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它除了有自己的美學特征以外還與文學、音樂、美術(舞臺美術)密不可分。舞臺美術設計包括布景、燈光、音響、服裝、道具、化妝等門類。其中與舞蹈藝術關系最為直接是服裝和道具。舞蹈藝術的基本特征:拙于敘事,長于抒情。布景設計以抒情性,寫意為主。
關鍵詞:拙于敘事;長于抒情;以抒情性;寫意為主
早在原始社會,先人們因獲取獵物,戰勝自然災害,或舉行某種巫術活動,他們都會圍成一圈手拉著手,口中發出呼叫的聲音,共同一起跳起有節奏的動作,抒發他們的情緒,這就是舞蹈的起源。而在此時,他們也懂得在腰間圍上獸皮,在頭上插上羽毛,在脖子上掛上野花,手上拿著狩獵的木棍等等。都能增加舞蹈動態的美感和節奏,更能增強舞蹈表演的氣氛,在巫術的表演中也更具有神秘的感覺。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舞蹈表演與社會生活已密不可分,但因地域的分割,生活習性的不同在舞蹈藝術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的舞蹈表演形式與風格。而這種風格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服飾的樣式有著特殊的關系。如傣族舞蹈最基本的舞蹈動作“三道彎”,這種舞姿的造型是與其又長又窄的裙子有很大的關系。這種裙子實際上是用一塊布包扎而成,在舞蹈動作中,就不可能有太大跨度的動作,“三道彎”的動作是其最好的選擇。這樣的例子很多,幾乎每個民族、每個地方都有,所以才會產生那么多各具特色的民間、民族舞蹈。隨著社會的發展,舞蹈創作也是日新月異,舞美設計在處理這種舞蹈的服飾上也要根據舞蹈動作的需要而做出不斷的改進。如楊麗萍創作并演出的傣族舞蹈“孔雀”這個舞蹈的服裝設計在保持原有服裝特色的結構基礎上做了大膽的改進。從臀部以下分幾節逐步擴大,使之能夠提起也能旋轉等大跨度的舞蹈動作得之展開。在道具上就更多了,如東北秧歌中的手絹花、福建民間舞蹈“走雨”中的傘,“采茶撲蝶”中的扇子、花燈和蝴蝶等等都是利用道具與民間舞步相結合而產生的優秀舞蹈作品。所以服裝設計、道具設計是編導們非常注重的部分,是舞蹈作品創作重要的一環,也是我們舞美設計必須認真對待的。
基于舞蹈藝術的基本特征:拙于敘事,長于抒情。舞蹈作品的布景設計也應以抒情性,寫意性為主,當然每個作品表現的手法,創意都不一樣,我們也不能一概而定之。今天筆者只說寫意這種風格,寫意性就是以情為主,以景為輔,創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我院創作并排演的獨舞《胭脂雨》,該舞蹈描繪在革命戰爭年代,閩西山村革命老區一位少婦身懷六甲,即將臨盆,在這寂靜的夜晚,她獨自一人,望著長空,望著遠山,思念參加紅軍長征而遠離家鄉的丈夫,又摸摸腹中胎兒,一邊是思念,一邊是高興,這種復雜的內心世界,全靠演員的身體動作來展現。筆者在布景的設計中,采用寫意的手法,不求環境外貌的真實。以一塊暗藍色夜空為背景,兩條三角形的紗條從舞臺后方兩側拖至中間位置,形成一個弧形的舞臺框造型。這是山的夾皮溝還是土樓的弧線,由觀眾去聯想,筆者只想讓空曠的舞臺有個圈定的空間。而在天幕前吊掛著一塊山峰外形的小景片,展現出一個寂靜而深沉山村夜色。整個臺面光較暗,演員的表演全靠追光來照明。隨著舞蹈情節的發展,忽然一束紅光照射在演員的身上,這時舞臺上空無數紅色的花瓣紛紛飄落,象征著新的生命的誕生,象征著革命事業后繼有人。
舞蹈作品有時候是比較抽象的,舞美設計也可以采用對比和隱喻的手法,讓舞蹈的內涵較直觀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如我院創作并演出的作品《命運》,這是根據貝多芬創作的《命運交響曲》改編的舞蹈作品,作品很成功,曾一時引起轟動。但從舞美設計角度來說是有難度的,首先作品很抽象,兩個男演員,一個代表“命運”,一個代表“英雄”,通過相互之間的抗爭、搏斗,最后堅強的“英雄”戰勝宿命論的“命運”,表現英雄戰勝宿命論壯麗凱歌的主題思想。設計者經過多次聽音樂看排練,最后決定用布景、服裝、燈光,采取強烈對比手法來塑造這一舞臺形象。首先是布景,只用一塊黑絲絨幕做背景,讓人以空曠深邃而略帶神秘的感覺。讓大片的舞臺空間讓給兩位舞者充分發揮其高跨度、高技巧的舞蹈動作。在服裝設計上下功夫,象征“勝利”著的演員穿白色氨綸直筒褲,其前褲腳長度直到腳尖部,腳上穿白色技巧鞋,這樣就使演員的腿型顯得又長又直,動作線條更加流暢。腰間用一條紅色的腰帶,赤裸的上身有幾條銀色的綁帶,這個造型是受到米開朗琪羅著名的雕塑“垂死的奴隸”這一作品的啟發,它表現一位被捆綁在柱子上不甘等死而奮力掙扎的形象,其形象感人至深。而代表“命運”的服裝則穿黑色緊身衣褲,藍色腰帶,腳穿長筒皮靴,一副兇神惡煞的形象預示著斗爭的慘烈。在燈光的處理上更是一邊紅色,一邊藍色,充滿著強烈的對比性,預示著斗爭的慘烈。當最后“英雄”戰勝“命運”時“英雄”昂首闊步從“命運”的身上踩過,走向新生。這時一束明亮的光線從舞臺的前側照亮在“英雄”的身上,此時表演達到了高潮,觀眾掌聲雷動。這就是舞美設計在舞蹈藝術表演中的魅力。
單純化也是舞臺美術設計的重要手段之一,舞蹈作品表現手法往往像詩一樣的優美和抒情。舞美設計也應遵循這種風格,用純凈的色彩、優美的線條、簡潔的形象,構成及其詩情畫意的舞臺畫面。這就是單純化的表現方法。我院創作并演出的舞蹈作品《阿里山夜曲》舞蹈內容是描繪一群高山族男女青年,他們背著竹簍,在檳榔樹林中,在月光下,相互投放檳榔,表示男女之間的相互愛慕之情,這是一個花好月圓之夜,一切景物都充滿愛意。景的設計只用幾條黑色布條和藍色紗條組成檳榔樹干的外形,在深藍色的大背景上,一輪明月當空,在表演區左側有一個用兩根藤條做成的秋千架,在右后側又一小斜坡平臺。這都是舞蹈表演需要的支點,但為了達到統一的藝術效果,這藤條這平臺都是裝飾成銀色,使景物更加純潔美麗。這個景只選擇了景物的某些基本特征,從形象到色彩都給凈化,已達到我們所需要的詩一般的意境。
有些舞蹈作品,主要是表現某種情緒,抒發某種情感,沒有特定的內容和主題。這種舞蹈作品在民間舞,民族舞很多。對于這類舞蹈作品的舞美設計應該在服裝、道具上下功夫,而布景上則采用一些裝飾性,象征性的手法來表現舞蹈作品地域和民族特色。而有些舞蹈作品本身就與布景、道具設計分不開,成為舞蹈表演的一個組成部分。如原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創作并演出的舞蹈《雨巷》,就十分巧妙地利用幾片江南特有的馬頭墻景片,在舞臺上不斷的移動和組合,與舞蹈動作緊密配合,產生了詩意般的舞臺效果。這是舞美設計與舞蹈編導密切合作的典范。再如我院演出舞蹈作品《游擊隊之歌》,也是使用了可移動的蘆葦景片,每位演員一片,使演員在表演中若隱若現,達到了作品的意境。
綜上所述,舞蹈作品的表現風格是多種多樣的,作為一個舞美設計者必須與編導認真溝通,深入了解作品的創意,同時還要多看舞蹈作品的排練,才能確定舞美設計的樣式與風格。當然舞美設計的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只有不斷的探索,大膽的嘗試,才能設計出完美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胡妙勝.充滿符號的戲劇空間:舞臺設計論集[M].知識出版社,1985.
作者簡介:許榮杰(1976—),男,福建龍海人,大專,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中級職稱,從事舞臺美術設計專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