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建構主義視角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SPOC課程學習具有以學生個體差異為基礎進行設計、以知識創新為目標突出學生個性發展、以充分表達為手段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等特征,新建構主義理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SPOC 課程教學設計帶來的啟示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營造良好網絡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采取“零存整取”式學習策略;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改革傳統考核體系。
【關鍵詞】 新建構主義;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SPOC課程學習;特征;設計啟示
現如今“95后”大學生正逐漸成為高校大學生主體,崇尚個性的趨勢更為明顯,在學習過程中叛逆性、探索性、功利性等特征越來越突出。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學習興趣不大,積極性不高,覺得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看不到立竿見影的學習效果。而如今大學生的學習環境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信息超載與知識爆炸、知識碎片化與學習惰性化的矛盾凸顯。當以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為代表的新媒體鋪天蓋地席卷而來時,給傳統教學帶來了很大沖擊,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特別是在教學中不能僅僅就事論事,而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高效性,拓寬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構建多元化知識網絡。
面對教學環境和學生學習的新特點,突出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本文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改革為例,嘗試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特別是線上學習以SPOC(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縮寫,意為“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是“后MOOC(慕課)時代”新出現的融合了實體課堂與在線教育的混合教學模式。)課程模式為主。
SPOC,是指將MOOC 的在線教學資源(如,視頻、資料、測驗、在線作業、論壇等),應用到小規模的實體校園的一種課程教育。[1]SPOC 的最大價值在于,它詮釋了如何將MOOC 與校園課程教學的結合問題。其在發揮MOOC 課程低成本、高效率、易普及、開放、包容、易于利用學生碎片化時間學習等特點的同時,吸收了線下課堂在團隊合作、個性化指導方面無可替代的優勢。[2] SPOC課程設置的目的是尊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習者的個性發展,更重要的是強調學習應該以知識創新為目標。
SPOC課程的出現與運用可以幫助解決目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時效性不強、針對性低等問題,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選擇。
一、新建構主義對SPOC課程的指導意義
網絡時代的學習催生了新的學習理論,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新建構主義,本文試圖從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視角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SPOC課程學習。
新建構主義承認知識分為“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強調網絡學習者應該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會知識的檢索、選擇,利用“積件式寫作”、“個性化改寫”和“創造性重構”進行“零存整取”式學習,逐漸構建個性化的“三級知識結構”。[3]新建構主義主張“學習就是建構,建構蘊含創新”,認為在網絡時代,學習、應用和創新可以三步并做一步,創新是學習的最高也是最終的目標。[4]
新建構主義指導下的SPOC課程學習有效彌補了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教學的不足,線上線下教學的結合為提高學習效果,注重學習者個性化學習以及知識創新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并且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效果。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SPOC課程的學習可以將學生的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成為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的新模式,而不再是局限于教室當中以教師講為主。每一個短視頻的制作并不是單純將某一個知識點的教師講解的過程剪切出5-10分鐘,而是需要加入多種元素進行后期制作,不僅有教師講解過程,更是需要加入大量相關圖片、相關視頻等多種元素,使每一個知識點的呈現都充滿個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后的互動環節在SPOC課程學習中尤為重要,因為這正是學生突出個性以及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環節。在看完短視頻后,學生將進入簡單測試環節,這是對知識點的第一次鞏固;討論區交流,是學生將知識點轉化為思想的過程,通過思想的碰撞,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更加深入,發揮出隱性知識的作用,這是對知識點的第二次鞏固。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是學生能否正確認識和進行創新的關鍵。無論是線上的討論還是線下的討論,教師都應該加強有效的指導作用,激發學生深度的思考,對知識的正確認識,特別是要最大程度發揮隱性知識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知識點轉化為一種思想、一種理論品質,在學習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形成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思想品質,構建起適合自己的三級知識結構,即從最開始的感性認識上升到與自己實際相結合的理想認識,最終上升到知識創新的高度,進而影響和改進自己的行為。
二、新建構主義視角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SPOC課程特征
1、以學生個體差異為基礎進行設計
不同學生由于原有知識體系、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在課程內容設計上應充分認識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特別是在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碎片的選擇與理解的不同,思考的方式不同必然引起學生在重構知識體系階段出現的差異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SPOC課程應充分認識到這種差異性,在知識點的選取和講解時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準確定位。例如筆者所在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學習重點并不是理論研究,而是應該讓學生從是什么、為什么的角度加深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在講解過程中要接地氣,應使用大量的實際案例來分析和引導,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引用大量的文獻資料,由于學生的理論功底不夠,可能學習的效果就會相差很大。
2、以知識創新為目標突出學生個性發展
學生由于個體差異對同一知識的掌握以及隨后對思想的影響力不盡相同,在個性化學習過程中應注重學習效果的測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通過知識“自嫁接”,即將碎片化的知識通過個人建構完成對知識的理解與創新,特別是在創新基礎上進一步轉變為自己的思想體系。
學生在網絡平臺的學習軌跡是教師分析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資料,教師對于每位學生學習的情況就會比傳統課堂下要清楚很多。每個學生的學習軌跡都不同,可以有針對性進行關注和引導。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不同,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所關注的問題不同,在學習過程中構建起的知識體系也不同,最后每個知識點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創新力的創造都不同。SPOC課程學習的背后需要一個教師團隊,在充分分析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后,在后續學習過程中才能有針對性的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在討論時充分注重學生個性,激發每個學生學習的創新能力。
3、以充分表達為手段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
學生在大量碎片化知識學習過程中通過零存整取式的學習策略實現知識的創新還必須有充分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平臺。只有在相互交流與討論過程中激發出思想的火花,才能促進學生進行更好的知識體系的建構,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筆者目前所建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SPOC課程設置專門的討論區,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這樣便于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動態,正確的加以引導和激發,錯誤的及時糾正,這種討論還可以延續到線下教學的環節中,對于學生感興趣的熱門話題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激發出更多的思想火花,為最終知識創新服務。
三、新建構主義視角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SPOC課程教學設計啟示
新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個性化學習可以很好的解決目前存在的“知識碎片化”、“網絡信息超載”等問題。在“零存整取”、“知識點分類重組”等策略的指導下,教師能夠優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更有條理地進行知識建構。[5]筆者認為,新建構主義理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SPOC課程教學設計帶來以下幾點啟示:
1、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增多,接觸的信息量巨大,不再局限于以教師講為主的學習模式,必然要求教師角色發生轉變,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并體現在完整教學過程中。
從知識點的拆分開始,教師就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重新組合知識點,例如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并不是以深入科學研究作為主要學習目的,在設計時應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結合,貼近實際,讓學生覺得理論與生活并沒有離得很遠。在討論環節,教師更應該發揮引導作用,特別是在學生進行討論時往往會偏離討論主題或者出現一些偏激的觀點,這時教師的引導作用顯得更為重要。大學生思維活躍,只有在正確的引導下才能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否則很容易步入錯誤的認識領域。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本身理論性強,在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覺得理論高大尚,不能看到立竿見影的學習效果。筆者所在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更注重實踐知識的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從學生實際出發,特別是SPOC課程的內容在設置上更應突出學習者的學習特點,將理論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改變對于這門課的嚴肅性、理論性強等傳統看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內容的設置主要以啟發式為主。
2、營造良好網絡學習環境
學生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先學會對于知識的檢索和選擇,然后充分表達和展現自己的觀點和成果,逐漸構建個性化的“感性認識——理想認識——聯想”三級知識結構。SPOC課程的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依賴網絡,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網絡學習環境的特殊性,突出便捷性、智能性等特點。
筆者所在學校利用愛課程網站平臺,為學生提供觀看視頻、課后測試以及討論區的學習部分,將原有的教學知識點拆分成30多個,主要集中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的展示。學生可以在教室、宿舍、圖書館隨時參加網絡課程的學習,筆記本、平板電腦甚至是手機就可以輕松進行學習,將碎片化時間轉化為學習時間。課后測試和討論區是給學生展示觀點和成果的重要渠道,也是SPOC課程學習的重要環節。基于愛課程網站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加入測試和討論。當然在網絡化學習環境下,信息量巨大,這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辨別,學會選取有價值的資料,這需要教師的指引,答疑解惑、糾正錯誤思想,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思考,適時進行有關知識點的補充與更新,讓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慢慢向更高層次的認識發展,最終達到知識的創新。
3、鼓勵學生采取“零存整取”式學習策略
很多學生將SPOC課程的學習簡單理解成就是看視頻,甚至只是將視頻打開快進完成學習時間而沒有真正去學習。“零存整取”式學習策略,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首先完成對知識的簡單累積,然后經過思考并與自己原有知識體系相結合形成感性認識,在學習中由于對知識碎片的不斷整理與思考,很有可能對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形成沖擊,將新舊知識結構進行整合,知識創新就在慢慢整合過程中不斷出現。因此,教學設計不應只停留在顯性知識的傳授上,更應該彰顯隱性知識的重要性,加強培養學生勤思考、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學環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信息爆炸和碎片知識時代養成“零存整取”式的學習習慣。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學習不僅僅是對知識點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將這些知識點轉化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學生的實踐,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學習效果很難保證,所以必要的測試和討論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看視頻并不是學習的全部,需要在此基礎上動腦和思考,才能應對相應的測試,在與老師和同學討論的過程中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學生帶著各自的問題來學習,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4、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創新是學習的最終目的。事實上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忽視了這一問題,想看到立即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學習,排斥思考和與他人交流,必然造成對知識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階段,更不可能上升到創新的高度而轉化為自身的思想體系。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使用多種策略促進學生勤思考、多用腦、多交流。
網絡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是巨大的。在SPOC課程學習中學生能接觸到的海量信息,這對于擴大學生的學習面是有好處的,但在海量信息面前如何為我所用卻是一個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很容易受到各種不同思潮和聲音的影響,所以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點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多設置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學生從海量信息中辨別是非對錯,從而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通過與教師的交流、與同學的交流,進行積極思考,產生更多的想法,才能最終從理性認識的高度進一步聯想,到達創新的階段。這種創新不是對原有知識點的創新,而是在學習的基礎上完成思維認識的超越,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與自身的實際相結合,對于事物的認識有了與以往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并且這種思維方式影響到其他知識的學習。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學習更應該注重的是學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起來的程度,小到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大到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樹立,這些影響是在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學生在學習中的相互交流環節、課堂針對性討論環節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種促進,這也可以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效果。
5、改革傳統考核體系
傳統考核體系更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這只能從一方面反映學生記住了某一原理,但是否能真正迸發出創新的火花,讓馬克思主義進頭腦并影響其行為,還需要把學生的創新能力納入考核體系中,真正達到知、信、行的有機統一。
僅僅停留在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是遠遠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學生通過學習會做測試僅僅是對顯性知識的掌握,而理論的最大魅力在于隱性知識對學生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考核體系中,注重對隱性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體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做法如考核在討論區的發言是否有意義、有深度,提交的各種作業是否有自己的看法,是否對馬克思主義有進一步的認識。除了正常的知識點的測試,這部分考核比重要加大。這不同于傳統意義的考核,并不僅僅看學生對于某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突出“知識創新”的考核有助于提高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呂靜靜.SPOC:開放大學混合式教學新內涵探究——基于SPOC的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5(3)72.
[2] 郭萬敏.“Post-MOOC”時期SPOC 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影響[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3)78.
[3] 王竹立.新建構主義:網絡時代的學習理論[J].遠程教育雜志,2011(2)11-14.
[4] 王竹立.新建構主義的理論體系和創新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2(6)3-8.
[5] 鄭云翔.新建構主義視角下大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探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5(4)50-52.
【作者簡介】
魏圓圓(1981-)女,江蘇南京人,博士,三江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