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張軼
摘 要:蘇式家具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和文化符號,本文從顯性符號的表達入手,分析其材料運用、造型語意、文化意象等方面的內容。在梳理家具文化研究現實的基礎上,嘗試總結出實際應用思路,對傳統家具文化特色的現實應用提供有效途徑。從顯性符號的表象中能夠深入理解其內在的文化與造物哲思,幫助提取有價值的設計元素,以期為我們在現代中式家具設計過程中提供啟示。
關鍵詞:蘇式家具;顯性符號;造物思想
0 引言
家具作為人工制品具有極強的物質屬性,在實現家具功能的過程中,傳統工匠既遵循客觀和自然的法則,同時又依據中國特有的文化觀念,創造了中國傳統家具獨特的造物哲學,蘇式家具代表了中國古典家具的最高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1 利用木材本色之美——體現樸素自然的生態理念
日益頻繁的海上貿易,使貴重硬木向江南地區輸入,原本以椐木為原材的江南地區也開始選用貴重的優質硬木,蘇式家具選料講究,多用來自海外的花梨木、紫檀木、烏木等,還有來自其他地區的鐵力木、楠木、黃楊木等。
古人將多種紋理天然、質地堅硬的優質木材通稱為“文木”,多用在家具的明顯處。工匠在選料時,常常會根據不同的需要來選用,把花紋好看的美材用在家具的顯著部位。家具設計在選材時需要遵循“文”與“質”并重的準則,就是說要尊重材料本身的自然美感,所選材料不僅要滿足實現家具的實用功能,還要表達出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精神與氣質,這種對材料“文”、“質”的推崇與追求,反映了中國傳統造物思想中“人工”與“天然”之間的辯證關系,對于現代設計而言則體現了樸素自然的生態理念。
2 注重形體感與線形裝飾——展現家具的最高成就
出色的家具形體線形感體現了蘇式家具的最高成就。蘇式家具沒有過分的雕琢與虛飾,綜合考慮主要功能性結構部件的承力使用功能與美觀性,功能部件采用實體線形,與家具整體造型形成流暢而自然之感,展現蘇式家具的線條之美,這種將裝飾于無形之中的線形裝飾手法,成為蘇式家具獨特的藝術語言。
蘇式家具的裝飾繁簡相宜,重視功能性形體符號的表達。有些直接構架家具形體的功能性部件,在關鍵部位起支撐、聯結、填補等功能作用;也有的屬于純裝飾性部件,主要是為了裝飾和點綴,這樣更有助于提升蘇式家具的整體欣賞品質。蘇式家具的裝飾設計滿足了人們在精神上的審美需求,刻有不同樣式的符號紋樣或嵌入復雜的飾物,來體現不同的象征意義,給人以莊重、威嚴、規矩之感,是家具造型的美學原則的體現,更是與家具整體造型結構達成了一個和諧的境界。
3 運用抽象性符號形式——展現獨特的風格造型
蘇式家具顯性符號的表達,除了體現在材質和裝飾等方面的運用,還體現于家具的風格造型之中。蘇式家具在風格造型的手法上留給使用者極大的想象空間,強調家具與周圍環境的“共生”關系,關注氛圍、意境的營造。從最初的屏風到之后的帷幔、隔扇,利用“間隔”的手法分割空間的同時,又使空間層次豐富而多變,含蓄且自然地賦予了家具空間更多的功能和意義。蘇式家具通過這一獨特的風格造型手法,運用抽象性的符號表達形式,詮釋著室內環境中的空間關系。
4 研究之再應用
蘇式家具的顯性符號在表達造物思想的應用研究中,我們首先將其文化內涵作為應用借鑒的重點,將傳統與現代兩者置于同一空間當中,使兩者共生、互補、交融,進行不斷的再創造再詮釋過程。
4.1 自然材料的運用及創新
蘇式家具在對木材進行造型結構和處理方法上,體現了獨特的風格與品質。將蘇式家具中傳統的榫卯結構工藝,借鑒應用到現代中式家具設計中,需要運用創新設計思維方式,使家具設計不僅能夠充分吸取傳統工藝,還要融入現代美學思想。一方面,聯系現代中式家具設計的實際需求,再結合綠色設計的理念與方法,對傳統的榫卯構造設計理念進行提煉創新,實現結構的合理化。另一方面充分運用木材自身的紋理質感,同時大膽運用新材料新工藝,實現材質或技法的融合運用,即是對蘇式家具溫潤細膩的觸感和堅固耐磨的使用性能有效地傳承與創新方式。
4.2 造型語意的提煉
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同時也形成了針對中高端人群的細分市場,其產品通過高端定制逐漸向注重工藝的美感與文化方向發展。由此可見,將蘇式家具傳統材料及制作工藝引向高檔的當代中式家具設計中,不僅是對其獨特材料工藝美感的延續,更多的是能使當代中式家具從功能性產品走向更加富有人文情感的方向,引起觀者的文化共鳴。
對符號的抽象、秩序比例的變化等方面著手,提煉蘇式家具的造型語意,主要可以采用家具的某些典型形狀,以平面或是立體的形式表達出來;或是借用其構造部件,即家具部分與整體、部分與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又或是根據中式家具本身的特性將這些符號以現代設計觀進行重組變化,從而形成新的意義。這些方法,遠比直接的符號提取更具有內在意義,并且通過中式家具進行造型語意的延伸,一方面有助于產品形態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容易引起更深層次的文化共鳴。
4.3 文化意象的呈現
由于現代居家環境、家具用品等越來越重視生態環保與人文精神,使得家具設計向關注人的體驗感受、環保、文化內涵等方向發展。蘇式家具文化意象的呈現,需從整體的空間觀去考慮,在整個大環境中去考慮家具與人、家具與空間的關系,同時家具造型材質等都需順應整個空間的邏輯和脈絡,這樣的家具在整個大環境中才能與其他產品相互融合。意境的營造,雖不像有的家具產品那樣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感,但能使觀者受到心靈的震撼,讓人過目不忘。在家庭環境中,提取借鑒蘇式家具獨特的線形結構特點,從而營造優雅低調、平和內斂的空間意象,表達東方哲學的審美追求。
5 結語
家具表現出來的文化氣質,都是特定的文化造物思想乃至人與自然關系的具體化體現。蘇式家具作為中國傳統家具的典型代表,體現得尤為明顯。傳承傳統家具文化,不應停留在家具表面形式符號的模仿和再現,而應由表及里,將重點放在對傳統造物思想中的“天人關系”、“物我關系”的現代轉化上。對于現代家具設計而言,有利于突破傳統文化符號的固定符號語言模式,進而滿足現代人對物質生活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拓展了傳統的造物思想的應用范圍,即是中國傳統文化更為有效發揚的途徑和思路。
作者簡介:張瑩,女,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
張軼,男,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設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