭教的圣地,趕出沙特,但是當時領導者對本·拉登的提議卻并沒有進行采納。對此本拉登就自行組織并發動了對留守沙特的美軍的恐怖襲擊,使得美軍出現大量的傷亡,這也使得沙特阿拉伯和美國的關系逐漸的走向冰封期。
4、歐美、日本等國在中東展開新的爭奪
在海灣戰爭后,美國大大加強了在海灣和中東地區的影響。但是,在阿以戰爭中由于美國支持以色列使得阿拉伯失敗,造成美國在中東只是暫時得勢,隨著阿美矛盾的加深,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反而受到了削弱,這就在客觀上提升了西歐、日本在中東的地位和影響。西歐和日本不愿意美國一家獨大,這樣會導致各國的海灣石油供應受制于美國。因此西歐和日本各國也竭力維護和加強它們各自在海灣和中東的地位和影響。加上俄羅斯經濟的復蘇,在中東地區的勢力也逐步顯現,依靠它的區位優勢,在中東的影響得到了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