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
2016年8月5日,被譽為“農民梵高”的熊慶華,在北京798藝術區推出了個人畫展“永生的鄉村”。這已是他第二次在798藝術區舉辦個人畫展。作為“藝術家天堂”,798藝術區堪稱每一位藝術圈大咖的夢想之地,凡在這里展出的藝術品,往往一夜之間身價倍增,成為投資品市場新寵。熊慶華原本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是如何與藝術結緣并兩次入駐798藝術區的?他成功的背后,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你種地來我畫牛

今年40歲的熊慶華是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鎮人,父母都是當地農民。年幼時,熊慶華喜靜不喜動,沒事的時候愛用粉筆四處涂鴉,沒少給父母惹麻煩。上小學后,班主任對他的評價基本一致:有上進心,喜歡畫畫。這個評價很中肯,熊慶華學習成績不咋地,畫畫卻總是班上最好的。他曾跟父母說,以后要靠畫畫養活自己。父親卻說他異想天開:“咱熊家從來沒出過一個搞藝術的,就你這樣也只能回家種地。”
初中畢業后,熊慶華還真應了父親的預言,回鄉務農了。父母把一口魚塘交給他,讓他管理。雖然整天和泥巴打交道,但熊慶華依然沒有放棄對畫畫的熱愛,沒有畫筆畫紙,他就用樹枝在地上畫。田里的禾苗,路邊的小樹,都是他筆下的風景。在魚塘邊上待了三年,熊慶華的畫畫功力突飛猛進,從來沒正規學過畫畫的他,畫的飛鳥魚蟲栩栩如生。父母見他像入了迷一樣,擔心他成為畫癡,就想趕緊給他介紹個姑娘成個家,讓他收收心。哪知道,第一次讓他去跟姑娘見面,他居然用父母給他買禮品的錢買了畫具,第一次相親也以失敗告終。
一年后,親戚給熊慶華介紹了一位鄰村女孩,名叫付愛姣,比熊慶華小1歲。女方要來家里見面,父母怕節外生枝,對熊慶華千叮萬囑:“你別說你喜歡畫畫,就說你特別能干活,能干活才能多掙錢,女孩子才會喜歡。”可一見到付愛姣,熊慶華就呆住了,覺得眼前這個女孩太漂亮了,就像畫里走出來的人兒。本來他想邀請女孩去他家魚塘走走,一緊張卻對人家說:“去我家魚塘游游吧!”說完才意識到不妥,當場憋得滿臉通紅,逗得付愛姣哈哈大笑。聽說熊慶華喜歡畫畫,付愛姣非要看看他的畫。熊慶華的房間里到處都擺滿了畫,父母一看姑娘進了熊慶華的房間,心里涼了半截——在農村,哪有女孩子會看上只知道畫畫的“半吊子”!可讓人意外的是,看了熊慶華畫的畫,付愛姣卻認定了他。
1999年,兩人舉行了婚禮。結婚當天晚上,付愛姣就對熊慶華說:“你喜歡畫畫,我不反對,一個人一輩子難得有件喜歡的事,不管以后怎么樣,只要咱家日子過得去,我都支持你畫畫。”聽妻子這么說,熊慶華高興壞了,說:“我爸媽一天到晚就怕我畫畫畫多了成了呆子,就想給我找個老婆管管我,沒想到你不但不管我,還支持我,他們知道了還不得氣死!”付愛姣嬌嗔地拍了一下他的頭:“你就不能背著他們畫嗎?不讓他們知道不就行了!”
此后,小夫妻倆下地干活時,熊慶華都會帶上畫具。干完了活,他便坐在地頭畫畫。有時妻子心疼他,便把地里的活兒全包了,讓他專心畫畫。
一次,熊慶華使牛耕地,可不知為什么,不管他怎么揮鞭子,牛就是不走。熊慶華心里暗想,這牛看來跟人一個樣,有溫順的,有蠻橫無理的,還有會看人臉色的,看來自己遇上了一頭倔牛。想著想著,他忍不住笑出聲來,也突然有了靈感,畫畫這頭倔牛。想到此,他也不耕地了,把牛往田埂上一拴,跑回家拿畫筆。到家后,他沖屋里喊:“愛姣,你快出來幫我個忙。”付愛姣正幫婆婆做飯,聽見丈夫喊,趕忙跑了出來。熊慶華悄聲對她說:“走,你去田里幫我個忙。”不等妻子答應,他就把妻子拽到了田里,指著牛說:“你去耕地,我畫下來。”
付愛姣從沒耕過地,何況是追著牛跑,她害怕。熊慶華笑話她:“你一個大人還怕牛不成,沒事,特別簡單,你耕地,我取景,畫個雛形就行。你就幫我個忙唄!”見丈夫如此低聲下氣,付愛姣無法拒絕,牽著牛開始耕地,而丈夫也擺好了畫具。可是牛不聽話,讓它往前走它不動,讓它轉彎它也不聽,弄得付愛姣一身泥水。有鄉鄰從旁邊經過,笑話他們:“你倆真逗,被一頭牛給制住了,一個畫畫,一個遛牛,有意思。”這還不算,鄉鄰回去后跟熊慶華的父親報告:“你那個兒子坐在田埂上畫畫,讓他媳婦耕地,我看你再不去,今天一天那地都耕不好。”父親聽罷,氣急敗壞地趕到田里,狠狠地把熊慶華罵了一頓。熊慶華一點也不生氣,畫已經畫好了,他偷偷給妻子看了一下,說:“老婆,謝了!不過你耕地真好玩,走起路來像跳舞。”付愛姣頓時羞紅了臉,追著丈夫打。
晚上回到家,付愛姣給丈夫出主意:“爸媽不想讓你畫畫,以后你注意點兒,咱們抓緊時間干活,把活干完你再畫。”為了有時間畫畫,夫妻倆經常天不亮就下地,中午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們就坐在田埂畫畫。對熊慶華來說,田野里的風景是最靈動、最富有生機的。他曾告訴妻子:“這里的一切,也許多年以后都會消失,所以我要記錄下來,以后慢慢看。”雖然不太懂丈夫話里的意思,但付愛姣就是喜歡看丈夫高興快樂的樣子,就想多幫他點兒。
為你畫一座不一樣的房子
2000年,熊慶華有了第一個孩子。添了孩子,生活開銷陡然增加,光靠幾畝田地肯定不行。夫妻倆商量著必須有個人外出打工,貼補家用。公婆的意思是讓熊慶華出去打工,因為他是男人。理兒是這個理兒,可要是出去打工就沒時間畫畫了,熊慶華有點不甘心。知道丈夫的心思后,付愛姣對公婆說:“我出去打工,地里的活我不太會做,慶華留在家里也能幫襯一把。”就這樣,付愛姣跟老鄉一起到深圳一家電子廠打工,每月能掙1000多元。這些錢,她全部寄回家,部分作為家用,部分用來給丈夫購買畫筆畫紙。妻子的付出讓熊慶華既內疚又感動,在各種畫里,油畫顏料最貴,最費錢,他便對自己說,每年只畫一幅油畫,這樣可以節省不少開支。
2003年7月,付愛姣從深圳打工回來,見村里建了不少新房子,十分羨慕,對丈夫說:“等以后咱們也建一座小洋樓,你可以坐在陽臺上畫畫,旁邊種幾盆花,養只鳥,也像城里人一樣生活。”聽妻子這么說,熊慶華很難受,說:“結婚以來為了支持我畫畫,你吃了不少苦。我答應你,以后一定給你一座不一樣的房子,你想要的都在里面。”付愛姣追問什么不一樣的房子,熊慶華卻賣起了關子:“先不告訴你,等你過年回來我給你一個驚喜。”
妻子又出門打工了,熊慶華開始準備他要給妻子的那份驚喜——他想把妻子想要的生活全部畫出來,掛滿家里的墻,給妻子一個雖不富有但卻溫馨的家。在熊慶華筆下,年輕時他們并肩看夕陽;中年時,他們為柴米油鹽辛苦拼搏;老了,他們牽手而行,一起種菜養花。每一幅畫都是熊慶華的心血,也是他對妻子的感激。整整26幅畫,畫了人的一生,掛滿了家里所有的墻。
過年回來,看著這樣一份禮物,付愛姣感到特別幸福,她的丈夫雖然是個“畫癡”,不能給她富裕的生活,甚至不能讓她和其他農村婦女一樣過那種帶帶孩子打打麻將的所謂清閑日子,但他一定是所有農民中最浪漫的一個,他給自己的,是很多農民給不了妻子的幸福。有了這份禮物,付愛姣覺得,吃再多的苦都值得。
見妻子看得眼圈發紅,熊慶華挽住她的胳膊說:“這些,都還只是我對未來的設想。現在我要做的,就是一一去實現。以后我努力掙錢,爭取給你造一座大房子。”
為了實現對妻子的承諾,熊慶華開始想辦法掙錢。聽說手繪賀卡生意不錯,他便開始手繪賀卡出售,但他的畫太另類,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無奈,他只能選擇外出打工,追隨妻子來到深圳,在一家橡膠廠上班。
可是,打工生活單調機械,熊慶華特別痛苦,他想通過畫畫來排解苦悶,卻發現離開了生活多年的故土,他的畫似乎也沒了生機。干了幾個月,熊慶華實在干不下去了,對妻子說自己想回家。夫妻倆在一個城市,相互有個照應,是付愛姣想要的日子,可丈夫沒待幾個月就要回去,她有些生氣。熊慶華解釋:“我自由慣了,不喜歡受人約束。”“誰喜歡受人約束?可這就是生活!你想掙錢,就得先吃苦。”妻子說的這些熊慶華都懂,可他還是打心眼兒里排斥城市生活,他喜歡赤著腳走在泥土里的感覺,更喜歡趕著牛嚼著青草,看朝陽升起。付愛姣長嘆一口氣,問他:“是不是在這兒沒法畫畫,你才要回去?”熊慶華點點頭。付愛姣啥話沒再說,掏了一些錢給丈夫:“你回去吧,我繼續在這兒打工。”熊慶華拉著妻子問:“那你會怪我嗎?”付愛姣故作生氣:“怪你有用嗎?結婚第一天我就知道,畫畫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我說了支持你,就一定會支持你。”熊慶華一聽笑了:“行。我保證把田種好。”夫妻倆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一個種地,一個在外打工。
為了哄妻子開心,也是為彌補對妻子的虧欠,熊慶華回家后決定給妻子畫一幅婚紗照。結婚的時候,為了省錢,他們沒拍婚紗照。熊慶華買了最好的顏料和畫布,開始精心創作。畫布上,付愛姣神態安詳,穿著白紗,被朵朵荷花包圍著,還有燕子從身邊飛過……畫了三個月,這幅《最美的你》才最終完成。打工回來的付愛姣看到這幅畫時特別喜歡,調侃丈夫:“我看你這輩子只能送我這些畫了。”熊慶華一本正經地說:“你可別小瞧這些畫,等我成了大家,可值錢了。”付愛姣也故作驚訝:“是嗎?好,那我保存著,等以后升值了再賣。”
2008年,付愛姣因常年在外打工,飲食不均,身體出了點問題,只好返回家鄉。養家的重擔全壓在了熊慶華身上。他找了份送奶的工作,因為這份工作不需要跟人接觸太多——畫畫畫久了,熊慶華甚至有些怕跟人打交道。早晚送奶,白天他可以畫畫。每一次熊慶華畫畫的時候,付愛姣就在邊上做些針線活,夫妻倆各干各的事,恬靜而幸福。
陪著丈夫留守農村
當了兩年送奶工,熊慶華在畫畫之余也養活了一家人。有妻子的陪伴,他的畫更富有人情味。2010年春節,一個在外工作的發小回鄉探親,特意來看望熊慶華。得知這些年熊慶華一直沒有放棄畫畫,發小很佩服,非要看看他的畫。
在熊慶華家里的墻上,掛滿了這些年他創作的畫,它們構圖大膽、色彩艷麗,甚至不輸給一些專業畫家。發小驚呆了,說:“這些畫太好看了,能送給我幾幅嗎?”自己的畫第一次被人喜歡,熊慶華高興壞了:“行行行,你喜歡哪幅就拿哪幅。”臨走前,發小把熊慶華畫的畫拍了十幾張照片,隨后傳到了網上,他覺得熊慶華這些年的堅持需要一份厚待,更需要一份鼓勵。沒想到,畫傳到網上后,熊慶華一夜成名,他筆下的鄉村真實有趣,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加上他的繪畫風格有著西方繪畫的特點,網友們親切地稱他為“農民梵高”。得到這個贊譽,熊慶華心里比吃了蜜還甜。聽說丈夫被譽為“農民梵高”,付愛姣不解地問他:“這個‘梵高是什么人?哪里的?住得離咱們遠嗎?”熊慶華跟妻子解釋:“梵高是荷蘭的一名印象派畫家,他畫的《向日葵》舉世聞名。”“向日葵?咱家地里可多的是,哪天你也畫一個,肯定也會畫得很好。”被妻子如此信任,熊慶華心里特別驕傲。
很快,有人開始購買熊慶華的畫,價格不等,而他的第一幅畫賣了1000元錢。那是熊慶華靠畫畫掙到的第一筆錢,他帶妻子到城里請她吃了一頓西餐以示慶祝。
除了賣畫,熊慶華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北京、上海的畫廊紛紛向他發出邀請,不僅提供住宿,還付給他豐厚的報酬。然而,去城里參加畫廊的活動,熊慶華很不適應,進到城里以后感覺身上哪兒都不舒服,還是在家里自在。付愛姣說他:“你天生的‘農民命。”熊慶華也不反駁,他確實就是個農民。
2015年,北京一家藝術網站找到熊慶華,邀他合作,而且不需要他進城,他只要留在老家創作就行。熊慶華爽快地答應了。
有了創作的動力,熊慶華勁頭更足了,整天泡在畫里。鄉鄰們過來串門,十次有九次見不到他,便問付愛姣:“你家他呢?是不是又不在家?”付愛姣搖頭:“沒有,在屋里畫畫呢!別說你們,我也只有吃飯的時候才能見他一面。”
2015年2月,熊慶華在北京798藝術區開辦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個人畫展。30幅畫,每一幅都是他心目中的鄉村,頓時在藝術圈引起轟動,很多畫壇知名人士稱贊他的畫富有生機,和照片拍攝的一樣真實。
有了穩定的收入后,熊慶華便給妻子蓋了一座漂亮的小洋樓。和妻子之前設想的一樣,陽臺上種滿了花,還養了一只鳥。春天站在二樓向遠處眺望,能看見一望無際的麥田和清澈的小溪。
2016年8月5日,熊慶華在北京798藝術區推出個人畫展“永生的鄉村”。這一次,妻子陪在他身邊。看著畫里熟悉的場景,付愛姣很興奮:“這不是咱家的牛嗎?那不是咱村里的水井嗎?”熊慶華點頭:“我畫的就是咱們身邊的東西,你當然熟悉。”付愛姣看著丈夫問:“那我是不是你最熟悉的?你怎么不畫我?”熊慶華笑笑:“你特別好看,我畫不出來,等你老了變丑了我再畫。”
接受采訪時熊慶華說,畫展結束后,他們就回家,一個種地一個畫畫,那才是他們最想要的生活。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