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 吳翔
摘 要:竹制工藝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熟悉的面孔,也是發展本土設計的重要元素與民族智慧的結晶,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然而,工業化進程導致傳統手工藝的發展受到嚴重沖擊。竹絲鑲嵌作為竹制工藝中有較高難度與較長制作時間的工藝之一,除了高端工藝品外,愈發罕見。如何開發其商業價值,運用新的設計及商業模式增加竹絲鑲嵌的體驗性,是對這門工藝的可持續性的保護以及傳統工藝現代化實踐的核心。
關鍵詞:竹制工藝;竹絲鑲嵌;商業模式;產品設計
0 引言
傳統手工藝是民間文化的代表性產物,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手工業時代,無論從實用價值還是審美,傳統手工藝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工業化的到來廉價工業制品的大量出現使得曾經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傳統手工藝品慢慢淡出我們的視野,傳統手工藝的發展受到嚴重沖擊。但即使在強大的工業文明面前,人們也會不自覺地懷念起手工藝帶給人的感覺。而另一方面,在對中國設計的呼號中,中國傳統手工藝在設計中的運用也是其中一條可行之路。竹是極具現代意義的傳統材料,竹絲鑲嵌為浙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竹制工藝中有較高難度與較長制作時間的工藝之一,通過對手工藝商業模式的探尋,建構切實可行的產品策略,完善具有現實意義融入現代生活的產品設計,開發其商業價值,運用新的設計及商業模式增加竹絲鑲嵌的體驗性產品具有重要意義。
1 竹絲鑲嵌的工藝特征及現狀
1.1 竹絲鑲嵌的工藝現狀
竹子是氣節的象征,竹子及竹編等也是中國本土設計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工業化的到來廉價工業制品的大量出現使得曾經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傳統手工藝品慢慢淡出我們的視野,傳統手工藝的發展受到嚴重沖擊。也曾一度失傳。
1.2 竹絲鑲嵌的工藝流程及特征
1.2.1 竹絲鑲嵌的工藝流程
竹絲鑲嵌的制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步驟:制絲,鑲嵌竹絲,鑲嵌木花。
(1)制絲。第一,取竹:截取竹段,根據不同用途與工藝要求選取相應竹子。竹絲的竹子要選用66cm以上沒有劃痕的兩年青壯竹子來制作。第二,鋸竹:截取竹段,根據用材長短的需要,應盡量減少竹節的數量,鋸截要平直,避免損裂。第三,去節:將竹節突出處用刀刮平。第四,剖竹:即劈竹,將竹段縱劈成多片竹條,剖竹時要手穩刀正用力均勻。第五,啟條:根據所需要的規格.將大條劈成若干小條,寬窄厚薄都需均勻。第六,刮青:將竹子表面青色膠質層刮掉,只留下竹黃部分。竹絲鑲嵌僅取用留有竹青的那一層。第七,劈篾、劈絲:將竹條加工成較薄的編織篾片。一般竹絲鑲嵌所用為2mm厚、3mm寬的篾片,根據用途不同尺寸略有不同。分絲采用的是縱向分絲。
(2)鑲嵌竹絲:第一,切齒:將竹篾同一方向碼好壓緊,在遠離竹青一側切齒,切齒的深度為篾片的一半,齒寬為篾片厚度相同,齒間距根據花色確定。一般分為長短兩種,長條竹篾作為骨架,短齒多做花紋所用。第二,染色:根據不同需求,將篾條漂白或染色。第三,搭長篾:將長篾按經緯扣到相應的槽中,連條成板。第四,嵌入短篾:用鑷子將短篾按花紋嵌入長篾相應位置,多為正反兩面拼插,暗榫相扣。第五,打磨:將拼接完成的篾絲籬整理扣緊,整面打磨平順。
(3)鑲嵌木花:第一,鋸外形:畫面各部形狀用薄紙勾摹下來粘貼在白桃木板上,按照勾摹圖形鋸出畫面形象。第二,粘貼畫面:將白桃木板片按照畫稿位置膠著于篾絲籬底板上。第三,浮雕:在膠著的白桃木板片進行深淺層次不同的浮雕。
1.2.2 竹絲鑲嵌的工藝特征
竹絲鑲嵌多用作屏風,本身所具備的竹材自有的清涼古樸感,加之自身簡約空洞的傳統花紋,使竹絲鑲嵌作品更加通透。
2 竹絲鑲嵌工藝的商業模式探索
2.1 手工藝相關商業模式簡析
隨著青年人們的成長和意識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青年及青少年意識到生命的意義在于更多的生活體驗。手工藝作為體驗的一種,也作為一種比較新穎的寓教于樂項目,近年來得到了迅猛發展,既早期的陶藝到近期的皮具工坊,木藝工坊等雨后春筍般的大量出現。且已然從一線城市進軍至主要的二線城市。這種提供相關材料工具及場地的工藝體驗課的模式,在手工藝類別中是常見的運營模式。對傳統工藝、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比較有代入感的傳承方式,從另一個方面,也對手工藝人才枯竭的現狀也是一種緩和。
2.2 竹絲鑲嵌工藝的體驗式商業模式的擬建
著眼竹絲鑲嵌的工藝三大步驟來看,第一步制絲是趣味性較弱危險性較高,而且是對工藝要求較高的部分;第二步除切齒需要機械輔助以及染色需要蒸煮染色外其他步驟相對較簡單,拼插階段是比較入手比較有操作性跟趣味性的制作部分,而且有較大的主觀創造的余地;第三部分裝飾意義為主,雕刻部分有一定的難度。拼插的難度跟成品的尺寸也有一定的相關性,較大尺寸的鑲嵌竹絲有一定的困難性,而相對較小的尺寸上,可粘貼的白桃木裝飾內容有所局限,精細度要求對于新手體驗也有加大的難度。
對于工藝體驗來講,根據體驗者所選紋樣色彩,向其提供竹絲,制作好的白桃木裝飾素材,裱邊框及鑷子等相關工具,使體驗者使用半成品來制作相關產品、相關裝飾品。提供素材半成品,使制作者能更輕松得到工藝的體驗與學習,簡化冗長的工藝鏈,將最具體驗性、趣味性的步驟得以強化,也更容易體會到制作的樂趣,是一種更加開放的模式。
除上述體驗式的商業模式的半成品策略外,還可將竹絲鑲嵌應用于名片盒、首飾盒、小收納盒香盒等裝飾面。作為商家提供裝飾面可拆卸的盒體,及可自選的竹絲鑲嵌素材包,消費者可自行完成相關產品的制作,形成良性的可循環的商業模式。
3 結語
包括竹絲鑲嵌在內的手工藝復興,是當代青年人體驗式的生活方式下的必然結果。如何結合當代青年人性格特征,強化工藝的體驗性,簡化工藝步驟,也是商業模式多元化,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激發當代青年對傳統工藝的興趣,進而探索研究,也是對工藝本身的一種結合現代的商業模式,現代的制作工藝,現代性實踐方式的一種發展方式。
參考文獻:
[1] 馬劍.論竹編的設計美[D].景德鎮陶瓷學院,2015.
[2] 張力麗.技道合一——由竹編飲具看日用器具之美[J].裝飾,2011(2):27-29.
[3] 李演.基于傳統竹編工藝的現代化日用品設計實驗與研究[D].浙江:中國美術學院,2012.
[4] 埃里克·喬基姆塞勒(美).品牌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5] 沈法,張福昌.民間竹器物的形式特征及本原思想研究[J].竹子研究匯刊,2005,24(4):1-8.
[6] 陳君.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傳承與當代“再設計”[J].文藝研究,2012(05):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