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斌
摘 要: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的“肺”,成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城市基礎設施,所以城市公園的發展成為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意義,在宏觀上它的存在不但改變了城市的生態系統,還改變了城市的氣候條件,凈化了空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城市;另一方面,在微觀上它為城市生活的人和動物提供了一系列的居住環境和休憩、游玩等場所,從而調節了人的生活規律和節奏,使人除了物質上的享受,更有了精神層次的享受。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環境;文化展示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多,車輛的增多,導致霧霾天氣越來越嚴重,城市的環境也越來越糟糕,保護環境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口號,在這種大的環境下,城市公園的規劃建設成為了城市中獨特的風景線,成為了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手段,研究這種公共藝術對未來城市的規劃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1 概況
曲江池遺址公園作為曲江新區最大的生態人文藝術公園,地理位置和人文氣息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區東南部,占地面積約1500畝,毗鄰大唐芙蓉園,大雁塔、秦二世陵遺址,水域面積約占其三分之一,內中以唐代建筑為主,雕塑、剪紙、景觀、歷史遺跡、包括現代娛樂設施應有盡有,是一座集生態環境重建、觀光休閑娛樂、現代商務會展等功能為一體的園林式綜合性城市生態和娛樂休閑區。它結合了原有的幾個歷史遺跡,依托曲江池現有的地形及水域環境和周邊環境,再根據一些歷史資料所描述的唐代環境對歷史遺跡的再還原加工,對地形的因地制宜,不但很好地把握住了歷史環境和現代環境的碰撞,而且很好地把握住了歷史遺跡、人文環境,生態環境的尺度比例,從而使曲江遺址公園成為了南郊、乃至西安市居住、旅游、文化為一體的新居之地。
2 區位分析
曲江池遺址公園位于西安南郊曲江風景帶,北接大唐芙蓉園,南至秦二世陵遺址,由唐城墻遺址公園、曲江寒窯遺址公園、秦二世陵遺址公園等多個遺址公園組成,在地圖上與大雁塔、大唐芙蓉園在有一條線上,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旅游經濟的鏈條,為打造國際化的旅游城市——西安構建一個4000多畝的城市旅游生態景觀帶,共同構成人文西安的新標志,成為西安實現城市現代化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諧共生的成功典范,為西安市民提供一個人文、自然、休閑、和諧的城市活動區。
3 景觀分析
3.1 人文景觀
曲江因水流曲折而得名,一直是中國古代關中地區著名的風景區。而曲江池興于秦漢,盛于隋唐,秦始皇在此修建離宮“宜春院”,漢武帝時把曲江列入皇家苑圃,并修建有離宮稱“宜春苑”,隋文帝稱池為“芙蓉池”,唐玄宗時恢復“曲江池”的名稱。歷時千年,是中國古代經典園林之一。內有多處秦漢唐遺址,寒窯遺址、秦二世陵遺址、唐長城遺址等,另外依托“曲江流飲”“雁塔題名”“杏園關宴”“寒窯故事”等典故傳說,更使曲江池聲名遠播,文脈流長。而周邊區域也是以秦漢唐文化為主,所以整個區域的人文環境完全以秦漢唐文化為主要的環境,在整個的造園,造景,建筑、雕塑等都是以文化作為依托,歷史故事為背景,著力打造的彰顯秦漢雄風,傳承隋唐源脈、是歷史盛景的完美再現,也是西安“皇城復興計劃”的扛鼎之作,被譽為人文西安、古今融合、人與自然和諧的建設典范。如有名的“曲江池八景” 漢武泉景區、藝術人家景區、曲江亭景區、明皇棧橋景區、閱江樓景區、煙波島景區、云韶居景區、暢觀樓景區。依托水流勢而建,再根據歷史故事和歷史遺址打造盛唐之輝煌,使觀眾在領略風景的同時,更能感受到1000多年前的大秦、大漢、大唐的大氣磅礴、恢宏盛世、同時又把我們這種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傳承下去。
同時,曲江池遺址公園的并不像別的公園的人文設計,它不是按照秦漢唐的歷史來從南到北,或者從西到東的順序來打造景點的,而是由所在的歷史故事或者遺跡來決定它的人文景觀,所以看似亂,其實卻很和諧,因為這三四個朝代恰恰都是在長安建都,每個朝代在修曲江池的時候都是在原基礎上進行擴建或者改建,而中國古代的工藝技術又是一種父與子,師傅與弟子的傳承的關系,所以,這種技藝不管在任何朝代都有聯系,所以造就了曲江池遺址公園包羅萬象,多而不亂的人文景觀。
3.2 園林景觀
中國園林一直以來在世界三大園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它的渾然天成,講究天人合一的理念,一直被中國文人所喜愛。曲江池遺址公園園區由張錦秋院士設計規劃,以曲江池水面為中心,曲江流飲的出口為邊界,內中因地制宜,曲觴流水,亭臺樓榭、既有盛唐時期造景的粗獷,恢宏,大氣;又有漢時園林的飄逸、灑脫、細膩。既有皇家園林的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又有平民百姓私家園林小橋流水的樸素。而在造景的手法上也借用了中國古代園林中慣用的手法,借景、造景、襯景等讓曲江池遺址公園的園林景觀高度藝術化,其景物、其風格、其布局,移步借景,一步一景、動靜相兼等藝術美學理論的成熱運用,把種建筑形式的風景景觀的結合融一體,自水木石的精心安排,建筑植物的眾從位粉,都起到了立體形象,甚至在附屬設施的樣式、內部裝修和環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統一的和諧的沒計,體現了中國造園思想的高超境界。
同時,其中的園林景觀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感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無景不生情,無景不含情,無景不留情。常言道:看園如看畫,游園如讀詩。這情景交融、詩情畫意的園林,可觀可賞,能品能嘗,令人欲醉。它成熟地運用了中國園林景觀的寄情于山水的理念、縱情于山水的行事風格,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手法把曲江池遺址公園打造成北方秦漢唐頂級文化園林。
3.3 建筑景觀
公園建筑景觀以唐代建筑為主,以現代工藝手法、材料來詮釋漢唐時期的建筑藝術,把唐代的建筑的恢宏,漢代建筑的雅致、纖巧表現得淋漓精致,使得建筑和景觀融于一體,并且把建筑的功能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從一定程度上講曲江—大雁塔遺址公園—寒窯遺址公園把中國盛唐時期的恢宏建筑完全的呈現在世人的面前。而曲江寒窯遺址公園的唐代建筑不但作為公園建筑的主體,作為修園作用,同時建筑的點綴也是一個修心的建筑,與景觀相輔相成,融為一體,渾然天成,既讓大眾找到了城市的歸屬感,又讓大眾擁有了記憶和歷史的傳承。而建筑與景觀的融合,既有中國水墨畫的那種飄逸大氣的意境,又有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懷。如閱江人家的建筑格局,把景樓和酒樓的功能合而為一,使我們在這里能夠體驗到大唐名士登樓飲酒作賦的情趣。在樓上回首向南看,出了南門就是秦時的御花園宜春園遺址;遠眺曲江池北岸是唐城墻遺址。
4 結語
公共藝術必須反映社會公眾的生活狀況和審美理想,體現社會對于人的關懷,在此基礎上的公共藝術中的社會價值更為重要。公共藝術必須具備環境和場所的針對性,所謂的環境就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它受制于特定的環境和空間傳播,同時公共藝術也會成為環境的標識與代表。創作的主體和服務主體都是人。
該景區的設計是在完全遵循歷史文化的前提下進行挖掘和設計,和大雁塔廣場,大唐芙蓉園毗鄰,構成一個全新的曲江。
公共藝術的設計要關注歷史,走進當代。一個城市的公共藝術反映時代精神和文化思潮,要尊重和吸取自身歷史與文化經驗和情感的基礎上,立足現代,以開放的視野和姿態廣泛接觸當代藝術思潮和人文觀念,保持與時俱進的清醒頭腦,有選擇的創造性地將之融入公共藝術的創作和作品中來,也就是做要自然,社會與人的和諧統一。