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俞志
摘 要:圖像記錄是保護與傳承民族服飾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服裝和別的文化元素之間存在著彼此融合與影響的關系,同時它的發展與人類學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在人類學基礎上用圖像記錄的方法體現賀州瑤族服飾圖案、刺繡、蠟染工藝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與參考意義。
關鍵詞:瑤族服飾;圖像記錄;人類學
1 圖像記錄與人類學的關系
圖像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圖像“指各類圖像(素描、寫生、水彩畫、西洋畫、版畫、廣告畫和漫畫等)與拍攝相片、電影等全部可視藝術品,甚至包含地圖和建筑在內”。狹義的圖像是指靜態單幅的;適用于表現含有大量細節(如明暗變化、場景復雜、輪廓色彩豐富);以紙張、膠卷為存儲介質,或數碼存儲形態的,具體來說,主要包括攝影照片、圖片及數字圖像。本論文里的“圖像”一詞,主要是指數字化圖像,其定義可以表述為“由傳入裝置捕獲到現實情景或是數字化模式保存的任何圖像”。可以是數碼設備拍攝直接獲得的數字畫面、也包含相片、膠片等紙質畫面掃描得到的數字圖像等。
服飾一向在傳統文化中占重要的位置,在“衣食住行”這個俗語里“衣”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衣排第一,這樣的排序大概體現出衣的元素在社會文化生活里有較高的比重。服裝和別的文化元素之間存在著彼此融合與影響的關系,服飾記載著先輩們搬遷和成長的歷史,呈現了先輩文化的多樣性并見證了他們在自然環境中適應、成長的歷程,同時它的發展同樣記載著先祖們及其文明的發展與變遷。
人類學(anthropology )是從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對人類進行全面研究的學科群。[1]圖像及其圖像記錄活動與人類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早期人類學研究里的圖像記載因由攝影技術的關系大多以紙質的圖像為主。以賀州瑤族過山瑤服飾圖像為例,過山瑤服飾最為復雜,能否依據其頭飾中的三類七種來體現服飾中的文化特征,通過和利用圖像的優勢,記錄不同支系頭飾的形狀、顏色、圖案等視覺特點,來快速取得該服飾圖像的基本準確內容。所以,整段文字敘述遠遠不及一張清晰、色調明亮的圖片更有說服力。由此可見,運用圖像記錄手法講述民族服飾的客觀準確信息與他的特點擁有了文字等別的媒介所沒有的優點。
2 服飾圖像記錄的重要性
傳統文化的表達與記錄,大多是靠語言和文字來實現的,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文本的記錄等。另外,還可以通過圖像來表達事件,照相機技術實現了記錄、表現、保存民族服飾的真實性重現。圖像適合記錄服飾的物質形態,也是保護與傳承民族服飾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在當今大數據背景下,運用數字圖像為手段完成記載和有效傳播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途徑,呈現現代化科技和民族服飾文化傳承的共生、互動。
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服飾漸漸傾向“漢化”與“西化”的今天,賀州瑤族的傳統服飾依然被放至在較高的位置。賀州瑤族服飾在圖案、刺繡、蠟染工藝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其紋樣的類別、題材及藝術特征;服飾剪裁的款型、方式;瑤繡圖案、十五結針法、反面繡等都是賀州瑤服最有價值的民族文化瑰寶。筆者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瑤民心理的浮躁以及他們生活現代化發展的躍進和價值觀的被逐漸改變等體現出各種缺陷,老的、經典的技藝記載與傳承逐漸減少,從而促使了瑤族服飾手藝的消失,也造成收集服飾圖片的過程中異常艱難。
做為民族文化主要元素的衣飾具有明顯的視覺效果和物質性,理所當然成為一種重要的消費符號,因此該文化符號形成了龐大的經濟消費空間。今天,在一些少數民族旅游地,服飾文化展演及圖像記錄傳播的方式是民族服飾為主題的符號消費,其中,最主要的記載與傳播方式是使用數碼技術。也正因為在當今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隨之而來的是便捷的漢化、西化服飾的不斷涌入,這就是瑤族傳統服飾漸漸遠離日常生活的重要原因,最后演變成只是參加一些宗教儀式、場合或慶典的“道具”。在賀州瑤族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如盤王節、度界、婚禮等,當地人才會盛裝參與這些社會活動、宗教儀式。所以,民族服飾只能在自己的一些節慶活動中進行展示、比較等種種形式傳承,瑤族服飾的圖像記錄在此場所亦會得到較完整地記錄下來。
服飾符號的圖像(含活動圖像)記載體現著少數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手段。因為服飾是一種重要的呈現于視覺的民俗文化,圖像拍攝有利于記載一個民族風俗、遷移、發展等整體記憶。賀州瑤族豐富多彩的服飾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尤其是過山瑤女裝色彩、樣式等都異常豐富,在田野調研前,應提前了解其服飾的各部位名稱與其飾品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賀州瑤族主要包括過山瑤、平地瑤、土瑤三大支系;根據傳統盛裝帽子的樣式,過山瑤又稱尖頭瑤、平頭瑤、包帕瑤。尖頭瑤分為東山瑤、西山瑤、小尖頭瑤;其中尖頭類又分為塔形、斜形、小尖頭三種等等。[2]如此豐富細膩的服飾及配飾,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征及區別這些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在拍攝的過程就要明確拍攝的目的和記錄意圖,同時選擇拍攝的對象是典型或具有代表性且有實際價值的。具體的服飾圖像記載,大多是在田野調研中獲得,并非靜止地陳列于博物館中的,服飾經常是借助人的身體展示而出現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服飾的記錄其實就是人物的拍攝。人類學的研究本質希望田野調研時要盡量記錄真實生活情景中的鮮活人物,并如實呈現她們的衣著裝飾。田野調研里拍攝人物的目標對象大多采用“擺拍”模式,但同時,服飾的記錄又明顯區別于人物拍攝。比如說,賀州瑤族的頭飾、瑤繡是她們服飾的精彩組成部分,于細節之處呈現鮮明的瑤族服飾特色,這些也是記錄的重點。一般情況下,在景別的選擇上,特寫顯然比全景更為合適;在拍攝角度的選擇上,特別是過山瑤的尖頭帽,正面、側面和后面都要兼顧拍攝,而重帕瑤則拍側面與后面更合理,因為若對著被攝目標的正面拍攝,人生動的面部五官與其豐富的表情會吸引以致“誤導”拍攝主體,造成不清楚記錄對象,破壞拍照的效果而達不到預想的記錄對象目的。而在瑤繡的拍攝上,除了拍全圖案,還要記錄局部細節的拍攝,以對比傳統圖案與新生紋樣的異同。服裝的拍攝根據不同的瑤族的支系來選擇,如過山瑤亮麗的服飾可選擇單純的背景拍攝,并采取多角度的拍攝記錄,而色調樣式相對單一或漢化嚴重的平地瑤和土瑤偏向于選用稍多樣的背景進行正、側面拍照、也可以采取全景或近景拍攝。總的來說,在具體的調研中,經常是要依靠于調研者的記錄目的、拍攝技能與畫面需要來呈現的文化內涵等等。
民族服飾藝術傳承中的圖像記錄呈現的根本問題是,圖像記錄技術與傳統民族服飾文化相互融合的問題,就是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民族服飾文化在利用數字化保護和成長的方法上有著一定的價值與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 [DB/OL]http://baike.so.com/doc/5567923-5783082.html.
[2] 瑤族服裝和瑤族傳統織染[DB/OL] . 搜狗問問,http://wenwen.sogou.com/z/q144141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