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黃鑫宇
宜信商通貸的“下半場”
文/本刊記者 黃鑫宇
如果說球賽的“上半場”,商通貸是深植于中小電商做金融服務的話,那么線下商貿、加工、服務業等小微企業則成為它“下半場”的主角。

陳歡:風控是易信對金融產品考慮的第一出發點。
期望借款金額(元):5萬、13萬、10萬、15萬……
申請借款用途:經營周轉、雙十一提前備貨、流通、進原料、采購……
使用我司哪款軟件或其它:ERP、ERP+CRM、ECSTORE……
店鋪類型:天貓、淘寶、京東、當當、蘇寧……
看到上海商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云起事業部總經理劉金光出示的一份內部Excel截屏時,你不得不倒吸一口氣……在長長名單里不乏小有名氣的電商,而他們真實又旺盛的資金需要,會直抵你內心深處。
“這些都是優質電商,他們的流水情況都還不錯。但事實情況卻是,每天都有很多真實的企業用戶來請求借款,基本是信貸。和宜信的商通貸已經開始接觸,只是還沒上線。我想幫客戶借到錢……”劉金光說。
來自宜信大數據創新中心官網的信息,2014年9月18日商通貸才正式上線,單月放款首次過億也是在一年零一個月之后。不同于對宜信“線上+線下”模式的傳統認知,商通貸作為宜信大數據創新中心的一個普惠金融產品,從第一天起就是專做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純線上信審平臺。因此,在互金坊間有言,商通貸是最能體現宜信大數據風控水準的產品之一。
作為電商技術服務提供商的劉金光沒想到的是,如果這是一場球賽,宜信普惠商通貸事實上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大霧霾天兒的,非常歡迎大家能夠來到我們宜信普惠商通貸和用友暢捷通戰略合作的活動現場。”宜信首席戰略官陳歡首先致辭。這也是記者今年第四次遇到這位身兼大數據創新中心“Top Leader”的宜信高管,“極客”和“跑男”是他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大標簽。
確切而言,這是一場商通貸升級2.0版的對外宣告會。
如果說球賽的“上半場”,商通貸是深植于中小電商做金融服務的話,那么線下商貿、加工、服務業等小微企業則成為它“下半場”的主角。融資場景的擴充,以及大數據風控的數據維度擴充,成為2.0版多項升級的優化選項。
進入“下半場”,站在商通貸身邊的是用友網絡旗下的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分別簡稱為“用友”、“暢捷通”)。
然而,融資場景也好、數據維度也罷,商通貸2.0版“擴展”的背后事實是,實實在在地從“電商圈”跨進了實體的“小微圈”。
宜信“出圈”啦?!
“我們自己沒有說這個‘圈’。”陳歡笑言,“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把自己限定在電商圈,只是第一批服務的用戶,我們覺得電商用戶群比較合適。”目前宜信普惠商通貸的定位為“跨平臺綜合授信”,即除原本來自淘寶、天貓、ebay、亞馬遜、全球速賣通等網店銷售數據外,拓展到暢捷通手中實體小微用戶的經營數據中。
從申請條件上看,除去年齡、身份以及經營時間等傳統性要求(申請人為20-55周歲的中國大陸公民;申請人需為企業實際經營人;公司持續經營時間1年及以上)外,更為重要的是“用友暢捷通使用時間連續半年及以上,從第一筆記錄為起始日”的硬標。
翻譯一下,如果身為“小微圈”的實體企業主想拿到“最高額度200萬、最長期限24個月的按月計息還款、綜合月成本0.72-1.8%之間以及先息后本、等額本息兩種還款方式的選擇”等商通貸的費率標準,那么首先大前提,你必須是暢捷通6個月及以上的用戶,而且還得連續使用中。
半年報顯示,用友目前企業客戶規模超過200萬。而據暢捷通高級副總裁程剛介紹,“財報上的數字只是軟件包的客戶數,軟件包客戶當中大部分來自于小微企業,所以200多萬中有100多萬都是用友自己的小微企業軟件包客戶。而基于Saas的小微企業用戶,我們(暢捷通)另外還有100多萬,這沒有反映到集團財報數字里面”。從數字圈定的意義講,雖然是純線上信審,但商通貸2.0版并不是毫無保障小微風控的“公測”。陳歡也表示,從目前進展情況看,他對此“有信心”。
去年操作宜人貸上市過程中,陳歡就是上市核心團隊里負責風控報告的高管。在跟他之前曾經的溝通中,你可以清楚感受到,風控因素往往是他對金融產品考慮的第一出發點。因此,即便“出圈”了,商通貸2.0版也不例外。
在討論借款審批通過率時,陳歡舉了個例子,“有些用戶使用暢捷通6個月以上,但是使用的很少,他在里面積累的數據太少了,我們沒有辦法做清晰的判斷和評估,不可能憑空開給他三萬、五萬的額度。這種情況下,我只能說他需要更頻繁地使用暢捷通以積累更多的數據,這樣我們才能給他更多的授信。”其實之前宜信普惠商通貸所服務的電商用戶群也一樣,他繼續舉例,“天貓上的一個真實賣家,在6個月的時間里在線上只賣出去5件商品,因此我沒有辦法基于這個數據給他授信,雖然他線下也有實體店,而且實體店經營得挺好,但是我們基于判斷的數據是來自他在天貓上的銷售數據。”
如果談到宜信內部大數據風控,“明星”絕非只有商通貸。2015年12月18日那個紐交所敲鐘日,一片“宜信藍”的朋友圈讓無數人瞬間認識了宜人貸。
11月16日,這支中國互聯網金融首股發布了其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Q3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除了一如前幾季在凈收入、凈利潤及其同比方面保持強勢增長外,宜人貸主動披露了今年7月發生的一次有組織的針對某一宜人貸極速借款產品的欺詐事件,宜人貸立即暫停了該產品的線上信審。比較吸睛的是,在提取了8,126萬元(1,219萬美元)特殊風險準備后,為了防止類似欺詐事件再次發生,宜人貸稱推行了更為嚴格的申請及審批要求,并于7月底重新上線該類產品。宜人貸大數據風控及其反應速度令業界人士普感驚訝。
不可否認的是,在走出“電商圈”后,商通貸純線上大數據風控將面臨巨大挑戰,否則“小微企業融資難”就不會成為世界性難題。陳歡理解來自媒體的這份關心,同時參與宜人貸與商通貸風控工作的經歷也讓他在聊到兩位“明星”時談資頗豐。
“宜人貸主要面向工薪階層,它的風控判斷主要是來自于你對個人收入穩定性的維度。從穩定性維度去判斷,對大數據風控相對來說要好做一些。如果一個人在一家相對比較大的公司工作,公司可能會經營不好,但是他找到下一個工作是比較容易的,仍會有持續而穩定的收入去作為還款的來源。”
“但對于企業來講,企業還款能力波動性比較強。可能企業本身經營得很好,但突發的壞消息,就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麻煩。無論大企業、小企業,企業經營的波動性是很強的,因此,你去給它做風控判斷,這中間需要判斷的維度與對數據的理解就不同了。企業分屬不同的行業,從事制造業跟做商貿、餐飲的數據特點又不一樣,而這與只單純拿工資的個人是有很大區別的。另外,企業還有季節性的波動,你怎么去判斷、了解它季節性的這種波動,其實是需要更多新的維度跟邏輯參與到風險判斷的。”
“我們也是‘未來無限可能’……”當問及宜信與暢捷通(乃至用友)未來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時,這位嚴謹男難得一見地在專訪環節出現笑場。
時鐘倒撥一年零四個月,用友一紙“戰略合作伙伴”簽約阿里,由于雙方都有互聯網金融業務,在面對同樣的提問時,阿里副總裁兼阿里云總裁胡曉明的一句“我認為一切都有可能”,令人印象深刻。
頗為有趣的是,無論阿里抑或是宜信,用友或暢捷通與其均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具有非常濃厚、相似DNA的兩款產品,是我們今天在這里發布戰略性合作的原因。”來自宜信方的說法“商通貸從上線以來,一直是一款跨平臺、服務小微電商的融資服務的利器;暢捷通也是服務小微人群,提供了非常優質的財務管理的服務”。
除了字面上的理解,一場合作能夠給人以想象空間,多數情況下是來自于字面以外,特別是雙方都深植于互聯網金融同一業務。
首先,用友及暢捷通引發的是一場關于“牌照”的想象。
11月18日,用友、碧水源、光線傳媒等11家A股上市公司發起成立北京中關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最終以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的名稱為準,以下簡稱為“中關村銀行”),擬注冊資本40億元。從股權設置比例上看,用友擬出資額11.92億元,占29.80%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如果最終落地,用友將成為北京首家民資銀行的牌照擁有方,而此前甚囂塵上的京東則并沒有位列于11家股東中。
由于位置的特殊,關于中關村銀行的設定一直處于紛紛擾擾中。此前,媒體曝光的初步計劃中,科技金融、互聯網金融是其功能定位,原工商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侯本旗或擔任首任行長,從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招兵買馬的消息更是日更一篇。
除了這張刷新動態的銀行“大牌照”外,作為用友子公司的暢捷通手中的第三方支付“小牌照”也經常在投資者論壇上被談及。
“至少我們目前沒有去想那么遠,以后可以再看是否有這種支付等領域的合作機會。但肯定不排除,到那個階段再具體評估這種合作的方式。”從陳歡的態度看,目前雙方并沒有提升合作的“段位”,但是“無限可能說”給未來留下空間。
其次,由宜信帶來的則是關于“普惠金融降低成本”的又一場想象。
關于成本問題,陳歡在今年的互金外灘峰會上就曾介紹過,一個借貸機構的成本主要分為資金成本、運營成本以及風險成本。其中目前最不好壓縮的就是針對風險損失控制情況的成本預算。而來自金融消費、社交行為等諸多數據源整合的大數據風控,則成為解決的希望之一。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兼職教授、中歐-世界銀行普惠金融中心主任王君也認同大數據風控在此間的價值,“現在數字普惠金融的問題,利用大數據和先進的辦法降低成本,這會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
從宜信普惠商通貸兩年多的發展看,這是宜信自身“基于數據幫助小微企業獲取貸款”夢想的逐步實現。在陳歡看來,“商通貸的業務特點達成了我們開始的一些愿景和想法。”
算是一種對“戰略合作”的回應,暢捷通在正式簽約的第二天股價微漲了1.53%。而無論是想象還是就事論事,宜信普惠商通貸的這場球賽,“下半場”哨音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