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葉



摘 要:在社會化高度融合與發展、信息技術日益突飛猛進的今天,戲劇的生存與發展即面臨著一定程度的危機也存有相對寬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那么,如何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跟上時代需求、如何迎合當今人們的審美需求是其存在與發展的基本條件。作為戲劇人物造型設計者,面對一部傳統戲劇中性格迥異的眾多角色時,如何即保留住觀眾耳熟能詳的傳統形象印記、又使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并合理的融入流行元素與創新意識,為現代觀眾所接受、欣賞并形成全新的、具有一定藝術內涵的外在人物表現形式是我們經常思考與探索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傳統戲劇;人物造型;《紅樓夢》;《牛郎織女》
在去年最近創作的幾部戲中,《紅樓夢》和《牛郎織女》是兩部具有代表性的劇目,也是最能說明在服裝造型設計方面傳統與創新之間碰撞和延續、革新問題的劇目。其一,它們是傳統戲曲的經典代表作,影響了幾代觀眾的戲劇審美情趣,在人物程式化著裝基礎上如何走出來,賦予其新穎的、能被觀眾接受而又具有強烈解讀內涵的外在人物造型,是設計中首先思考的問題之一。其二,由于其幾十年來延續著固有的傳統演藝模式,已逐漸淡出了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視野。如何在保留其戲劇精髓的前提下尋找切入點注入新鮮血液、進行有效的創新,從而贏得更多更新觀眾的關注,煥發出活力來,是設計中重點考量的問題。如何在設計中體現以上兩點是傳統曲戲人物造型再創新成功與否的基本前提。弄清楚了以上兩點,也就對傳統戲劇人物服飾的改造有了準確的定位,為細化每個具體的人物形象提供了創作依據。
現今,動漫造型成了眾多角色造型的設計來源。例如,舞臺劇《仙劍奇俠》等,在確立了融入動漫風格戲劇表現和人物造型定位后,就需更進一步明確其傳統程式與時尚元素的融合點和其融合的程度,明確現代動漫造型對傳統人物塑造的合理表現與銜接度的掌控上。尤其在具體實施設計工作時,存在著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
1 針對具體劇目的傳統戲曲人物服飾造型與當今流行元素進行比較
這是進行戲劇服裝設計的基本點之一,也是確立具體服飾造型定位的著手點。例如,以戲曲《紅樓夢》為例,目前在我國戲曲舞臺和影視劇中就有眾多版本,其人物造型無論成功與否、褒貶如何,都各具特色,都對觀眾產生過影響,都應成為參考的依據。從而進行互相比較,找出最為觀眾認可的基本程式,加以合理的吸收與運用。如:5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徐玉蘭、王文娟版經典《紅樓夢》,其服飾造型確立了整體走向,廣為觀眾接受,影響深遠。在以后各種版本的《紅樓夢》中,無論如何演繹劇情,其人物服飾造型都基本延續了這一基本格式。這也是我們在創作中必須注意的部分,要有選擇性的繼承。否則,就會偏離觀眾心底所固有的對此劇中人物形象的審美印象,從而整體偏離了方向,引起觀眾廣泛爭議。關于這一點,在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葉錦天的造型設計就是一個警示。嚴格說,其設計的紅樓夢人物是很有特色的,即具有戲曲味道又具有較濃厚的歷史感,如果所排的是一臺實驗戲劇,可稱為經典;但作為一臺大眾媒體欣賞的電視劇,就有了一些欣賞上的問題。其造型所營造的氛圍過多的渲染了一個古老大宅門里的沒落氣氛,偏離了人們所早已耳熟能詳的紅樓印象,偏離了紅樓夢清新華麗的夢境感,這也許是所遭非議最多的原因之一吧。至于上海越劇院豪華版的《紅樓夢》和北方昆劇院新排的《紅樓夢》,雖然延續了徐、王版的服裝造型,但因傳統有余、創新不足,尤其是傳統服飾中已經很陳舊的東西的再次出現,并未帶給觀眾清新的、符合時尚口味的視覺審美愉悅感,從而顯得中庸落俗了,效果也不太理想。通過以上的比較與總結,為杭州越劇院量身定做的《紅樓夢》理清了創作思路,尤其在舞美、燈光、服化造型等視覺呈現方面,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定位,這也為本劇的成功提供了基本理論依據。
那么,在找到了創作依據和對傳統劇目服裝造型的取舍后,如何進一步強化這種創作思維,使之更完美的同現代時尚元素結合呢?這就需進一步進行比較,即傳統戲曲服裝與當今流行文化元素、時尚服裝之間進行比較,甚至與我們現代生活結合得越來越緊密的動漫造型進行比較,從中尋找出最理想的結合點,進行有目的、有依據的大膽創新,從而創作出即有傳統戲曲服裝造型的影子又是全新亮相的、即符合新老觀眾審美需求又體現出了主創構思的獨立性作品來。例如,在《紅樓夢》中,依據劇中人物的身份、年齡等分成了三類型進行設計,而每一類型的人物創作中對時尚等元素運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從而形成對比,增強了戲劇矛盾的沖突性。
第一類型為以賈母為代表的中老年和權貴群體,服裝在沿襲了傳統“帔”的基本造型基礎上進行創新,使之華麗富貴而時尚,迎合了現代審美情趣;第二類型人物是以賈寶玉、林黛玉為代表的大觀園中年輕群體,在服裝設計中參考了大家熟悉的傳統款式的基本形式上,更多地在色彩、款式、面料上偏重于時尚化元素的運用,表現為清新、時尚、飄逸而略有動漫感,給人與青春活力感,結合劇情的發展為賈、林悲劇結果埋下了強烈視覺對比的矛盾沖突伏筆;第三類型人物則為丫鬟、仆人等下等人,在造型上進行較為符號化設計,使之即保留了整體風格的完整性又保證了舞臺上的“干凈性”,結合其他兩個層次的人物造型增強了整臺戲的寫意風格,增強了紅樓夢的夢境感。同時,在整體構思上,第一、二類型的人物和部分有身份的丫鬟的服裝上,沿襲并改良了傳統水袖的應用,在水袖的材質上改為雙層漸染色的紗質面料,即保留了傳統耍水袖的戲份又增強了戲曲的寫意美感與時尚感。
這種結合傳統服飾造型的時尚化、甚至時裝化設計,即美輪美奐又不失傳統韻味。不僅能為傳統的老戲迷所接受,而且引起了大批年輕觀眾的共鳴,達到了各個層次的審美需求。演出的現場效果和媒體的評論也印證了這一點,也進一步證明了這種結合時尚、動漫元素改造傳統戲曲人物造型的正確思路。
2 在創新過程中注意“度”的把握
藝術創作是一項嚴謹而富有靈性的工作,任何創新都不是隨心所欲、毫無目的的,都應是依據具體規定情境和總體創作要求的立意創作。這其中就有一個“度”的把握和取舍過程,否則就會走向極端,甚至會起到破壞作用。在上述《紅樓夢》的服裝創新設計中,既有傳統戲曲的影子又有舞蹈化服飾的特色,即有時裝化的一面又有動漫元素的體現;要想較為完美的結合這幾方面,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在設計中把握好幾方面的“度”,做到恰如其分。
尤其是動漫元素的應用更需注意到這一點。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創作的大型3D版神話劇《牛郎織女》中,其神話背景為人物造型動漫化創造了前提,但戲曲服裝造型如何結合動漫與時尚元素呢?查閱了當年嚴鳳英版的《牛郎織女》電影資料,對其造型進行解析后發現,雖然那個年代的基本服飾是延續傳統戲曲服裝,有一定的程式性,但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尤其是老牛的人化造型,相對那個年代而言具有一定的想象力。這為本劇的設計增加了大膽的創作空間。但由于是成人神話故事,又是經典戲曲的重新創作,那么就應遵循最基本的創作原則,即不能過于動漫化,否則就會給人一種兒童劇的感覺;也不能完全脫離傳統格調,否則就會偏離本劇傳承經典的創作宗旨;更不能過于時尚或個性化,否則會給人一種怪異的游離感覺。這就需要在設計中堅決的把握好綜合度的運用,既要時尚又要忠于原著,既要“動漫起來”又要具有嚴肅性、成熟性,既要唯美又要具有傳統程式化穿衣規則的影子。如,劇中天神的造型,即融入了動漫的元素又結合了傳統戲曲中武將扎大靠的程式,而其服裝款式的比例運用則完全采用了時裝設計的理念,增強了其時尚性。諸如此類,其他人物的設計都無一例外遵循了這種創作理念,注重各種元素在綜合運用中“度”的合理性與恰如其分的表現性。
總之,在戲劇人物造型創作中有諸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方面,但無論如何入手設計,結合時尚甚至動漫元素恰如其分的設計,把握好不同劇種、不同風格定位的作品創作,是時代審美發展的需要,也是傳統戲劇同時代接軌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