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發策
摘 要:學校藝術節學生作品展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展示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充分尊重學生的多元與個性的張揚,肯定和包容學生的創造思維與作品獨特品質,是本次展示活動的內涵與突出主題。同時,通過作品展尋找與探究我校藝術教育更好的途徑和手段,展示更能突出視覺效果,具有我校教育特質的更好作品對藝術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藝術語言;探索;思考與建議
每年一度的學校藝術節學生作品展落幕已有數月之久,我懷著一種特殊的情感為作品展取得的師生關注的空前效應的程度而高興。推行素質教育多年,中小學把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及提升學生素質的重要學科,并將之作為一項重要的德育課題納入了學校德育教育總體發展的規劃中。歸結本屆學生作品展的成果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1 學生作品展呈多元、獨特的繪畫藝術語言
學校美術教育一直在追求多方位發揮學生個性,尊重學生的想法,教師給予技法基礎的指導。在現代美術思潮牽引下,展開對藝術本體的追尋,拓展了純真的藝術語言的個性,推動學生進行藝術創作的興趣及積極投入有一定作用。本屆較上屆作品展,從內容到形式,畫面立意、構圖、定型、節奏、旋律,學生的把握程度有一定進步。作品展題材廣泛,有針對鄉土文化資源的題材,有反應現實生活的都市現象題材等,畫種豐富,(國畫、油畫、版畫、水彩、裝飾畫等)是本次作品展的亮點。這些作品來自學生自由創作或在教師指導下創作而成。學校藝術教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多元性與個性的張揚,鼓勵作品獨特性思考特性。每一位欣賞者觀看都有一種安靜、高尚、樸雅的感受,這或許就是學生純真的美術作品顯現出的獨特的魅力和品格所在。
由此可見,藝術教育在學校德育工作建設上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塑造學生藝術品德,培養學生追求美,發現美,創造美。做一個具備氣質型的學生,為整體營造濃郁的“美”的環境,創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開展美術創作教育活動,踐行藝術創造能力,推進常態藝術教學的有效性,是當下校園文化教育與建設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素質和多元、獨特的繪畫藝術語言表現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2 創作過程的感觸——敢于探索
為更好組織好本屆作品展,學校積極動員與宣傳,制定具體方案及評獎方法,并要求美術科組開展模塊選修課程(國畫、版畫、水彩、設計等課程),校園出現空前的熱烈氣氛。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相關課題學習,學習各種畫種的技法基礎,并認真收集相關題材,素材進行創作。
國畫創作小組學生大膽運用線、墨、色等繪畫語言,點線面與黑白灰結合,創作出一幅幅生動有趣,富有情調,感染力強的作品。如作品《無聲世界》、《五月天》、《假月》等,大膽運用筆墨,筆法剛煉,描寫年輕一代的都市生活場景,生動有趣,活潑的場面感染著每個人。再如《菊花盛會》、《七彩現象》等,學生運用變化的線表現,塑造物象結構,體現較強的質感、量感、光感、色感,具有一種別致的情意。這些作品繪畫語言豐富,生動,創造力強,有時代審美特征。同時也反映出同學們對生活的細節觀察,作品充滿了生活情趣。應該說,學生創造的過程樹立了他們客觀生活態度,提升了作品創作基調和拓寬了創作源泉,達到藝術培養的根本要求。
版畫創作小組學生們在學習刀法運用時態度積極,本來很枯燥的學習,在他們求知欲中變得旺盛起來。選題創作過程,學生們大膽創新,從題材到創作刀法技巧運用,都表現出非常態的一面,大多數學生追求寫意的畫面感覺,平刀運用可謂說達到“極致”。如《青春的夢》《星期日的下午》的畫面刻畫上將人物特有的氣質在刀法運用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視覺效果相當突出,具有豐富的版畫語言。
其他學習小組同樣運用不同材料、表現手法呈現世界的多彩,內涵深刻,不同程度提升自我創造美的能力。
3 對作品展出現的問題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不會注意生活的細節,或者學生的思維訓練不夠,有的作品出現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描繪過的東西,那么作品本身的問題——生硬、抄襲,缺少感染力。加上對繪畫的技法不夠熟練,畫面顯得有不倫不類了。為了解決這問題,需要加強美術基礎練習,學校建立長效機制保證藝術課程開展,全員參與,營造更好的藝術氛圍。
作品展的展示場地投入,裝備等需要擴展,不同畫種的展示可以恰當地考慮增強空間與主體結合的效果,增設一些梯式展示,增強立體感,改變以往展示所呈現的畫面的單一平面效果,使美術作品展出質量有大提高。
4 建議與設想
為了更好指導創作優秀的作品,讓學生投入藝術的學習環境中,老師需要收集大量素材和范畫,需要提升自我創作能力,才能給予同學們更多指導。
學校藝術節學生作品展與常規教學的銜接如何從課本教學轉向現實創作思維培養。這是值得思考與探索的?課堂教學就得圍繞作品本身創造的背景、內容、形式、構成、技法展開探究與實踐。開展主題性的學習,如:國畫、版畫、油畫等,學習更有針對性,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更注重文化意識。樹立強大的自信,認真面對生活環境、觀念、審美情趣,有意識培養藝術思維好習慣,給學生一個廣闊的舞臺,給他們筆下表達藝術主張和態度的機會,這一切對藝術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藝術節美術作品展從組織到創作這一過程,是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升華。作品具有超脫性,幼嫩的藝術作品中透露出藝術創作過程中個體的精神世界,更是一種超越自我,超越生活常態的精神表現。我感受到校園的歡樂,陽光的燦爛,愛的溫暖,對未來充滿希望。同時也感受到這一過程就是一種心靈體驗,一切隨著藝術的自由創作的運動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校全員,這是一個美術教師真實世界的向往,是靈魂的歸宿。
參考文獻:
[1] 伊少淳.美術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孫玉方.美術基礎教學研究與拓展[M].云南美術出版社.
[3] 高中新課程教學——問題與問題解決[M].江蘇教育出版社.
[4] 莘敏,楊春生.美術教學指南實施[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