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灝 向蕓灝

摘 要:這篇文章是作者在建筑攝影藝術的課程教學中的思考。藝術源自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并且建筑系的學生學習藝術豐富思維能更好地融入建筑設計中,而藝術的本質是審美視覺的創造,在建筑系開設建筑攝影藝術,探索和發現建筑藝術新的創造性。
關鍵詞:建筑;攝影;電影瞬間;藝術
1 電影攝影的關聯
攝影藝術指的是運用照相機等攝影器材拍攝對影像記錄的過程。電影藝術是運用“視覺暫留”的原比例,通過放映在銀幕上產生活動影像,運用技術來表現拍攝內容。在電影的發展過程中,又出現了電影攝影。電影攝影是使用攝像機根據劇情的需要把客觀事物運用電影技術記錄下來客觀事物的過程,一張隨著一張連續電影的畫面伴著聲音和對白,出現了連續畫面的錯覺。
2 電影建筑學
電影建筑學的概念是創造建筑情境來提高對人感知的影響力的一門正在發展中的學科,它關注的是建筑如何在電影藝術中向觀眾表現豐富的情境經驗的過程。電影建筑學并非只是對物體或者空間外觀形式的表現,更是建立在相關聯建筑和電影的基礎上對人的情感探索和對建筑的情境的探索。電影建筑學也是靈活運用建筑營造情境氛圍,帶給人豐富內心感受的建筑理念。
一般情況下電影建筑學有兩種表達途徑——電影建筑和建筑電影。電影建筑的運用在于構筑建筑物對人感受的影響力,并嘗試轉瞬即逝的時空情境。正是通過這樣的藝術手法體現了人的情感和行動上的感觸,以此為基礎切入到電影建筑學的設計理念中。而建筑電影是運用電影作為媒介表現建筑情境,運用觀念藝術的方式重新創造現實環境。由此,我們將電影建筑學的兩種表現方式融合為一種關聯緊密的思考模式:將現實環境提煉位抽象的情景,通過電影情景融入具有符合主題的建筑物,體現了構建對人感知影響的理念。
3 建筑空間與造型在電影中的藝術表現
在西方的現代史發展中,隨著跨學科時代的到來,建筑藝術與媒體影像藝術之間的相互運用越來越多,源自于建筑藝術的屬性與公共藝術的關聯。媒體影像藝術的不斷升級和進步,所涉及的學科背景也很豐富,其中有很多是建立在三維空間上表達自己的想法。于是一個新興的并具有跨學科背景的“電影建筑學”提出了。由于現代藝術是建立在工業革命的科技進步基礎上的,所以有高技術支持的影像藝術與現代建筑出生在相同的時代。建筑美學的基礎是建立在空間效果和形體結構上的,而電影藝術的創作形式則建立在圖像與時間上的。
最早將電影藝術運用到建筑中的是瑞士建筑師屈米,他學習了蘇聯導演愛森斯坦的歡太奇理論后把建筑分為了三個系統—空間、事件和運動系統,然而三個系統產生的分裂正好成為了屈米的建筑起點。分裂在產生后反而會形成整體,在復雜的過程中形成了簡單而又整體的解決方式。屈米在設計巴黎的拉維萊特公園時成功地將點、線、面這三個抽象元素融入基地里產生變化;然而建筑本身成為了畫面的點系列,建筑周邊的成排樹木、路徑和街道成為畫面的線系列,建筑周邊的音樂廣場等大型建筑空間成為了畫面的面系列。點、線、面系列中的建筑、路徑和音樂廣場相互作用,并起到了觸發空間、事件和行動的相互作用中。
4 電影為建筑帶來的藝術想象空間
電影是視覺藝術,建筑藝術設計也離不開對大眾的視覺審美;然而各種風格的建筑在符合電影風格的需求時也會不斷作為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穿插在電影情節中;建筑藝術設計也在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中尋找了許多新的可能性,電影藝術也逐漸成為了建筑藝術表現的其他傳播手段,建筑和電影這兩種學科在不斷交叉的過程中互相豐富,相互體驗并生成新的設計理念。建筑藝術是本質是同時追求審美和實用的相結合。不同時代建筑物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物質和文化水平,同時彰顯了當下時代的美學理念和時代特征。電影片段中的建筑物體的時空元素更能體現著電影的時代性的表達。導演在電影的選材中都會首先考慮時代的歷史背景,然而建筑環境就成為了電影主題表達的最好證明,在宮廷劇中王室宮殿的建筑物就會大量出現,在青春偶像劇中一些現代城和城市loft也會出現,證明著電影時空背景下產生的故事。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各種未來建筑和未來空間元素也為建筑藝術設計帶來了更加新鮮的理念和新的可能性。電影藝術與建筑通過時空化在理念上實現了更多的藝術想象空間的融合。
5 電影瞬間還原手法提高對建筑生對藝術的理解
電影自這高技術的發明后到現在成為了獨立的藝術學科,電影運用了影像效果反映著這現實的狀況,慢慢地形成了影像推論效果,表現了時代特性和空間效果,也在改變著我們的觀察方式和實踐效果。
運用電影瞬間還原的手法進行建筑攝影課程的教學,可以實現電影藝術與建筑實踐關聯更加緊密。馮小剛拍攝的電影《非誠勿擾》,畫面感非常唯美。其中電影的情感表現也不斷地融入建筑物作為背景襯托主題。對于想提高學生對藝術的理解,然而百看不如一試,借鑒電影瞬間的構圖與情感表現自己融入攝影藝術中,不僅僅能了解構圖,更能提升學生們的藝術情感的理解,在布置空間場景的過程中同時了解演員的情感,慢慢地了解導演的構思,邁入藝術之門。
參考文獻:
[1] 王燦.越界的形體與時空——從三部電影看建筑的想象與表達[D].南京藝術學院,2013.
[2] 陳冠峰.電影中的建筑及其與現實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12.
[3] 楊晨.電影建筑學——建筑藝術表達的新探索[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3.
[4] 曹毅梅.世界電衫史概論[M].開封:河南人學出版社,2010.
[5] 馬爾丹.M、電影語言[M].何振淦,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崔灝(1988—),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建筑系助教。
向蕓灝(1978—),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