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泉
【摘要】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是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十八大以來,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取得重大進展,各項改革舉措頻頻出臺,制度管黨治黨走上新征程,黨風政風民風煥然一新,大大提振了黨心民心軍心,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
【關鍵詞】黨內政治生態 理論成果 實踐成果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新形勢、新任務,針對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深入思考新形勢下如何營造廉潔從政的政治生態問題。在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踐中不斷深化理論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論述。
初步形成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理論成果
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如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我們黨就可能失去執政資格、被歷史淘汰。
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健康潔凈的黨內政治生態,是黨優良作風的生成土壤,是黨保持旺盛生機的動力源泉,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重要條件,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歷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標志。
要夯實管黨治黨基礎,就要有一個弘揚正氣的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代價。
要培育清正廉潔的價值操守,使清風正氣得到弘揚。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督促領導干部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共產黨員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歷來都講“為政以德”,干部要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
改進工作作風,就是要凈化政治生態。抓作風問題就要積小勝為大勝,通過抓黨風政風帶社風民風。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
嚴懲腐敗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必須做到有腐必反,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要著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鏟除腐敗這個最致命的“污染源”,著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和體制機制。
要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把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政治生態。有的地方官場風氣不好,跑官、要官較為普遍,一些德才平平、投機取巧的人屢屢得到提拔重用,踏實干事的干部卻沒有進步的機會。
要突出領導干部這個關鍵,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教育引導大家立正身、講原則、守紀律、拒腐蝕,形成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示范效應。中央政治局各同志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帶頭發揮表率作用,自覺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
要堅持以改革思路推進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促進政治生態不斷改善。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必須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敗體制機制改革等。完善黨內法規,使各項紀律規矩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防止出現“破窗效應”。
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重構政治生態的工作艱巨繁重,必須決戰決勝。凈化政治生態同修復自然生態一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綜合施策、協同推進。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反腐敗是黨心民心所向,有黨心民心作力量源泉,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黨風廉政和反腐敗斗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必定會迎來海晏河清的那一天。
成功地探索了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實踐成果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最有特色、最顯成效、最得人心的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其力度、速度、深度和廣度,在新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取得重大進展,大大提振了黨心民心軍心,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我們黨成功地探索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實踐成果,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持之以恒糾正“四風”,黨風政風民風煥然一新。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以小見大,從作風建設小切口突破,堅持抓常、抓細、抓長,打開了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加強對廣大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觀念引導,全面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使“四風”問題得到有力糾正,領導干部先鋒模范作用更加明顯。黨內教育也從“關鍵少數”向基層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促使黨的每個細胞都健康、每個基層組織都強壯。
其次,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各級領導干部的黨員意識和組織觀念明顯增強。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強調領導干部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完善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有針對性地解決好問題,提高黨內生活質量。一番苦心,幾載經營,我們黨的干部隊伍對黨的忠誠度更高了,自我約束更自覺了,隊伍整體更干凈了。
第三,創新體制機制,扎牢制度籠子。各項改革舉措頻頻出臺,靠制度管黨治黨走上新征途。由失之于寬、松、軟,向嚴、緊、硬轉變,制度建設與時俱進。《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黨內重要法規,把紀律挺起來,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把責任扛在肩上,有責必問、問責必嚴。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差旅費管理等改革,減少了腐敗現象生存的空間和土壤。《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關于加強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意見》等改革,讓利劍高懸、震懾常在、不留死角。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等改革,營造了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境。《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強調要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各級黨委、紀委管黨治黨的責任感增強了。通過加大改革力度,減少了體制機制缺陷和制度漏洞,逐步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政治氛圍和體制機制正在形成。
第四,嚴懲腐敗分子,堅決清除黨肌體中的“毒瘤”。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打虎生威,拍蠅顯力。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加強反腐敗國際多邊雙邊合作,啟動“天網”行動,反腐敗追逃追贓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我們黨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一個動態過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深入把握新形勢下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規律,必定進一步開創山清水秀的黨內政治生態新局面。
(作者為中央黨校研究室巡視員)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2016年6月28日。
責編/潘麗莉 孫娜(見習)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