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青
“少壯派”抓住窗口期
——訪北京合眾創金投資有限公司CEO陳龍
宋 青
從種種趨勢來看,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窗口期已經到來。
眼下,一場史無前例的摸底排查正在這個行業里展開,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在進行著戰略調整。當然,伴隨著風險和挑戰的同時,一批合規的后起之秀開始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有業內專家告訴《中國品牌》雜志:“后來者有它的時間窗口,找到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是一個新的切入點,切入到行業里去。要么是在模式上創新,要么是徹底找到了新的方法、新的技術去革新,互聯網金融從金融的角度來說,新的技術可能性會低一些,所以大多數會通過一些新的模式。”

不同于螞蟻金服、宜信、陸金所等這些知名公司的搶眼,合眾金服,這個年輕的財富管理平臺在輿論中一直都是頗為低調的狀態,盡管有資金實力雄厚的航美傳媒作為后臺。
公開資料顯示,于2015年9月正式上線的合眾金服是集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平臺相結合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由中國極具影響力的中高端戶外媒體運營商航美傳媒集團聯合其他三家投資機構共同發起搭建,旨在為有資金需求的借款人和有閑散資金的投資人搭建服務平臺。
沒有急于布局,也沒有概念炒作,對于新進者來說也未必是壞事,雖然整個行業會向著理性回歸,平臺管理者也有更多時間靜下來想一想,我究竟是為了做什么,而不是被用戶、燒錢推廣和市場規模等一堆指標牽著鼻子走,這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至少對追求安全穩定的投資人來說,會很樂意見到這樣的局面。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過渡和蟄伏,合眾金服終于走向了臺前,整個業務規模和布局,甚至員工人數都已經頗具規模,并開始積極布局自己的互金版圖,迎頭趕上。
一直都很低調的合眾金服CEO陳龍在默默的準備著屬于自己的“殺手锏”:與國內首家金融資產交易所天金所正式牽手,共建“金融資產交易生態圈”。
此次與天金所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意味著雙方將成為互惠互助的共建單位,即共創平臺、共建生態、共享資源,雙方具體會在拓展銀行間市場、產品研發、平臺搭建、系統運營、渠道服務、功能孵化、信用轉換、品牌打造多方面共同發力。合眾金融旗下合眾金服也將作為天金所北京第十六服務部展開相關合作業務。
雖然在媒體上很少說話,但在外界看來,這無疑是素來行事低調的合眾金服在資產端創新方面的高調做派,體現著他對未來的布局有著更為深刻的見解和思考。在陳龍看來,破解企業融資難問題,一方面需要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一方面還需要像合眾金服這樣的生力軍不斷進行金融創新,拿出更多的優質產品服務于實體經濟,幫助中小企業走上更加健康和良性的發展道路。
毫無疑問,當前在市場表現不高調,并不意味著未來不會高調。在當前市場行情普遍不好的情況下,高調的宣傳未必會吸引到大量用戶,甚至有可能出現負面效果。另一方面,行業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互聯網金融公司在當前環境下也必須謹慎行事、顧慮周全,過于高調很可能被監管部門或相關部門關注、調查、約談,更有可能被競爭對手排擠、曝光出負面消息。因此,目前的低調,也是為了后期的擴張和高調做準備。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也說了,“互聯網公司未來30年機會一定在線下,而線下企業未來的機會一定在線上,互聯網經濟要虛實結合。因此,在下一輪的產業豐收季收割莊稼的,沒準就是這個走“虛實結合”線路的后起之秀。
過去的一年,經濟增長乏力,傳統業態“壞賬率”驟增,資本陷入“流動性陷阱”,資源錯配現象嚴重,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卻日益突出,倒逼或催生了金融行業新興業態的出現。
陳龍積極順應監管政策,逆勢推出湘茶供應鏈金融,開創了業內領先的國家級龍頭企業與民間資本合作的城市合伙人模式。此后,合眾金服又與兆華金融宣布開啟戰略合作,品牌升級為“合眾兆華”,欲打造一個綜合形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以服務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目標,共同推進“產融結合”,支持產業轉型升級。而合眾金服以供應鏈金融為主要服務之一,以兩者的優勢結合來推動傳統行業的產融結合。
陳龍坦言,破局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魔咒,不僅需要中小連鎖品牌對大環境做出理性判斷,還需要互金企業不斷探索創新,拿出更多金融創新產品實現中小企業的“自造血”能力,而這正是合眾金服一直在探索解決的問題。
與此同時,合眾金服還利用自身技術、渠道和用戶群的數據,目前已經形成了比較全面的產品布局,包含理財、基金、信貸等多個領域,以此將合眾金服打造為一個高綜合性的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
事實上,早在去年年初,業內就有人發聲稱“財富管理時代已經到來”。一方面,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將是財富管理市場快速增長的時間起點,而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已有10個省份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這些省份常住人口數量總和超過5億人;另一方面,經濟前景有待考驗,債市信用風險加速暴露,投資者直接參與股市的意愿薄弱,普通家庭配置資產的難度在增大,隨意投資都能獲得高報酬的情形不復存在。
與此對應的是,財富管理市場也開始迅猛發展,很多互聯網金融業態的平臺,如P2P、記賬軟件、第三方理財代銷、垂直理財超市,都開始在為自己打上諸如“一站式理財平臺”、“綜合財富管理平臺”、“財富管理管家”之類的標簽。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創新金融業態,開始在聚集了一定規模的用戶后,往個人資產管理方向轉型。甚至有個別背靠閉環生態的平臺,還跟券商資管合作,將用戶在自身體系內產生的信貸資產打包,設計成資產證券化產品,在交易所掛牌。
在一個國家進入到中等富裕階段之后,對財富管理已是一種剛需。同時,伴隨著各路資金大踏步邁入財富管理領域,勢必掀起2017年投資市場的火熱。

合眾金服舉行互聯網金融風險教育宣講活動
近日,在烏鎮舉辦的全球第三屆互聯網大會上,互聯網金融再次成為大會關注的焦點。
馬云在大會上表示,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生產和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在眾多領域中作為經濟血脈的金融行業尤為引人關注。互聯網金融在科技的外表下,其核心依然具有很強的金融屬性,安全合規是其不能觸碰的底線。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只有在風險控制的軌道上安全行駛,才能保證穩健運行。
在陳龍看來,“后P2P時代,如果抓不住核心關鍵點,永遠疲于追逐產業的熱點,最后獲得的結果未必會滿意,因為這些都是表象的,核心的關鍵點就是專業度。”
以下為采訪實錄:
《中國品牌》雜志:想要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生存下去,核心競爭力一定會是產品。作為后進者,你們提供了哪些可以直擊客戶的產品或服務?
陳龍:首先,P2P并非適合所有投資者,針對不同層次的客戶群,我們不斷地豐富線上與線下的產品,并且把業務分成多個板塊去做,著重加強了基金業務。針對當前高凈值人群的資產配置現狀,我們研究過,認為投資基金是最合理的,這類人群投資應以防守為主,通過大類資產和適當運用復雜策略來做好資產配置,來達到優化風險擴大收益。
其次,圍繞市場需求的變化,我們的業務也在做著相應的調整。在2016年以前,我們基本上做的是個人業務,例如:房貸、信貸、車貸等,但伴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們做出了戰略調整,今年我們會圍繞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的大股東做融資服務的。
相對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更加安全可靠,隱含信息也更公開透明,能最大化的確保了借款人的真實度。債權的真假,一直是這個行業被人詬病的地方所在,而且,債權的真假也是決定產品的風險所在,如果債權有問題,那所有的風控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在融資的選擇上,我們為客戶提供最有價值、最安全的產品。
《中國品牌》雜志:合眾今年產業融資上的布局更進一步,你們對產業布局的思路是怎樣的?目前,有沒有制訂一個近期的發展目標?
陳龍:產業金融既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等融資難題,又能延伸我們的縱深服務,實現雙贏。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互聯網是工具,金融是核心,而金融是中國經濟改革和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
不過,對于企業光有布局或者戰略,而沒有解決能力是不行的。只有這兩者相結合,才會成功。所以,我們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做的就是搭建“金融資產交易生態圈”。我們在產業資源上最有優勢、最能解決的其發展痛點。我們明確定位,做一個能夠幫助中心企業發展的投資者,而且我們真的是這么去做的。
作為成立僅僅兩年的互金行業后起之秀,合眾金服目前最重要的發展目標不是多少注冊用戶,有多少成交額,我們現在第一目標就是把自己的基礎夯實基礎,確保了平臺投資人信息及資金安全。畢竟嚴謹的專業團隊與技術仍是企業發展的強有力后盾。
《中國品牌》雜志:在過去一年中,金融科技、智能投顧等,大行其道,你個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陳龍: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領域目前魚龍混雜,“蹭概念”的不在少數。其中,某些智能投顧的APP,下載之后發現,大多都是讓用戶填個問卷而已,其基本邏輯就是根據問卷得出的用戶風險偏好,對客戶進行相應的理財產品推薦。其中難言有多少“科技”含量。
我們的產品沒有在概念上做太多文章,今年還在一直堅守我們的本業,也就是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來經營金融業務。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當前最適合我們發展的路。
《中國品牌》雜志:互聯網金融從爆發到洗牌,如今收益率一路下滑,這種趨勢如何扭轉?
陳龍:一方面,理財產品收益率與資金面狀況和資產配置有關,最近看來,融資本成降低,也是導致金融產品的收益率大幅下降的原因。這種低利率狀態短期內難以改變,因為從貸款到信托投資都是在往下降,平均收益率都在7%左右。另一方面,隨著行業深度整理,投資者會變得更加穩健,更加注重風險把控,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再尋求合理收益,所以未來將屬于那些安全而又收益平穩的平臺。實際上,P2P收益率下降的背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整個行業逐漸回歸理性,并朝著更加規范的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