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畢業生應具備會學、會想、會看、會聽、會查、會動、會創新、會應用、會計算和判斷、設計、檢測、裝修、借鑒等基本技能,方能適應市場需求,實現自我價值。
【關鍵詞】 機械專業;畢業生;基本技能
機械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專業,涉及很多領域,有“萬金油”之稱,可以說只要是有機械設備運轉到的地方,就有機械專業學生的用武之地。[1]在企業的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企業普遍反映“適應能力、肯吃苦、勤鉆研、善協作、對企業忠誠”的畢業生越來越少,技能型、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比較緊缺。高校應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明確培養目標,勇于實踐,不斷探索構建以培養工程實踐能力為導向的教學體系,[2]適應企業、社會對機械專業人才的需求。
一、機械類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技能
為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高校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時,應以培養學生基礎能力和關鍵專業能力為核心;在教學方法改革中,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專項能力實訓和綜合實踐能力實訓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3]那么,機械專業學生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呢?
1、會學
要學習現實。大學教育是通識教育,在校學習時注重的是基礎理論,大學生剛畢業時,感覺只要和機械相關的行業都可以從事。然而回訪畢業5~8后的學生,他們的體會是從事一個行業久了換行業很難,隔行如隔山,別的行業干不了了。在實際工作中會發現,學校書本上的知識遠遠不夠用,每個行業都有獨特的地方,設備特征、工藝流程、刀具參量都是有區別,能夠設計、制造高性能金屬切削機床的企業無法生產食品機械,搞紡織機械的不會設計印刷機械,原因是“隔行如隔山”,不懂專業設備和核心工藝。所以大學要強化實踐環節,做到“學習中工作,工作中學習”。
2、會想
畢業生工作幾年后,有了足夠的經驗與知識儲備,往往會限制創新能力的發揮,很多時候會習慣于慣性思維。我們要堅信“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現在如“技能減排競賽”、“機電產品設計大賽”、“機器人設計大賽”、“工業設計競賽”等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引起了很多企業的關注,有時學生設計的產品很幼稚,但卻會給企業帶來全新的理念,創新往往就在想法與現實碰撞中產生。
3、會查
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開放的資料室、圖書館、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機械專業的學生通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實習實訓環節學到了查閱知識的技能。通過查閱機械設計手冊、機械加工手冊、產品樣本、產品宣傳冊,培養了學生了解新結構、新知識的能力。
4、會動
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的較量,也是“經驗”與“理論”的博弈。動手能力強不是說學生一定要到車間去干活,而是要學生學會機床的操作、機械的操作。只有會操作,才會知道產品的缺陷在哪里?設計人員一定要知道自己設計的產品如何應用。
5、會創新
創新是需要驗證的,理論是不需要創新的,理論應用才需要創新。一顆大樹,不同人看得到的結構不同:在木匠眼中看到的是出多少木材,能打多少家具;而在藝術家眼里則是能做成什么樣的造型、體現什么樣的美。創新是理論知識的靈活應用。
6、會用
能靈活應用先進的制圖軟件、計算軟件、網絡知識是對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要求。傳統的制圖員、描圖員等工種已經淘汰,圖紙、工藝已經實現了電子管理。當然,網上的東西有些也不靠譜,需要我們具有甄別能力。
7、會算
不是算計人,要會計算、手算,只有前期大量的計算才能有感性認識。雖然計算機計算準確率很高,但計算過程不一定不出錯。如設計中計算機仿真的結果與想象或實驗結果不符,就要及時查找原因。
8、會判斷
在生產實踐中,加工出的不合格件不能簡單的扔掉。要看零件是否能夠修復,要判斷零件在設計產品中的重要性,不重要的零件可以降級使用、讓步接收。
9、會改
要有改動圖紙、改動設計的能力。設計圖紙難免會出錯,在制造過程中及時發現設計錯誤,在已經加工出結構的基礎上改動未加工零件進行匹配,盡量減少企業損失。
10、會測
零件設計時就要想到檢測方法,如果零件無法檢測,就無法控制加工質量,不能判斷零件是否合格,所以設計人員要有質量檢測的技能,知道如何測定產品質量。
11、會裝
裝配是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裝備設計中,一定要模擬裝配一遍,及時發現無法裝配的環節,避免在生產中出現無法裝配的現象。現代CAD/CAM軟件都有仿真裝配模塊,我們應該在實際生產前裝配一遍,盡量杜絕無法裝配現象的出現。
12、會修
設計時就要考慮維修問題,要考慮維修時零部件的拆卸方式。如果設備損壞后,零部件無法正常拆卸,則該設計不是合理的設計方案。
13、會聽
要有與客戶溝通的能力,聽明白客戶的要求。我們的設計產品最終是要交給用戶的,如果不能正確理解用戶的需求,無法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用戶驗收設備時感覺產品不合理就不會買單,可能會引起較大的麻煩。
14、會看
對客戶提供的圖紙要能看懂,根據圖紙確定加工方法、裝備結構。現在年輕的工程師3D軟件應用能力較強,二維看圖能力差,在校生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培養。
15、會講
根據用戶的要求和圖紙,要把我們設計的思路、裝備的結構講給用戶,讓用戶明白我們的設計是為他量身定制的,這樣用戶才能買帳。
16、會借
要會借鑒。市場上出現的相關產品、相近結構都是我們設計的資源,我們要創造性的優化組合、合理借鑒。創新是需要基礎積累的,要及時借鑒先進的技術。
二、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機械制造業規模不斷加大,對機械類人才需求持續增加,而機械專業人才的培養更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與保障。鑒于此,高等院校應結合自身情況,堅持“強能力,重素質”,以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目標,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采取適當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真正成為知識的掌控者。
【參考文獻】
[1] 李翔,項林芳.職業技能導向下機械專業教學模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9.114~115.
[2] 徐鵬云,張秀花,王澤河.機械類專業實踐技能培養體系的構建與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3.10.80~83.
[3] 王磊,李業農.機械類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與探索[J].職業,2014.4.96~98.
【作者簡介】
王萬新(1971-)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機械制造自動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