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淑芬, 魏 民, 許 濤, 徐愛茹, 孫煥榮, 董 靜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醫院啟新分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氟伐他汀聯合康復護理對PCI患者氧化應激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俞淑芬, 魏 民, 許 濤, 徐愛茹, 孫煥榮, 董 靜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醫院啟新分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探討氟伐他汀聯合康復護理對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患者氧化應激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8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兩組給予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等常規治療,觀察組于術前12h、術前給予氟伐他汀70mg口服,術后每晚口服氟伐他汀40mg,并行康復護理,對照組術前給予安慰劑,術后常規治療,并行常規護理;抽取用藥前及用藥后2h、24h外周靜脈血,測定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水平;全自動血液流變儀測定治療前、術后7d纖維蛋白原(FIB)、血漿黏度(PV)、低切黏度(LS)、高切黏度(HS);ELISA法測定血栓素(TXA2)、前列環素(PGI2)水平。結果:對照組術后NO降低,MDA、ROS升高,與術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前術后各指標無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CI術后7d時患者FIB、PV、LS、HS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CI術后7d時患者TXA明顯低于對照組,PGI2明顯高于對照組高,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冠心病PCI患者早期運用氟伐他汀可有效緩解術后氧化應激反應,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聯合康復護理干預可利于患者康復。
氟伐他汀; 康復護理; 冠心病;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氧化應激; 血液流變學
筆者對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PCI患者給予氟伐他汀及康復護理,旨在探討其對氧化應激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8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2~75歲,平均(62.3±8.6)歲;合并癥:高血壓28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癥21例,肺功能不全12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2~76歲,平均(62.7±8.5)歲;合并癥:高血壓26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癥22例,肺功能不全13例。兩組年齡、性別構成、疾病構成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入選、排除標準:入選標準: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1],并經冠脈造影證實,首次發病,并成功完成PIC治療,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有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臟病、心內膜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慢性炎癥、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出凝血功能異常等疾病;排除血壓>180/110mmHg者;對相關藥物過敏、禁忌者及脫落病例等。
1.3方法:兩組給予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等常規治療,觀察組于術前12h、術前給予氟伐他汀70mg口服,術后每晚口服氟伐他汀40mg,對照組術前給予安慰劑,術后進行常規治療。對照組PCI術后進行常規護理,即提醒規范用藥、控制飲食、適宜運動等,出院后進行隨訪,了解生活質量及依從性。觀察組進行康復護理干預,即飲食干預:指導合理膳食,以清淡食物為主,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運動干預:指導合適時間進行適量運動增強體質,以散步、氣功、慢跑等有氧運動為主,避免過度勞累;心理干預:消除術后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仔細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并及時開導,必要時進行心理醫生指導;健康教育:普及冠心病相關知識及潛在危險因素、保持健康心態、規范用藥等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并定期進行門診復診。
1.4觀察指標:氧化應激:抽取用藥前及用藥后2h、24h外周靜脈血,采用ELISA法測定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水平;血液流變學:全自動血液流變儀測定治療前后纖維蛋白原(FIB)、血漿黏度(PV)、低切黏度(LS)、高切黏度(HS);ELISA法測定血栓素(TXA2)、前列環素(PGI2)水平。
1.5統計學處理:數據錄入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多次測量方差分析,同一時間點兩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PCI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對照組術后NO降低,MDA、ROS升高,與術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前術后各指標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PCI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2.2PCI術后7d血流變學比較:觀察組PCI術后7d時患者FIB、PV、LS、HS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PCI術前及術后7d血流變學比較
2.3PCI術前及術后7d TXA2、PGI2水平比較:觀察組PCI術后7d時患者TXA明顯低于對照組,PGI2明顯高于對照組高,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見表3。

組別nTXA2PGI2觀察組4042.21±6.35?89.13±8.27?對照組4081.05±7.3963.79±8.47
冠脈病變是一種動脈壁內脂質堆積性疾病,基本病變為冠狀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導致血管腔變窄、堵塞,進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及壞死等,其中炎癥及免疫也參與動脈粥樣硬化(AS)的發生發展,而AS斑塊的動態不穩定性是不穩定性心絞痛(UAP)進展的重要原因,其中炎癥反應激活可能是導致AS斑塊不穩定的主要因素[2]。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疾病,常因各種誘因而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隨著醫學的發展PCI技術在臨床廣泛應用,已成為冠心病患者血運重建治療的重要手段,但PCI術中支架植入同時,球囊擠壓冠脈也會損傷血管內皮,導致血管內膜撕裂剝脫、硬化斑塊脫落及微血栓形成等,造成血管內皮結構與功能受損,是PCI術后無復流或再狹窄發生率增加及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原因[3]。
研究顯示,氧化應激在多種疾病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PCI在操作時可誘導與加重局部氧化應激反應,引起部分患者術后局部心肌酶水平升高,造成PCI術后再發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增高。有研究報道,氧化應激損傷可能的發生機制與側支循環急性閉塞、不穩定斑塊繼發破裂等引起微小心肌局灶性壞死或短暫性心肌缺血有關。氧化應激反應升高對心血管產生一定損傷,導致一系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因此臨床降低PCI氧化應激反應對冠心病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顯示,對照組術后NO降低,MDA、ROS升高,與術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觀察組術前術后各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提示氟伐他汀可有效抑制PCI術后患者氧化應激反應因子的釋放,減少患者術中對心肌的損傷。
有報道稱,術前應用氟伐他汀可對PCI術后心肌損傷起到保護作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本研究顯示,PCI術后兩組FIB、PV、LS、HS均較術前降低,與術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CI術后兩組TXA2降低,PGI2升高,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指標變化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認為氟伐他汀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變學、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抑制血小板聚集與血栓形成作用,從而保護心肌功能,降低PCI術后再狹窄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1] 楊威,王婷,路勤,等.替格瑞洛對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循環雜志,2016,31(1):40~44
[2] 劉虹,滕濤,王燕,等.普羅布考對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藥物洗脫支架置入術后再狹窄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4,22(11):710~713
[3] 崔英華,王林.丹紅注射液對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的影響[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3):215~218
河北省唐山市科技成果項目,(編號:20141905)
1006-6233(2016)11-1907-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